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彧等Nature子刊:限制性内切酶或可助力解决宏基因组假阳性鉴定问题
热心肠小伙伴们 2023-09-14
近日,哈佛大学医学院刘洋彧及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最新研究,利用物种特异性IIB型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作参考,不采用通用标记或整个微生物基因组,构建基于IIB型限制性内切位点的宏基因组分析器MAP2B,MAP2B可以有效的消除微生物组数据鉴定时存在的假阳性,并生成更高精度、更准确的物种分类结果,值得关注。
尽管现有的宏基因组分析器前景看好,它们也存在一些局限性。目前多数宏基因组分析器面临的主要瓶颈是它们依赖于通用的单拷贝标记或整个微生物基因组作为参考,因此受限于构建参考数据库时的标记缺失,抑或保守区域的多重比对问题。近日,哈佛大学医学院刘洋彧及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最新研究,利用物种特异性IIB型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作参考,不采用通用标记或整个微生物基因组,构建基于IIB型限制性内切位点的宏基因组分析器MAP2B,MAP2B可以有效的消除微生物组数据鉴定时存在的假阳性,并生成更高精度、更准确的物种分类结果,值得关注。

专家简介
刘洋彧
哈佛大学医学院副教授
布莱根女子医院副研究员
刘洋彧博士现任哈佛大学医学院副教授和布莱根女子医院副研究员。他于 2009年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博士期间关于无序系统中相变的研究曾入选《欧洲物理学评论》2009年度最佳论文。2009年至2012年,他在美国东北大学物理系和复杂网络研究中心先后担任博士后和助理研究教授。期间他关于复杂网络的可控性和可观性的一系列工作曾被列为Nature封面故事,PNAS封面故事,并受到包括Nature, Science, Science News, Science Daily, WIRED等期刊或媒体的广泛报道。他于2013年加入哈佛大学医学院。他实验室(https://yangyuliu.bwh.harvard.edu)目前的研究重点是从群落生态学,网络科学,控制论,和机器学习等多个角度研究复杂微生物群落,尤其关注人类微生物组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以及人类微生物组在疾病治疗和精准营养上的应用。迄今为止,刘洋彧博士已经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其中Cell/Nature/Science正刊及子刊近40篇),总引用超万次,并担任多个学术期刊的副编辑,近70个学术期刊的特约审稿人,以及10多个国际会议的组织或程序委员会成员。
了解更多
相关推荐
戴磊+刘洋彧Nature子刊:机器学习模型预测外来细菌的定植结局
复杂群落的外来细菌定植结局取决于复杂的种间相互作用,其中很多暂未被揭示,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戴磊、哈佛大学医学院刘洋彧与团队发表研究,基于数据驱动预测外来细菌的定植结局。
2024-03-20
刘洋彧等Nature子刊:利用深度学习可识别微生物群落中的基石物种
近日,哈佛大学医学院刘洋彧及团队在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发表最新研究,提出一个基于深度学习的数据驱动的基石物种识别框架,通过使用从该栖息地收集的微生物组样本训练一个深度学习模型,隐含地学习来自特定栖息地的微生物群落的组装规则。应用DKI来分析人类肠道、口腔微生物组、土壤和珊瑚微生物组数据分析结果说明,那些在不同群落中具有高中位关键性的分类群显示出很强的群落特异性,而且其中许多分类群在文献中被报道为关键分类群,值得关注。
2023-11-22
刘洋彧等Nature子刊:PTSD或与饮食模式和肠菌间有关?
近日,哈佛大学医学院刘洋彧及团队在Nature Mental Health发表最新研究,纳入44名有创伤应激障碍(PTSD)、119 名有创伤但无PTSD和28名无创伤的志愿者,发现PTSD与饮食模式和肠道微生物组间存在关联。总之,这些发现有可能为PTSD的预防或改善提供基于饮食或微生物组的干预措施,值得关注。
2023-10-23
评论
热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