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肠研究院
日报
演讲
CHINAGUT
产业
智库
插画
演播室
奖学金
更多
原创
会议
下载
周刊
学术
关于我们
研究院动态
公众号
热心肠研究院
(热心肠日报)
热心肠
肠道产业
登录
个人中心
注销
首页
发现
母婴之声
关于编辑部
关于日报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微生物组
文章数:176篇
因果推断
Cell子刊:新型理论框架或可用于微生物组-代谢组关系的因果推断?
由于组学类别的多变量性质以及未测量的混杂因素的影响,使用观察数据对代谢领域的微生物组与宿主关系进行因果推断通常很棘手。 然而,鉴于微生物组作为干预目标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了解微生物组对宿主代谢组的因果影响对于设计和测试益生元和益生菌干预措施的功效变得至关重要。近日,爱尔兰国立大学戈尔韦分校研究人员在Cell Reports Methods发表最新研究,提出了一个理论框架,将群体统计与COBRA微生物群落模型相结合,用于微生物组-代谢组关系的因果推断,实测性能较好,值得关注。
因果推断
代谢组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微生物组
微生物组
Nature:全面解析微生物组蛋白多样性和功能暗物质
目前对微生物组蛋白多样性的了解,主要基于已知参考基因组和由这些基因组推导出的蛋白家族,而无法映射到参考数据库的序列则成为被忽视的“功能暗物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Nature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开发了一种计算方法,以不依赖于参考基因组的方式,从宏基因组和宏转录组数据中鉴定新的蛋白家族,极大地拓宽了已知的微生物蛋白及其功能的多样性。
微生物组
数据共享
Nature子刊:共享微生物组数据和分析的挑战与机遇(观点)
微生物组研究领域正在产生大量复杂的数据,包括微生物组数据、元数据和分析工作流程。尽管在数据共享方面已经建立了基础设施和技术,但由于微生物组研究的跨学科和多组学特性,资源的识别和使用仍存在困难。该领域仍然面临缺乏特定数据共享或可重复性资源的问题。一篇发表在Nature Microbiology上的观点文章讨论了微生物组数据和分析共享中的挑战和机遇,并提出了最佳实践和建议,以确保微生物组特定数据库能够整合未来的数据分析和重复使用。
数据共享
微生物组
数字资源利用
微生物组
Nature子刊:用于指导土著社区微生物组研究的关系框架(观点)
在人类微生物组研究中,伦理实践未能跟上该领域的科学进展。一篇发表在Nature Microbiology上的观点文章提出了一个以土著居民、研究人员和微生物之间的关系为核心的框架,旨在建立与土著居民之间的责任关系,从而消除长期存在的权力和利益不均衡。该文建议采取措施将土著居民培养成微生物组研究的参与者和主导者,而非仅限于作为研究对象,以此为全球人民带来健康益处。
微生物组
土著社区
伦理学
微生物组
Nature子刊:微生物组研究中的伦理挑战(观点)
随着人类微生物组学研究的进展,从土著社区收集微生物组数据带来了一系列道德挑战,这些挑战必须得到解决。一篇发表在Nature Microbiology上的综述讨论了土著人群的微生物组所有权问题,强调了在微生物组研究中纳入土著文化和观点的重要性。该文还分析了在这一背景下,微生物组所有权作为一个伦理概念所涉及的利益和风险,并认为微生物组所有权为土著人群在研究的各个阶段提供了管理和保护其微生物群落的机会。
微生物组
伦理学
土著居民
肠-脑轴
微生物与情绪障碍:不仅是肠道细菌(综述)
Biological Psychiatry近期发表综述,探讨了微生物组与情绪障碍的研究进展,强调了肠道细菌以外的微生物组成分的作用。
肠-脑轴
情绪障碍
微生物组
生态系统
微生物组学在生态系统恢复中的机遇与挑战(综述)
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关键的组成部分,其在环境中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土壤形成、植物生长等。通过改变微生物组的结构和功能,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稳定。一篇发表在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上的综述文章讨论了微生物组学研究在生态系统恢复中的潜在作用,以及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这些研究使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生态系统,并采取更全面和更精确的方法来应对新兴的全球环境威胁。
生态系统
微生物组
环境修复
中介分析
微生物因果中介分析工具—SparseMCMM_HD
微生物组在环境暴露与各种人类疾病间的中介作用已经被逐渐研究和认识。然而,由于暴露的不可操纵性和微生物组数据的独特结构,目前还没有分析框架可以直接用于分析微生物组作为健康差异和临床结果之间的中介。近日,纽约大学格罗斯曼医学院Huilin Li及团队在Microbiome发表最新研究,提供一个因果中介分析框架(SparseMCMM_HD)来研究种族或地区、微生物组和反事实框架下的兴趣结果间的关系,阐明了微生物组在健康差异中的作用,值得关注。
中介分析
微生物组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生信工具
Greengenes2
Nature子刊:Greengenes2或可实现扩增子和宏基因组结果一致?
使用16S rRNA和宏基因组学的研究通常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这通常归因于PCR扩增的偏差。近日,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Rob Knight及团队在Nature Biotechnology发表最新研究,发布了一个名为Greengenes2的新参考数据库,该数据库可以比较组合和统一来自16S rRNA或宏基因组测序的微生物组数据,值得关注。
Greengenes2
参考数据库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测序技术
社会行为
菌群是否真的与蜜蜂的社会行为模式相关?
Microbiome近期发表的文章, 研究了社会行为不同,群居或独居的蜜蜂种群间肠道和全腹部样本微生物组间的异同,探讨了特定菌群是否能促成相似的社会行为,或者具有相似社会行为的蜜蜂之间可以进行细菌的水平传播。
社会行为
微生物组
研究论文
关键类群
Nature子刊:一种自上而下识别微生物组中关键类群的框架
对微生物组中关键种群(keystone taxa)的确切生态学定义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长期争议的问题。近日,以色列巴伊兰大学研究人员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最新研究,开发了一种自上而下识别微生物组中关键类群的框架,可一致地应用于模拟扰动实验和横截面数据。该方法通过分析物种对其他物种的存在-影响,无需重建网络或假设物种间存在特定的功能形式及其互作,在模拟数据和真实微生物群落数据中均表现出良好的性能,值得关注。
关键类群
微生物组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微生物生态学
微生物组
Nature Reviews:如何实现人体微生物组研究的可持续发展(评论)
2015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旨在改善世界各地人民的生活。微生物组在维持地球生命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可以提供丰富的生物活性化合物和活性,对农业、环境以及动物和人类健康有益。通过投资、协作、法规变更和公众宣传来抓住微生物创新的机会,将大大增加实现SDGs的可能性。发表在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上的一篇评论文章总结了人体微生物组研究与更广泛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之间的联系,并强调了在实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体现微生物组研究的一些挑战和机遇。
微生物组
可持续发展
One Health
Okara饼干
Okara饼干如何影响人体菌群和代谢物?
Okara是一种富含纤维的食物副产品,通过与少孢根霉进行生物发酵可以提高其营养质量,产生可发酵的底物进而改善肠道健康。近日,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人员在Molecular Nutrition and Food Research发表最新研究,比较了新加坡成人食用高压灭菌Okara饼干(AOK)和发酵Okara饼干(RO)对肠道健康的影响,发现定期食用RO饼干通过调节肠菌可改善SCFAs和胆酸浓度,值得关注。
Okara饼干
肠道代谢物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微生物组
蚊媒疾病
程功团队:菌群如何影响蚊媒疾病(综述)
蚊媒疾病对人类健康构成重大威胁,然而目前防治这些疾病的措施仍不尽如人意。清华大学程功团队在Protein & Cell 2023肠道大会微生物组专刊中发表综述,总结了关于蚊子和脊椎动物微生物组对蚊媒疾病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表明微生物组或可为防控这类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举措。
蚊媒疾病
病原体传播
微生物组
蚊虫
蚊子菌群
阑尾
Nature Reviews:阑尾和溃疡性结肠炎的联系(观点)
阑尾被认为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中起作用,但这种关联的性质和基础尚不清楚。近日,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研究人员在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发表最新观点,系统论述了阑尾炎、阑尾切除术与溃疡性结肠炎风险及其结局之间的关系,并列举了正在进行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试验,未来还需要更多的临床证据来强化阑尾和溃疡性结肠炎的联系,有助于了解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改进治疗模式,值得关注。
阑尾
溃疡性结肠炎
综述
基础研究
阑尾切除
下呼吸道感染
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新型诊断模型
本研究通过对儿童气管吸取物进行宏基因组检测,构建下呼吸道感染的鉴别诊断分类器,结果提示效果较好。现有的临床诊断试验并不能很好捕捉到病原体、宿主反应之间的关联。因此本研究为儿童的下呼吸道感染的鉴别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
下呼吸道感染
研究论文
宏基因组检测
患儿
微生物组
中草药
魏勇军+印遇龙iMeta:益生菌发酵中草药的研究进展(综述)
郑州大学魏勇军、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印遇龙院士与团队在iMeta发表综述,详细总结了使用益生菌发酵中草药的优点、发酵技术、益生菌菌株,并展望了中草药发酵的未来发展。先进的微生物组学和合成生物学工具能够利用微生物细胞工厂以低成本生产大量中草药来源的生物活性天然产物,这将有助于推动中草药现代生物制造的发展。
中草药
益生菌
发酵
微生物组
合成生物学
微生物食品
Cell:微生物食品助力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观点)
微生物食品的概念由来已久,比如发酵食品。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微生物食品的概念更加广泛,尤其是二代微生物食品的出现。发表在Cell杂志的这篇观点文章指出,微生物食品在多个层面上具有促进人和自然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潜力,为食品行业、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提供思考和参考。
微生物食品
食品系统
可持续发展
微生物组
发酵食品
微生物组疗法
Nature Reviews:新工具助力调节微生物组的治疗(年度回顾)
临床和人群研究已经描绘了人类微生物组的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和在疾病中的变化。针对微生物组的调节也被认为是疾病治疗的新策略。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近期发表了年度回顾文章,介绍了2022年中发表的3项关于微生物组调节工具领域的重要进展,分别涉及评估肠菌对营养物质的偏好(https://www.mr-gut.cn/papers/read/1099621374)、记录肠菌基因表达历史(https://www.mr-gut.cn/papers/read/1084729113)和减少抗生素治疗对肠菌影响(https://www.mr-gut.cn/papers/read/1050730216)。这些工具及方法为调节肠菌的组成及功能、评估干预措施的体内效果和个体间差异提供了新的视角,尽管目前只在小鼠模型中进行了测试,但显示出改变微生物调节治疗的发展潜力。
微生物组疗法
综述
微生物组
肠道菌群
工程菌
柑普茶
国内团队:抗肥胖普洱茶又添新成员
柑普茶是一种用广东新会大红柑或小青柑和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县普洱茶为原料制作而成的一种茶,属于普洱茶的一种。柑普茶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减重。然而,柑普茶调节肥胖的机制尚不清楚。近日,来自湖南大学和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的团队在Food Chemistry上发表研究成果,从肠道菌群、代谢组和转录组的角度探讨了柑普茶改善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肥胖的潜在机制。柑普茶未来或可用作预防或治疗肥胖的健康饮品。
柑普茶
肥胖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微生物组
微生物组
Cell 子刊:微生物组可以用来预测生态系统特征(观点)
微生物组可以反应生态系统的特征,同时也直接参与生态系统的过程。因此,可以利用微生物组来预测生态系统的过程和状态。Trends in Microbiology发表的综述文章,讨论了利用微生物组来预测生态系统的方法,以(1)帮助农民、林务人员、医生和兽医决定最佳的管理方法来优化生态系统服务,以及(2)指导微生物组的操作工作,从而帮助解决人类最紧迫的问题,如环境退化、抗生素抗性或食物短缺等。
微生物组
预测模型
微生物组
Nature Reviews:放大微生物组的结构,促进对微生物多样性/适应性的理解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近期发表的综述文章指出,从人体不同部位取样的微生物的基因组测序揭示了构成我们微生物组的群体的复杂性以及它们对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微生物组的变异也可能由较小尺度的解剖结构引起,并涉及微生物物种种内和种间的多样性。因此,深刻理解微生物组的结构对于探究微生物种群多样性的驱动因素、预测其进化和适应选择性挑战的能力至关重要。
微生物组
解剖结构
纤维
Lancet子刊:纤维对微生物组有益的证据是什么?(评论)
先前研究发现,特定饮食模式、食物、营养素或补充剂可改变机体结肠中某些微生物的丰度。健康专家和媒体最常吹捧的是膳食纤维,认为它对维持健康微生物群至关重要。但纤维发挥健康益处的证据是什么?近日,研究人员在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发表评论文章,论述发现在干预性研究中,补充衍生的益生元纤维对微生物组的影响已被广泛证明,而高纤维饮食大多在观察性研究或动物研究中被调查,或者明确纤维的具体影响仍具有挑战性。因此,作者提倡要从不同的饮食来源中吃不同的纤维,以最大限度地从纤维中受益。
纤维
微生物组
综述
饮食模式
营养素
MMUPHin
用于微生物组数据Meta分析框架—MMUPHin
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大规模人群中分子流行病学的荟萃分析可将多组学特征与复杂的健康相关表型有效关联,但相关meta分析的工具适用性还不是很成熟。近日,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在Genome Biology发表最新研究,开发了一种用于微生物组数据Meta分析的框架MMUPHin(一个Bioconductor包;https://huttenhower.sph.harvard.edu/mmuphin/)。基于已发表的IBD队列,识别到一些新的标志物菌属(如不动杆菌属和Turicibacter)与IBD存在联系。此外,区分了亚型、表型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间的关联,但在乳糜泻和溃疡性结肠炎中,没有明显的微生物组驱动的离散疾病亚型。总之,该研究为未来的微生物群落meta分析提供了新的方法。
MMUPHin
炎症性肠病(IBD)
基础研究
生物信息学
荟萃分析
因果推断
Lancet子刊:从微生物组数据中推断因果效应(观点)
如何从观察性数据中推断和发现菌群与因果效应?Lancet Microbe近期发表的观点文章,重点介绍了基于有向无环图(DAG)框架的对横断面微生物组数据进行因果发现和推断的方法,推荐专业人士参考。
因果推断
微生物组
批次效应
Nature子刊:消除微生物组数据分析中批次效应的新方法
许多大规模微生物组研究需要跨时间或地点收集样本,并在不同的流程下进行处理,还会汇集多项研究样本进行综合分析,这将引入批次效应导致数据的系统性变化,进而模糊微生物和元数据之间的真实联系,引起更多的假阳性,阻碍了预测建模和生物标志物的开发。近期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的一项研究开发了基于条件量化回归的R包——ConQuR,可有效消除微生物数据分析中的批次效应,并保留样本中的关键信号。随着未来微生物组研究规模的不断扩大,批次效应难以避免,ConQuR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推荐专业人士关注。
批次效应
微生物组
微生物组
为微生物组领域制定全细胞DNA提取标准
在微生物组领域制定有效标准对于促进全球转化研究和增加微生物组研究的可重复性至关重要,Gregory C A Amos等人先前就为微生物组分析制定了标准的DNA样本和评估框架,开发了NIBSC参考菌群DNA Gut-Mix-RR和Gut-HiLo-RR,以及用于评估生物信息学工具和流程偏差的四项措施框架。近日,该团队在Microbiome又发表了新的标准,即为微生物组领域制定全细胞标准,他们利用20株常见的肠道微生物菌株,开发了全细胞参考试剂(WC-Gut RR)用于微生物组研究中以评估DNA提取过程,还提供并测试了两步报告框架,使研究人员能够准确地验证DNA提取、快速选择测序和生物信息学管道,值得相关人员关注。
微生物组
WC-Gut RR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DNA提取方法
儿童哮喘
免疫+微生物,影响儿童哮喘发生
本研究通过对155对母婴样本的检测和随访,发现产前母亲的免疫状态、新生儿表观遗传学改变以及上呼吸道微生物组是存在密切关联的,并且这种关联影响着儿童患哮喘的风险。
儿童哮喘
研究论文
儿童
新生儿
微生物组
癌症
从微环境、系统和环境角度认识癌症:微生物组的关键作用(综述)
癌症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局部疾病,然而随着肿瘤微环境和微生物组的研究,癌症实际上是一种微环境性、系统性和环境性疾病。近日发表在Gut上的这篇综述,总结了暴露组(如饮食、补充剂、吸烟、酒精等)、微生物组(包括细菌、病毒、古生菌、真菌、寄生虫等)以及身体各个部位的免疫系统如何影响肿瘤表型,提出来对暴露组、微生物组和肿瘤微环境间的动态相互作用进行跨学科研究,有助于癌症的精准预防和治疗策略,最终减轻癌症负担。
癌症
暴露组
微生物组
肿瘤微环境
免疫
微生物组
微生物组如何治疗人类疾病?(综述)
大量研究表明微生物组对人类健康与疾病的敏感性和抵抗力有重要影响,近期Annual Review of Microbiology发表的一项综述回顾了最近关于肠道微生物组与某些人类疾病相关的基础和临床方面的研究,该综述强调了目前利用肠道菌群治疗人类疾病方面的转化进展,并讨论了将微生物组研究转化为临床的机遇和挑战。
微生物组
肠道疾病
基础研究
临床研究
临床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