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瑞馥:与微生物朋友共享健康幸福人生
热心肠小伙伴们 2023-02-09
热心肠8年心血之作——《生命母亲河:肠道科学与艺术画集》已正式发售。

 

 

杨瑞馥

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

2009年,在与深圳华大基因合作研究细菌基因组进化时,我接触到欧盟的“MetaHIT(人类肠道宏基因组)计划”。随着对该领域的深入了解,我意识到微生物组学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我也领悟到微生物在自然界并非单打独斗,而是以群体形式生存。研究微生物组这个群体与人体共生共进化的生态关系,将会对人类健康和疾病的诊疗发挥革命性的促进作用。

 

在人体肠道内,微生物的数量之巨,远远超过地球上的人口数量,编码的基因也是人体基因的数百倍。肠道微生物的变化,与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微生物个体都是独特的,在肠道内发挥着不一样的功能。虽然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已广泛用于微生物组的研究,但全面精准的微生物个体信息依然难以获得。我们就采取体外培养组学技术,力图尽可能多地培养出细菌个体。在对结肠癌患者肠黏膜表面细菌培养中,我们发现细菌的个体差异远超我们的想象,不由得对这一群虽肉眼不可见却在很大程度上主宰了人体健康与疾病的微生物心生敬畏。

 

人体自身的健康,不仅取决于父母遗传的躯体,还与这群与我们共生的微生物休戚相关。如果我们只自私地享受美食美酒,懒散不爱运动,忽略了看不见的这群“小朋友”,一旦它们生气了,不合拍了,一些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病等就会慢慢找上门来。如何伺候好与我们共享人生的这群“小家伙”,是每个关注自身健康的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这个“肠道科学与艺术”科普插画展,从肠道的结构与功能,肠道微生物与膳食、人体免疫的相互作用,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因素等不同角度,以艺术的形式,通俗而全方位地展示了有关肠道微生物的前沿新知,帮助大众了解这群微生物 “小朋友”在人体健康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能更加友好地对待它们,与它们和谐共处,共享健康幸福人生。

 

我与热心肠先生初次相遇在北京的一个小型学术研讨会上,对他创办的热心肠平台一直十分关注。“热心肠”系列自媒体从发布之初就牢牢吸引了我的目光,其中《热心肠日报》是我的每日必读。我经常在电脑桌面上同时打开多个窗口,浏览《热心肠日报》推荐的文章,及时便捷地了解微生物组研究的进展。尽管《热心肠日报》的每日更新隐隐给了我一种优秀文章阅读不过来的压力,但每天习惯性打开《热心肠日报》的那种愉悦感让这种压力瞬间就被释放了。此外,热心肠平台不定期推出的《肠· 道》演讲,在不同城市巡回举行的“肠聚”活动,以及两年一次的中国肠道大会等,以专业严谨、真诚热情而又富有创意的方式,为广大肠道人搭建起交流与合作的良好平台。我们也因此成了共同推动中国微生物组领域进步的战友。

 

衷心期待热心肠研究院策划推出的“肠道科学与艺术”插画展,能够唤起大众的健康意识,增进对微生物的科学认知,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积极贡献健康力量。

相关推荐
评论
热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