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肠研究院
日报
演讲
2023肠道大会
产业
智库
插画
演播室
奖学金
GUT2022
更多
原创
会议
下载
周刊
学术
关于我们
研究院动态
公众号
热心肠
肠道产业
热心肠研究院
(热心肠日报)
登录
个人中心
注销
首页
发现
母婴之声
关于编辑部
关于日报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二甲双胍
文章数:69篇
衰老
Lancet子刊:生长激素、饮食限制和二甲双胍对衰老的影响(综述)
揭示抗衰老的潜在机制有助于延长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The Lancet Diabetes and Endocrinology最新综述,全面总结生长激素、饮食限制和二甲双胍对衰老的作用机制、在人和动物中的作用效果和应用前景等,全面解析三者对衰老的影响。
衰老
生长激素
饮食限制
二甲双胍
综述
二甲双胍
孕期二甲双胍使用对新生儿发育的影响
随着糖尿病患者数量的增加,孕期糖尿病的治疗问题深受关注。孕期服用二甲双胍虽然可以控制血糖,但是对胎儿以及新生儿发育的影响广受争议。本研究通过RCT设计,总体上没有观察到二甲双胍使用对新生儿BMI发育的影响。
二甲双胍
研究论文
妊娠期糖尿病
儿童BMI
复合益生菌
张和平+李冬梅等:特定复合益生菌可辅助改善糖尿病
2型糖尿病(T2D)也被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由于胰岛素协助葡萄糖进入细胞代谢的功能下降,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或机体对胰岛素反应性下降,导致血糖升高。近几十年来,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使患者人数大幅增加。二甲双胍是治疗T2D的常用药物,但其会引起胃肠道的不良反应,特别是在长期治疗后。近日,内蒙古农业大学张和平、内蒙古人民医院李冬梅及团队在mSystems发表最新研究,进行一项为期3个月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48名T2D患者随机分为益生菌组(复合益生菌Probio-X(由干酪乳杆菌LCZ,植物乳杆菌P-8,鼠李糖乳杆菌Probio-M9,乳双歧杆菌Probio-M8,乳双歧杆菌V9组成)+二甲双胍)和安慰剂组(安慰剂+二甲双胍),结果发现Probio-X通过促进SCFAs产生菌和胆汁酸途径可增强二甲双胍治疗T2D的疗效。总之,该研究为未来靶向肠道菌群制定合理干预策略治疗T2D提供了新见解和思路,值得关注。
复合益生菌
二甲双胍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短链脂肪酸
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如何通过肠道调控肝脏葡萄糖生成?
二甲双胍是治疗二型糖尿病最常用的药物,但其作用部位和作用机制尚不清楚。近期发表在上PNAS的一篇文章研究了二甲双胍对BIGU(基底外侧肠葡萄糖摄取)和对HGP(肝脏葡萄糖生成)的影响。该文章主要发现在糖尿病患者和小鼠中二甲双胍作用的主要部位是肠道,利用PET-CT技术发现二甲双胍处理增加了BIGU,在小鼠和CaCo2细胞中,GLUT1和GLUT2的增加可以促进BIGU。在高血糖时,二甲双胍促进乳酸和肠道乙酸盐的产生,可以调控肝丙酮酸羧化酶、MPC1/2和FBP1并促进肠-肝相互作用从而降低HGP。而在血糖正常时,二甲双胍诱导的BIGU升高导致门静脉低血糖,产生负反馈机制,避免HGP降低甚至升高。总的来说,该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可以增加BIGU,并通过肠-肝相互作用可以影响HGP。
二甲双胍
肠-肝轴
BIGU
HGP
GLUT1
药物-组学关联
Nature子刊:利用深度学习模型挖掘药物与多组学数据间的关联
先前多项研究已经证明测序技术和多组学的快速发展,极大促进了疾病标记物的识别和精准医学的发展,但有效整合多组学数据和表型数据的规模和异质性,并且进一步深入挖掘数据间的关联仍存在较大地挑战。近日,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研究人员在Nature Biotechnology发表最新研究,开发了一个基于深度学习的多组变分自编码器(MOVE),并且将这一方法应用于789名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多组学表型数据,以探究药物与组学表型间的关系。发现MOVE能够有效整合处理多组学和表型数据,并能更灵敏地挖掘出药物-组学间的关联,其中二甲双胍和奥美拉唑对多组学数据影响最明显,值得关注。
药物-组学关联
T2D患者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深度学习模型
结直肠癌
阿司匹林+二甲双胍,双效降低大肠癌风险?NO!
低剂量阿司匹林和二甲双胍单独与癌症风险降低相关。目前尚不清楚在患有2型糖尿病(T2DM)的成年人中同时使用它们是否与结直肠癌(CRC)风险降低相关。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近期发表的文章,在服用二甲双胍的T2DM患者中,低剂量阿司匹林与CRC风险降低无关。研究不支持该人群常规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用以降低CRC风险。
结直肠癌
二甲双胍
低剂量阿司匹林
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与老年IBD风险降低无关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的一项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在来自丹麦的上万名参与者中发现,二甲双胍的使用与IBD风险(包括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无显著关联。
二甲双胍
研究论文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IBD
肠道-脂肪轴
国内外合作Nature子刊:肠道AMPK如何“喊话”脂肪组织,调节代谢?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是一种营养传感器,对于维持细胞能量稳态至关重要,也是治疗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重要靶点。AMPK在调控肝脏、大脑、脂肪组织和骨骼肌代谢中的功能已得到充分研究,相关研究也证实AMPK的激动剂二甲双胍及中药活性物质可有效改善糖脂代谢,但关于肠道中AMPK的功能尚未明确。近期,美国希望之城国家医学中心黄文栋与上海中医药大学杨莉及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发表文章,发现肠道AMPK通过调控抗微生物肽的表达来塑造肠道菌群,影响丙酮醛(甲基乙二醛)等菌群代谢产物的水平,从而远程调控棕色脂肪组织的产热功能,进而调节机体能量平衡和葡萄糖稳态。这一机制可能一定程度上介导了二甲双胍的抗糖尿病作用。这些发现也可为中药活性成分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治疗肥胖和2型糖尿病提供新的靶点和方向。
肠道-脂肪轴
棕色脂肪组织
脂肪产热
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
纳米颗粒
国内外合作:精确靶向TP53缺失的结直肠癌的纳米颗粒
结肠癌和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需要有效的靶向治疗。TP53是一种重要的抑癌基因,其半合子缺失在两种癌症中都很常见,而在存在这种缺失的癌症患者中,更常见的结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显著降低。不幸的是,直接靶向TP53在癌症治疗中并不成功。RNA聚合酶II大亚基POLR2A是细胞存活和增殖所必需的基因,在结肠癌和直肠癌中几乎总是与TP53一起缺失。因此,RNA干扰(RNAi)和小干扰RNA(siRNA)精确靶向/抑制POLR2A可能是选择性杀死TP53缺陷癌细胞的有效策略。然而,难以有效地将siRNA特异性地传递到细胞溶胶中并发挥其功能,是基于siRNA的治疗的主要障碍。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刘云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陆雄斌教授和马里兰大学何晓明课题组在Nano Today上发表一项研究,合成了二甲双胍碳酸氢盐(MetC),以开发具有独特“炸弹”效应的pH响应性MetC纳米颗粒,用于有效的细胞溶质递送POLR2A siRNA,这极大地促进了其内质/溶酶体逃逸到细胞溶质中,并增强了其对TP53缺乏的癌症的治疗效果。
纳米颗粒
二甲双胍
靶向治疗
RNA干扰(RNAi)
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或通过改变肠道菌群干预妊娠期糖尿病
孕期使用二甲双胍来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已有一定的共识,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本研究旨在探索二甲双胍在治疗妊娠期糖尿病过程中是否改变了肠道菌群的结构,从而论证肠道菌群在其中可能发挥的中介作用。
二甲双胍
研究论文
孕妇
妊娠期糖尿病
胰岛素
先兆子痫
BMJ:二甲双胍或可预防先兆子痫孕妇的早产
发表在《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上的一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可能发生早产的先兆子痫孕妇,服用二甲双胍或许可以延长妊娠时间,提高新生儿的健康水平。本研究值得相关领域专家参考。
先兆子痫
研究论文
孕妇
早产
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
孕期二甲双胍治疗对新生儿代谢细微影响
对于孕期有高血糖症状的女性是否可以使用二甲双胍目前仍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回顾性的资料进行分析,发现相比于饮食干预组和健康对照组,二甲双胍治疗组的婴儿在血清代谢水平上呈现一定的独特变化,虽然这种变化未超出正常人范围,但是其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二甲双胍
研究论文
孕妇
妊娠期糖尿病
饮食干预
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如何影响肠道菌群和SCFA?
Diabetes Care最新发表的一项临床试验,研究了二甲双胍治疗和行为减肥对肠道菌群和短链脂肪酸的长期影响。研究发现,仅二甲双胍治疗在6和12个月时显著改变了菌群的组成。此外,二甲双胍和行为减肥都改变了血液短链脂肪酸,包括升高乙酸水平。未来的研究需要阐明肠道菌群系是否介导或调节二甲双胍的健康效应。
二甲双胍
肠道菌群
短链脂肪酸
妊娠期糖尿病
二甲双胍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或具有良好效果
本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开放、平行对照、随机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胰岛素,使用二甲双胍的妊娠期糖尿病女性的餐后血糖控制更好,低血糖发作的风险较低,母亲体重增加较少,单独治疗失败率较低,并且两组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并无统计学差异,提示二甲双胍或许是一个较好的药物。
妊娠期糖尿病
二甲双胍
胰岛素
不良妊娠结局
二甲双胍
华中科大:二甲双胍通过调节菌群,改善肥胖小鼠的学习记忆
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颜欢欢团队与裴磊团队在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可通过调节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的肠道菌群,以抑制小神经胶质细胞的活化及神经炎症,从而促进海马神经发生并改善学习记忆。
二甲双胍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肠-脑轴
结直肠癌
结直肠肿瘤的化学预防:AGA最新建议
Gastroenterology近期发表了美国胃肠病协会(AGA)的专家评述,通过对文献的回顾性研究,总结了结直肠肿瘤化学预防的药物使用的临床实践经验,提供了药物使用的最佳实践声明,但缺乏对证据的质量或建议的准确性进行正式的系统审查和评级,临床上应用需谨慎对待。
结直肠癌
Colorectal
Cancer
neoplasia
chemoprevention
二甲双胍
仁济医院:二甲双胍抗大肠癌的新机制
二甲双胍可调节肠道菌群。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熊华团队与房静远团队在EBio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体外,二甲双胍可抑制具核梭杆菌的生长;而在结直肠癌小鼠模型中,二甲双胍可调控结直肠癌相关菌属的相对丰度,并抑制具核梭杆菌诱导的结直肠肿瘤形成。
二甲双胍
colorectal cancer
Metformin
Microbiome
Fusobacterium nucleatum
二甲双胍
Lancet子刊:孕妇使用二甲双胍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或许安全可行
考虑到妊娠的特殊生理状况,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是否可以通过二甲双胍控制血糖仍然饱受争议。为回答该问题提供较为可信的证据,本研究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观察孕期使用二甲双胍的孕妇是否会提高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结果是喜人的。二甲双胍组的母婴不良妊娠结局并未增加,且血糖控制更好,儿童巨大儿风险更低。该研究给临床用药提供了较为重要的证据支持。
二甲双胍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随机双盲对照实验(RCT)
孕妇
二甲双胍
“神药”二甲双胍如何影响全身代谢(综述)
二甲双胍可通过抑制肝脏胰岛素生成并改善胰岛素抵抗,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Trends in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在不同组织(肠道、肝脏、脂肪组织等)中,二甲双胍影响全身代谢的分子机制。
二甲双胍
Metformin
insulin resistance
Nutrient metabolism
mitochondria
菌群-药物互作
Cell子刊:二甲双胍降糖效果不好?可能是一种菌群代谢物在捣乱
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的一线治疗药物,但其疗效有比较大的个体差异,可能与二甲双胍对AMPK的活化效果和对肠道菌群的改变情况有关。瑞典哥德堡大学Fredrik Bäckhed团队此前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咪唑丙酸可损伤胰岛素信号促进糖尿病(https://www.mr-gut.cn/papers/read/1047259950),他们团队在Cell Metabolism发表的最新研究发现,咪唑丙酸还能干扰二甲双胍的降糖效果,并揭示了背后的信号通路机制。这些发现扩展了人们对菌群-药物互作的认知,为基于菌群的个体化治疗带来启示。
菌群-药物互作
microbiota
microbial metabolites
imidazole propionate
Diabetes
3型抗性淀粉
北京中医药大学:药食两用新型膳食纤维或可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
与肥胖相关的疾病,包括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在工业化国家已经达到流行病的比例,因此预防它们的饮食干预非常重要。在临床试验中,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RS)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RS通常分为4大类——RS1:物理包埋形成的抗性(如淀粉在籽里,所以不好消化);RS2:生食物里的抗性淀粉颗粒;RS3:老化抗性淀粉和RS4:化学变性抗性淀粉。蕉芋RS3型抗性淀粉(Ce-RS)属新型益生元,兼具不可溶膳食纤维的安全性和可溶性膳食纤维可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的特性和优势,对于肠道微生态平衡的调节作用报道较多。然而,目前关于抗性淀粉在塑造肠道微生物群落特征、菌群与代谢关联性,以及与二甲双胍在抗2型糖尿病作用的共有与互补机制方面,知之甚少。北京中医药大学王学勇教授团队在《Pharmacological Research》上发表研究,从体内代谢和肠道菌群的角度,阐释了Ce-RS3和二甲双胍干预2型糖尿病(T2DM)可能的共有与互补机制。该研究有助于提出“药物-膳食纤维”组合方案,用于更好的干预、管理和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重要的临床借鉴意义。
3型抗性淀粉
肠道菌群
Microbiome
metabolomics
T2DM
糖尿病
二甲双胍通过促进血糖进入肠腔发挥降糖作用
二甲双胍(metformin)为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可以降低患者血糖水平。PET-CT研究结果显示,二甲双胍可以促进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在肠道内的积累,但肠道不同部位(空肠、回肠和左右半结肠)和结构(肠壁和肠腔)对[18F]FDG积累的差异还不清晰。发表在《Diabetes Care》上的一项研究证实,二甲双胍治疗主要增加[18F]FDG在回肠和左右半结肠的肠腔中而非肠壁中积累,表明二甲双胍可促进葡萄糖从血液循环进入粪便,从而发挥降血糖作用。
糖尿病
二甲双胍
疾病治疗
肠壁
肠腔
结直肠癌
第三军医大学:二甲双胍或可用作大肠癌放疗辅助剂
来自第三军医大学的史春梦研究团队在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发表最新成果, 旨在探究二甲双胍对辐射导致的肠毒性和结直肠癌(CRC)辐射敏感性的影响。该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可通过优化AMPK依赖的线粒体自噬来减轻辐射诱导的急性和慢性肠道毒性。此外,二甲双胍在体内外均可增加P53突变CRC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结直肠癌
Metformin
radiotherapy
Intestinal injury
colorectal cancer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何种药物既有利于妈妈,又有利于宝宝
本研究综合评价了三种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方案:胰岛素、二甲双胍和优降糖。通过比较三组孕妇后代出生体重以及人体测量学指标,发现二甲双胍或许可以更好作用于胎儿,降低巨大儿的风险。本研究为妊娠期糖尿病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循证证据。
妊娠期糖尿病
荟萃分析
孕妇
胰岛素
优降糖
菌群-药物互作
菌群-药物互作可影响疗效(综述)
肠道微生物与常用非抗生素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复杂和双向的。Gut近期发表综述,探讨了肠道菌群与药物之间的双向作用,描述了常用非抗生素药物引起的肠道菌群的变化及其潜在的临床后果,并总结了微生物群对药物疗效的影响及其在免疫治疗中的作用,值得阅读。
菌群-药物互作
质子泵抑制剂
二甲双胍
免疫治疗
肠缺血-再灌注
国内团队:二甲双胍或可预防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肠缺血-再灌注(I/R)损伤时一种危及生命的血管急症,是外科医生的难题,而氧化应激被认为是I/R损伤的重要因素。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Jingyao Zhang、Chang Liu和Kai Qu与团队近期在Redox Biology发表文章,发现二甲双胍依赖于TXNIP-NLRP3-GSDMD途径减少细胞焦亡,从而保护肠屏障功能、降低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预防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肠缺血-再灌注
Intestinal I/R injury
Metformin
Pyroptosis
TXNIP
二甲双胍
Cell子刊:“神药”二甲双胍如何决定胃前体细胞的命运?
细胞代谢在支配干细胞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Cell Stem Cell发表的文章,发现能量传感器AMP激酶(AMPK)可支配胃上皮祖细胞的分化。研究表明,在二甲双胍的作用下,AMPK可减缓小鼠胃干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分化为泌酸胃壁细胞,同时还能促进胃壁细胞线粒体的积累,促进胃酸的分泌。本结果或为降低人类胃癌风险提供潜在治疗新策略。
二甲双胍
胃干细胞
paligenosis
ribosomes
mTORC1
减肥
Nature:GDF15介导二甲双胍的抗肥胖作用
二甲双胍不仅是抗糖尿病药物,还有减肥作用。Nature本周上线的一项最新研究,报道了二甲双胍抗肥胖的一种机制。该研究表明,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主要介导了二甲双胍减少进食和增加代谢率的作用,并发现肠道是产生这种激素的一个主要来源。
减肥
二甲双胍
GDF15
能量平衡
减肥
Nature子刊:GDF15参与二甲双胍减肥进程
发表在Nature Metabolism上的实验性文章。基于二甲双胍对肝脏血糖调节的控制以及对多种慢性病有益作用,作者推测其能参与影响肝脏因子的表达与分泌。经过细胞急性干预实验发现,二甲双胍可以刺激GDF15在肝脏的表达和分泌。并进一步通过细胞、小鼠(野生型和基因敲出型)以及相关人群对该机制进行了验证。该研究或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与思路。
减肥
二甲双胍
GDF15
衰老
Cell子刊:禁食和二甲双胍,重焕衰老干细胞活力,促髓鞘再生
随着衰老,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无法生成新的少突胶质细胞,与多发性硬化(MS)中不可逆的神经退变相关,因此,再生疗法在治疗慢性脱髓鞘疾病方面有很大的潜力。Cell Stem Cell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在衰老过程中OPC的促分化能力逐渐降低,与细胞内在的衰老特征有关,而禁食和二甲双胍治疗可使衰老的OPC重焕活力,促进髓鞘再生,或能用于治疗MS等慢性脱髓鞘疾病。
衰老
CNS regeneration
adult stem cell
aging
dietary restri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