刘占举团队:调控肠道巨噬细胞成熟的关键分子,为IBD治疗提供新视角
热心肠小伙伴们 2022-09-16
近日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的刘占举教授团队在Gut发表文章,发现MCPIP1可以调控肠道中巨噬细胞的分化过程和功能,首次阐明实验性结肠炎和炎症性肠病(IBD)患者中MCPIP1与单核-巨噬细胞分化之间的因果关系,并阐明了MCPIP1调控巨噬细胞分化的新分子途径,这一发现或为IBD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诱导蛋白1 (MCPIP1)在炎症性肠病的黏膜中高表达,但其调控肠道巨噬细胞功能的潜在机制尚不清楚。近日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的刘占举教授团队在Gut发表文章MCPIP1 restrains mucosal inflammation by orchestrating the intestinal monocyte to macrophage maturation via an ATF3-AP1S2 axis,发现MCPIP1可以调控肠道中巨噬细胞的分化过程和功能,首次阐明实验性结肠炎和IBD患者中MCPIP1与单核-巨噬细胞分化之间的因果关系,并阐明了MCPIP1调控巨噬细胞分化的新分子途径,这一发现或为IBD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专家简介
刘占举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第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顾问
刘占举,医学博士,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等人才培养项目,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承担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等科研项目,开展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 制和临床诊治研究;获得比利时胃肠病学会、美国克罗恩病及溃疡性结肠炎基金 会“青年研究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华夏医学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了解更多
相关推荐
朱立新/刘占举/朱瑞新/焦娜等:肠菌单核苷酸变异助力大肠癌早期无创筛查
近日,中山大学朱立新、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刘占举和朱瑞新、浙江大学焦娜及团队在Gut Microbes发表最新研究,整合了多队列全宏基因组测序数据,并系统评估了多模态微生物标志物对于结直肠腺瘤的诊断效能,最终揭示了微生物单核苷酸变异作为疾病诊断标志物的潜力巨大,值得关注。
2023-08-31
刘占举等Nature子刊:迄今最大规模的东亚IBD遗传研究
Nature Genetics最新发表了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刘占举团队、广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李明松团队与国外合作者的重要研究,进行了迄今最大规模的东亚人群的IBD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并与欧洲人群的数据进行联合分析和对比,鉴定出IBD的新风险位点。结合不同血统人群数据建立的多基因风险评分,表现出更好的IBD预测准确性。
2023-05-09
刘占举+郭天南+朱瑞新Cell子刊:多组学破译克罗恩病中宿主与肠道菌群互作的空间特征
宿主-菌群互作失调在克罗恩病 (CD) 肠炎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然而肠道及其附属组织的空间分布和相互作用网络尚不清楚。近日,同济大学刘占举、朱瑞新团队联合西湖大学郭天南在Cell Reports Medicine发表文章,通过对克罗恩病患者的肠道及其附属组织的整合多组学分析,揭示了宿主蛋白和肠道菌群的空间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为CD发病机制以及基于蛋白和微生物的潜在诊断标志物提供了新见解。
2023-05-24
评论
热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