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肠先生:90PPT+6大话题,谈益生菌/元和肠道友好产品(FBIC演讲实录)
肠Sir 2019-04-11
在2018年,益生菌/元领域有什么重大事件?我们对肠道菌群又有什么新认识?如何从关注肠道菌群转向整个肠道?何为肠道友好型产品?

演讲头图.jpg

2019年4月11日,我在上海的全球食品&饮料创新大会(FBIC)上发表演讲,题为《肠道友好型产品:益生菌、益生元以及除此之外》。

按老规矩,今天我把演讲内容分享出来,幻灯片的PDF版将在“热心肠菌群”微信群里分享,如你有意入群并获得PDF,请按下图所示的方法申请:

添加小秘书为好友.jpg

下面是演讲内容:



今天的演讲内容分为6大块:① 益生菌、益生元的2018;② 肠道菌群的故事;③ 肠道菌群 → 肠道;④ 肠道友好型产品 → 肠道产业;⑤ 肠道友好型产品需要学术营销;⑥ 案例分析。

前半部分内容会比较偏学术,后半部分会有一些具体建议,请允许我一个食品科学的外行再次到专业场合班门弄斧。

我们先来简单说说益生菌、益生元的不平凡2018。



大家可能都清楚地知道,2018年的益生菌市场持续火爆,科学研究更火爆,同时也有科学家做了一些帮助益生菌回归理性的研究。

比如2018年9月的《细胞》杂志,以封面文章的方式发表了两篇激发起全世界关于“益生菌有用没用”的激烈讨论的论文。



一篇说的是相同益生菌在不同人体内的定植情况是不一样的,提醒要注意益生菌的个体化使用。

点击阅读:Cell:未来趋势——个性化益生菌干预

另一篇说的是志愿者在服用抗生素以后,特定益生菌会干扰菌群恢复正常状态,而自体粪菌移植却不会。

○ 点击阅读:Cell:抗生素治疗后,益生菌干预不利于菌群复原



因为大众媒体的参与,这两项由同一团队做出的研究,引起了全世界范围内的巨大讨论甚至争议。

我和小伙伴们也连续两次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 点击阅读:12000字+30文献深度解读:益生菌到底有没有用?

○ 点击阅读:热点2018 | 益生菌不是灵丹妙药和空头支票,更不是骗局



其中,我们表达了对益生菌的7点“明确支持”。



也提出了6点“明确反对”。



类似于益生菌,益生元的市场在2018年同样火爆,科学研究也是出现了火药味。同样是《细胞》杂志,同样以微生物为封面主题,在“怼”完益生菌的两个月之后,向益生元开“怼”。



一篇关于有特定基因缺陷、菌群处于失衡状态的小鼠,长期大剂量摄入可溶性纤维后引起肝脏肿瘤的文章,引起了对益生元安全性的担忧。

○ 点击阅读:Cell:可溶性膳食纤维+坏菌群,可引发小鼠肝癌



这项研究带来的讨论的热烈程度,一点不亚于之前关于益生菌的有效性、安全性的讨论。当然,研究本身是在特定、极限情况下做出来的动物实验,提示了风险,但不应该成为否定益生元价值的理由。

为此,我们很罕见地用“立场声明”这样的发文方式,阐述了对相关研究的看法和立场,并表达了对菊粉、低聚果糖和果胶等益生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观点,当然也提示了未来益生元研发需要考虑的剂量和安全性问题。

○ 点击阅读:针对近期菊粉、低聚果糖和果胶相关热点研究的立场声明



当然,我们也在立场声明中,对益生元领域的企业和品牌提出了4个“明确建议”。



《细胞》杂志先后发出的益生菌、益生元研究论文,是2018年这个领域的重大事件,也会载入益生菌、益生元研究和应用的历史。

不过除此以外,还有非常多关于益生菌、益生元的其他研究,特别是益生菌相关研究,再次成为我们在2018年收录到热心肠日报最多的文章类型。

从上面这张幻灯片开始,一共8张幻灯的内容我之前在《热点2018 | 益生菌不是灵丹妙药和空头支票,更不是骗局》这篇文章中发布过。当时没有配文字,今天简单配一下。



2018年,在我们在热心肠日报收录的2800篇左右文章中,“益生菌”主题文章有220篇,比例非常高。它们来自于35个国家/地区的206家科研机构,发表在125本杂志上。



在35个国家中,来自美国的研究最多,其次是中国,这一点与热心肠日报在2018年收录的全部文章的数据情况一致。值得关注也有意思的是,来自伊朗的益生菌文章不少。



我们最多收录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结果以及高水平的机制研究。



我们关注的92项RCT中,涉及到的疾病种类很多样化,虽然消化道相关疾病仍排名第一,但是非消化道疾病更是备受关注。



在针对消化道疾病的RCT中,关注腹泻、便秘的有6项,关注肠道菌群改善的也有6项,其他肠道疾病加起来有10余项。益生菌应用于消化道疾病的领域越来越多。



220项研究所涉及的益生菌的菌种大概有40个。



在2018年,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益生菌的应用跨入更广泛的健康领域。其中,母婴健康依然备受关注,与肠道菌群密切相关的疾病都被涉及,皮肤喷雾、鼻喷雾等非口服益生菌类产品开始出现,并很值得期待。

下面谈第二大块话题——肠道菌群的故事。

对不经常关注或还没有关注我们内容的朋友,我简单做一点关于肠道菌群的科普。关于以下8张幻灯片的详细介绍以及其他相关知识,强烈建议你阅读以下三篇文章:

热心肠先生:139张纯干货,助你彻底了解菌群、药物和疗法

热心肠先生:139张幻灯,讲透菌群、药物和疗法(视频版)

热心肠先生:161张PPT,再论菌群、药物和疗法(2019全新大课)

在本文中,不再配文字进行介绍。













肠道菌群对人体的疾病和健康产生关键性的作用,关于这一点,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事。也因此,利用益生菌和益生元以改善肠道菌群促进健康甚至治疗疾病是合理的。

而证据也越来越多,下面我特别举三个例子。这三个例子都在上面提到的文章中,关于对它们的简要介绍和更多例子还是请看:

○ 热心肠先生:161张PPT,再论菌群、药物和疗法(2019全新大课)

在本文中,不再配文字解读。









而关于益生元,也有了更广泛的定义,并且有大量的文章支持它在调节菌群、促进健康中的作用。我特别向大家推荐上面这篇论文,关于它的简要介绍,你可以点击阅读:

○ Nature Reviews:到底什么是益生元?

第三个话题,是我最近一直在“鼓吹”的,大家要把关注点从只关注“肠道菌群”转为关注“肠道”!



在过去几年对肠道菌群、肠道的关注进程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CNS封面有很多,但对上面这两个封面的印象尤为深刻。

一张是最近,2018年11月16日,《科学》杂志发布的关于“饮食和健康”的专刊封面,说了肠道菌群的故事,但更多是营养相关论文;另一张是2015年3月26日的《细胞》杂志关于“食物生物学”的专刊封面,系统性论述了更多研究食物、营养、代谢的新工具和新方法。

菌群之外,一片蓝海,这片蓝海就是新的营养学研究,因为微生物的研究而被大大促进的营养学基础研究。

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是最近我在不下10个演讲、讲课中,都必须会提到的一句话。



我们必须感谢肠道微生物组研究的开拓者们,他们逐步在揭开人体微生物组(注意,这里不仅仅是肠道微生物组)的秘密,我们清楚的知道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菌群和人体组成的生态系统。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饮食(营养)、人体自身、微生物有着复杂的互作。我们以往只关注自身的营养和代谢,而现在我们要关注包括微生物在内的整个生态系统的代谢。

这会带来无数关于营养、代谢和健康的新认知,也会对食品科学、营养科学以及相关产业化应用带来全新挑战。



此外,推动微生物组研究的开拓者们,积累了包括多组学工具在内的一整套组学和系统生物学方法,让原本难以被量化的复杂系统研究成为了可能。这些方法让营养学和中医药相关研究可以一定程度避免只关注有效成分的尴尬。



系统生物学、人工智能等工具的应用,还让个体化营养等真正成为现实。

在此基础上,越来越多临床的营养学研究和转化实践在造福于患者,并利用上面所提到的方法学完成了量化数据积累,推动一些在以前难以研究的营养学问题得以解决。更重要的是,一大批临床营养实践取得了应对疾病、衰老的良好效果。

下面有12张幻灯片,我在之前的中国药科大学的讲课内容中有重点介绍,请访问下面这篇文章了解:

○ 热心肠先生:161张PPT,再论菌群、药物和疗法(2019全新大课)

在本文中,不再配文字解读。

同时,我特别向你推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世纪坛医院胃肠外科主任、首都医科大学肿瘤系系主任、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主任委员石汉平教授在“肠·道”演讲的精彩分享:

○ 肠·道 | 石汉平:临床营养不良触目惊心,必须还营养为一线治疗

























所以,改善肠道菌群、靶向肠道菌群有很大的想象空间,而基于菌群又不限于菌群的肠道(营养)有更大的空间,我们应该把关注点转向整个肠道。

第四个话题,我们来聊聊肠道友好型产品,以及从更大角度去看整个肠道产业所面临的巨大机遇。

顾名思义,“肠道友好型产品”就是对肠道友好的产品,这是我们热心肠研究院定义的一大类产品。

具体来说,它包括益生菌、益生元等直接调节肠道菌群的产品,也包括其他各种类型旨在通过改善肠道(不仅仅是菌群)健康的食品、保健品、药品、医疗器械等产品,还包括无抗、替抗条件下养殖出来的动物产品以及有机农产品等不会破坏肠道健康的优质产品。



因为是在食品业界盛会FBIC演讲,虽然我们初步定义的“肠道友好型产品”的类别非常多,但我们还是来看看对食品企业来说,目前可迅速布局的产品品类。



第一类是大家都已经在做而且已经做得非常充分的——快消品功能化,比如乳制品的功能化微创新,这个不展开说。



还比如谷物类产品,也不展开讲了。



重点来说说第二类——针对临床病人和特殊人群的半专业营养支持,大家可能对特医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非常熟悉了,但我想提醒大家特别注意“半专业”这个定位。



如何理解“半专业”?我是这么想的:

① 它是可能应用于临床,但不需要像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那样具有专业属性,更不需要像现在临床肠内(通过鼻饲管输送到消化道)肠外(通过静脉注射实现营养)营养那样绝对专业属性;

② 它可能就是普通食品、普通食品的微创新(比如发酵食品、高膳食纤维化食品),但是基于临床证据,根据临床病人和特殊人群的具体需要,通过医生、营养师等进行个体化推荐,实现辅助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的效果;

③ 以前,比较少医生会考虑营养在药物和疗法之外的巨大价值,但是现在越来越多医生认识到并在推动营养进入临床实践;

④ 食品人不应该发憷于与临床医生打交道,应该多跑医院,现在很多医院的专家都会欢迎做食品搞营养的人去谈合作。





它有两大醒目特征,一是初期有强大的研究数据和文献支撑,二是逐步在临床积累自身的临床试验特别是随机对照试验(RCT)证据。

请特别注意第二大特征中的“自身的”这个描述,初期基于别人的研究数据和文献做支撑可以,但是在后期应该积累自己的学术证据。





现在,我们明显看到两大类的玩家在对肠道友好型产品(食品)虎视眈眈,一是“降维”的药厂,说他们降维,是因为他们对临床是最为熟悉的,各种规范的研究和审评门清,但很多人把关注点放到了食品上。

二是“升级”的食品厂,这个升级是相对的,是产品的研发、生产、物流、销售可能还是原有的体系,但把产品带入临床、在临床积累证据并造福患者和特殊人群,此所谓“升级”。

在益生菌、益生元等肠道友好型产品(食品)出发,我们简单看看其他类型的产品,以及这些产品如何推动肠道产业的萌发和成熟。



最近我接受多家媒体的联合采访,曾经系统讲述对“肠道产业”的理解,感兴趣的人可以点击阅读:

○ 蓝灿辉: 大健康产业的下一热点——肠道产业



我们认为,中国的肠道产业已具备雏形,我们也在努力推动产业的发展。

第五部分,我简单分享一下关注食品创新的人会特别感兴趣的话题,肠道友好型产品是否需要有创新的营销方法。答案是肯定的,尤其需要学术营销!

2018年8月15日,我曾经在“三元食品创新论坛”系统性阐述自己对学术营销的认识,接下去的14张幻灯片,就是出自于该演讲,虽然针对本次FBIC的观众有一些细节微调,但内容体系还是原有的,我推荐你可以主要阅读:

○ 点击阅读:热心肠先生:想推爆款产品?试试学术营销

请恕我不再给下面14张幻灯片配文字。






















最后,我向大家分享一个既有益生菌也有益生元、既是肠道友好型产品又利用学术营销取得了一定市场规模的案例。这是我们参与了部分产品设计、临床研究、学术营销工作的产品。



这是拍摄于2019年3月23日“肠·道”演讲现场的166酸奶照片,这款由三元食品推出的酸奶在2018中国肠道大会上首发,后来与北京卫视进行品牌、销售渠道深度合作,在正式上市后半年多时间,已取得不错的销售收入并给三元带来利润。



在166酸奶身上,有8条我了解到的经验可以分享给大家,关于这页幻灯片的内容,因部分涉及到产品定位、营销和临床研究细节,我不方便用书面方式写得太细,请大家阅读幻灯片予以理解。当然,这张幻灯片是首次发布,有不少我自己认为值得学习的点。

(分享结束)


历史热门文章

2018榜单:国内十大成果 | 全球十大人物 | 最受关注100篇文章 | 最受关注50篇综述 | 月度精华:每月最值得看的30篇文献 | 原创热文:79个超强微生物知识 | 肠道健康第一杀手 | 菌群药物和疗法 | 肠脑魔性关系 | 赵立平《科学》亮剑 | 张发明发明的发明 | 掘金肠道的七大历史机遇 | 宝宝的五个“第一次” | 益生菌产业化的风险 | 利用细菌抗癌 | Protein & Cell专刊:王军 | 陈峰 | 张发明 | 赵方庆 | 傅静远 | 聂勇战 | 于君 | 王则能 | 马永慧 | 肠道演讲第五期:张晨虹 | 吴开春 | 曹清 | 曾建国 | 第四期:赵立平 | 魏泓 | 蔡军 | 辛凤娇 | 刘洋彧 | 杨瑞馥 | 第三期:于君 | 石汉平 | 赵方庆 | 李宁 | 戴小枫 | 曾强 | 郝小明 | 蓝灿辉 | 第二期:Martin J. Blaser | 陈烨 | 章蓉娅 | 王军 | 肖洒 | 武玉钦 | 蓝灿辉 | 第一期:杨云生 | 姜泊 | 钱晓国 | 张发明 | 马永慧 | 陈历俊 | 覃俊杰 | 蓝灿辉 | G30专访:金苏 | 刘君豪 | 汪德鹏 | 张和平 |

相关推荐
评论
热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