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文读懂肠道(4):免疫城市
热心肠先生 2024-01-26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

在车水马龙、和谐繁荣的多元环境里,城市欣欣向荣,蓬勃发展。人们按照不同的工作分工,精妙维持着城市的正常运转。当然,城市里总是会出现一些不那么安分的人,这时候就需要警察、保安等出手,维持治安。城市也总是会经历一些意外,交通事故、火灾最为常见,这时候就需要消防员、医生紧急出动,救死扶伤。

健康人体的每一个部位,都像一座城市,每天也都在上演着类似的故事。不安分的病原体一旦入侵,我们的免疫系统就会即刻启动,派出吞噬细胞、B细胞、T细胞等去收拾它们;若身体内外受到伤害,负责修复和调理的免疫细胞也会临危受命,助你恢复。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论警察、保安,还是消防员、医生,日常操练和演习必不可少;轻量级的实战更是有助于增强自身实力,以便在面临城市险境时能够力保一方平安。我们的免疫系统也是如此,成长路上的小感冒、擦伤破皮,乃至主动注射疫苗,这些都是对“城市”里安防安保力量的训练、演习和考验,帮助它们保持最大警觉性和最强战斗力。

在人体免疫系统中,肠道其实是最大的免疫器官。

从狭义上看,肠道包含了固有层、派氏结、肠系膜淋巴结、孤立淋巴滤泡等丰富的淋巴组织,汇聚了占全身70%~80%的免疫细胞。这些免疫细胞与肠上皮细胞一起,时刻感知肠腔内数量庞大的微生物的动向,通过分泌抗菌肽、抗体、细胞因子等免疫分子,约束着这些微生物,不让它们作乱或跑到身体的其他地方。

从广义上讲,肠道中的共生菌群也是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共生微生物与病原体竞争营养和生存空间,从而抵抗病原体定植,防止它们感染肠道。另一方面,肠道菌群也通过自身的胞内或胞外分子、代谢产物等,持续地与免疫系统“对话”,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免疫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包括调控不同免疫细胞的分化、成熟和迁移,及其效应因子的生成和分泌。这种作用并不限于肠道局部,还可以影响到其他组织器官的免疫反应,甚至是全身的免疫“基调”和炎症水平。

蜿蜒曲折的肠道,不仅是人体的母亲河,还是人体的万里长城,为我们筑起了一道维持健康的免疫屏障。

 

插画作品赏析

《隐形的盔甲》

作品以抽象极简的扁平风格,表现免疫系统在人体城市中发挥安保作用的场景。强大的免疫系统,就是我们随身携带的隐形盔甲,是我们自救自护的“金钟罩铁布衫”。

《围城》

根据肠道的形状特点,作品将肠道想象为一座有围墙的环形城市,城墙外围有各种免疫细胞把守,严防各种有害人体的“捣蛋分子”进入城市。不好!有两伙病毒正在“挖地道”,试图土遁入城。负责安保的免疫细胞则闻风而至,拼死阻止病毒的偷袭。

《肠安城》

肠安城、宝肾阁、养心殿、润肺塔、大胃宫……这些颇具巧思的名字,不免令人会心一笑。B 细胞、T 细胞等各种免疫细胞化身装甲勇士,四处剿灭致病菌,维护人体“肠城”的安宁。

《特别行动》

作品将肠道比喻为给人体城市输送营养的管道,是保障城市正常运转的能量命脉。管道的安全,事关整个城市的安全。在城市的一角,管道出现了破损,一些“坏蛋”正想借机钻出管道,从而混入城市去搞破坏。由吞噬细胞、T 细胞、B 细胞等免疫细胞组成的安保小分队立即出动,火速前来,协力将这些破坏分子清理干净。

《城市英雄》

免疫细胞各司其职,巡逻、监察、灭火、缉拿逃犯……在免疫大队的保卫下,皮肤围墙固若金汤,肠型街道秩序井然,人体城市绿树成荫,充满活力。荣誉的勋章已经准备好,就要送给这些作出杰出贡献的城市英雄。

《立交桥上》

作品将肠腔与肠壁褶皱创意表达成一座粉色立交桥,绘本风格更增加了甜美的童话气息。微生物们驾车、骑行、漫步,自由而快乐地通行于立交桥上。戴着口罩的免疫细胞发现了坏分子——病毒,立即设好警示路障,认真开展消毒工作。

《大展身手》

复杂精妙的人体免疫系统,就好比一身高科技的可穿戴装备,当病原体来袭之时,正可大展身手,克敌制胜。

了解更多作品详情可访问:

https://www.chinagut.cn/art/

专家简介
蓝灿辉
热心肠研究院院长/iMeta创办人
武汉轻工大学“常青学者计划”讲座教授
笔名热心肠先生,热心肠生物技术研究院董事长兼院长,武汉轻工大学“常青学者计划”讲座教授,学术期刊iMeta联合创办人与执行主编,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肠道菌群分会副会长,中国微生物学会微生物组专委会委员,《热心肠日报》创始主编,CHINAGUT(中国肠道大会)创始发起人。
了解更多
相关推荐
评论
热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