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肠研究院
日报
演讲
2023肠道大会
产业
智库
插画
演播室
奖学金
GUT2022
更多
原创
会议
下载
周刊
学术
关于我们
研究院动态
公众号
热心肠
肠道产业
热心肠研究院
(热心肠日报)
登录
个人中心
注销
首页
发现
母婴之声
关于编辑部
关于日报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AKK菌
文章数:77篇
AKK菌
智发朝+毕玉晶等:系统评估源自人肠道和母乳的Akk菌分离株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智发朝团队与北京微生物与流行病学研究所的毕玉晶团队在Microbiology spectrum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对31株健康人的Akk菌分离株(30株分离自粪便、1株分离自母乳)进行了一般特征、遗传特征、耐受性、毒性等方面的综合评估,发现分离自母乳的AM06菌株具有低毒性、高遗传稳定性、高pH及胆盐耐受性等优势,或可作为候选益生菌。
AKK菌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益生菌
AKK菌
Nature子刊:微生物和宿主特征的遗传图谱揭示Akk菌免疫调控新机制
环境暴露和宿主遗传变异影响肠道菌群,然而宿主遗传变异影响肠道菌群的分子机制未知。近日,发表在Nature Microbiology上的这篇文章,利用遗传多样性的小鼠种群和系统遗传学方法探究肠道菌群及其编码功能、盲肠脂质和宿主肠道基因表达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揭示Akk菌在小鼠肠道中产生脂质并在调节宿主代谢和免疫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AKK菌
免疫调控
AKK菌
张明明Gut:Akk菌或可用于改善大肠癌
多项研究已经报道Akk菌作为下一代益生菌已被广泛研究,在小鼠模型中报道可减弱结肠炎相关的肿瘤发生,但对于Akk菌是否参与结直肠癌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仍知之甚少。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张明明、复旦大学周倩及团队在Gut发表最新研究,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发现来自Akk菌的乙酰转移酶通过重编程肿瘤微环境可以有效减弱结直肠肿瘤的发生。总之,该研究为进一步扩展Akk菌通过介导细菌与肿瘤免疫间的互作进而缓解CRC提供了新的理论和见解,值得关注。
AKK菌
结直肠肿瘤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巨胞作用
肠道菌群
国内团队:肠道Akk菌为何能够抑制肺癌
肠道菌群可以影响肿瘤的发生与生长,也调节抗肿瘤药物的疗效。近年来的研究也表明,肿瘤组织中也含有瘤内菌群,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肠道菌群与瘤内菌群之间的相互作用还缺乏足够了解。同济大学医学院张子强、浙江省人民医院临床研究所莫寅元团队近日在Gut Microbes发表研究文章,揭示了肠道Akk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通过调节肿瘤菌群和重编程肿瘤代谢网络而抑制肺癌生长的机制,为理解肠道菌群与肿瘤内菌群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
肠道菌群
研究论文
Akkermansia muciniphila
AKK菌
肿瘤内菌群
衰老
李后开团队:移植年轻菌群或可调节Akk菌及其代谢物,改善衰老相关疾病
大量研究表明,衰老是多数慢性疾病(肿瘤、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前列腺肥大与糖尿病等)的最大危险因素,并且在衰老的过程中,人体肠道菌群的组成与功能也在时刻发生变化。但是,目前关于衰老过程中肠道菌群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宿主生理病理变化间的关系仍不清楚。近日,上海中医药大学李后开、陈红专及团队在Pharmacological Research发表最新研究,通过粪菌移植将8周龄年轻小鼠的粪便菌群移植给24月龄以上的自然衰老小鼠,发现年轻化菌群通过增加Akk菌丰度及其衍生的乙酸可改善衰老相关的系统性生理紊乱。总之,该研究为靶向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改善衰老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理论依据,值得关注。
衰老
AKK菌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粪菌移植
益生菌
膳食乳化剂危害肠道和代谢健康,补充AKK菌或有保护作用
此前研究显示,膳食乳化剂(如羧甲基纤维素和聚山梨酯80)可对肠道菌群和宿主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导致菌群侵蚀肠上皮、慢性低度肠道炎症,促进宿主代谢失调。这些表型伴随着肠道菌群中能增强肠道黏液屏障的嗜黏蛋白阿克曼菌(AKK菌)的减少。Gut最新发表的这项研究,在小鼠中评估了口服补充AKK菌是否有助于抵消膳食乳化剂带来的这些有害作用。
益生菌
AKK菌
膳食乳化剂
肠道菌群
肠道炎症
AKK菌
国内团队Nautre子刊:Akk菌在虫媒病毒感染中起到保护性作用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是一种新出现的蜱虫传染病,由布尼亚病毒科的白蛉病毒属(SFTSV)感染导致。北京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的刘玮团队与浙江大学的朱书团队在Nature Microbi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发现Akk菌通过产生一种生物碱——骆驼蓬碱,调节肝细胞的胆汁酸代谢,以抑制NF-κB介导的系统性炎症,从而在SFTSV感染中起到保护性作用。
AKK菌
虫媒病
虫媒病毒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CD11b- CD103+ 树突细胞
肠道树突状细胞通过Akk菌缓解酒精引起的肝损伤
酒精扰乱的肠道免疫稳态与酒精性肝病的发展有关,然而肠道树突状细胞在酒精性肝病进展中的作用仍然未知。Hepatology最新研究揭示肠道Batf3(一种转录因子)依赖性cDC1s(常规1型树突状细胞)是Akk菌的的正调节因子,并且cDC1s通过维持小鼠体内Akk菌的丰度来保护酒精引起的肝损伤,为酒精性肝病提出一种具有潜力的治疗方向。
CD11b- CD103+ 树突细胞
酒精相关肝病
AKK菌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AKK菌
翟齐啸团队:特异性多酚通过尿苷调控Akk菌
大量研究发现多酚影响肠道菌群,然而具有各种结构的多酚对菌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仍不清楚。近日,江南大学翟齐啸团队在Food Chemistry上发表文章,探索四种不同结构的多酚对健康小鼠菌群和代谢物的不同调节作用。本研究突出探索外源性代谢物的重要性,并揭示多酚对菌群和代谢物影响的相似性。
AKK菌
多酚
AKK菌
国内团队Cell子刊:Akk菌或可缓解卵巢癌
卵巢癌因其难以早期诊断和对治疗不敏感而仍然是一个临床挑战。肠道菌群可通过免疫反应调节多发性癌的进展。华中科技大学陈刚教授和孙朝阳教授团队在Cell Reports发表最新研究性文章,证明外源补充Akk菌或可缓解小鼠卵巢癌进程,揭示Akk菌的又一有益作用,并且将卵巢癌的免疫微环境与肠道菌群联系起来,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AKK菌
卵巢癌(OC)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粪菌移植
镉暴露
庾庆华团队:褪黑素或可缓解镉暴露导致的肠道损伤
镉(Cd)被广泛应用与工业领域,也是环境中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镉可以通过受污染的水及各种食物、香烟烟雾、化妆品等途径进入人体并积累,造成肾、肝、神经和胃肠道毒性,并与多种癌症的发生相关。镉暴露也可以造成肠道菌群失调,而肠道菌群是否影响镉对宿主的毒性还不清楚。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庾庆华团队近日在Free Radical Biology and Medicine发表最新研究文章,发现补充嗜黏蛋白阿克曼菌(Akk菌)能够增加肠道内的褪黑素水平,并进一步通过增加杯状细胞数量和促进活性氧清楚缓解镉暴露造成的肠道损伤,为预防镉的重金属毒性提供新的思路。
镉暴露
肠屏障
AKK菌
褪黑素
活性氧自由基(ROS)
熊去氧胆酸
兰平+何真+柯嘉:熊去氧胆酸通过肠道菌群防治结肠炎和结直肠癌
熊去氧胆酸(UDCA)是一种重要的胆汁酸,作为可调节肠道免疫微环境内稳态的重要菌群代谢物,其对结肠炎和结直肠癌发展过程中肠道菌群改变的影响尚不清楚。中山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医院兰平、何真、柯嘉与团队近期在Molecular Therapy发表研究性文章,揭示UDCA对结肠炎和结直肠癌中肠道菌群和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作用,为两种疾病的临床防治提供新思路。
熊去氧胆酸
AKK菌
研究论文
啮齿动物(小鼠)
DSS结肠炎模型
AKK菌
Nature:Akk菌如何调节免疫?锁定新的关键分子
肠道菌群中的嗜黏蛋白阿克曼菌(Akk菌)可谓是一种“明星”肠菌,可发挥多种健康益处,包括调节宿主免疫,然而其分子机制仍待揭示。Nature最新发表了来自哈佛医学院Jon Clardy团队和Ramnik Xavier团队的合作研究,通过一系列体外实验,鉴定出Akk菌表达的一种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磷脂分子,并揭示了其功能特征和机制。研究表明,该分子通过作用于非经典的TLR2-TLR1异二聚体来引起特定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且在低剂量作用下能“钝化”免疫细胞的活化阈值。这为Akk菌的免疫调节作用提供了一种新的分子机制,将菌、效应分子、信号途径和生物学表型串联起来。这些发现仍需在体内模型中进行验证,但其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对于挖掘其他肠道微生物的分子机制具有参考意义。
AKK菌
免疫调节
肠道菌群
肠道致病菌
Cell子刊:Akk菌或可成为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帮凶?
这是一份发表在Cell Reports上的工作,作者通过前期研究基础以及炎症性肠病(IBD)相关测序数据发现致病性大肠杆菌如黏附侵袭大肠杆菌(AIEC)等在IBD患者中富集,同时患者体内L-丝氨酸代谢肠菌富集,L-丝氨酸水平降低。通过限制饮食中的L-丝氨酸,他们发现DSS诱导的结肠炎表型加剧,且肠内AIEC和嗜粘蛋白阿克曼菌(Akk菌)丰度增加。体外模型发现Akk菌通过降解粘液使AIEC有机会侵入上皮生态位,同时AIEC在L-丝氨酸缺乏时在上皮生态位可利用宿主衍生的L-丝氨酸进行扩张。
肠道致病菌
L-丝氨酸
肠道黏液层
黏附侵袭性大肠杆菌
AKK菌
减肥
赵方庆+魏泓GUT:抑食欲,调菌群!口服肽D3有效助减肥
超重和肥胖是人类健康的一大威胁,目前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Gut最新发表了来自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赵方庆和陆军军医大学魏泓与团队的研究,研发出一种用于减肥的小分子口服肽药物D3,在多种动物模型中均显示出很好的抗肥胖效果。他们进一步研究发现,D3通过抑制食欲以及增加肠道菌群中的嗜黏蛋白阿克曼菌(AKK菌)等机制,来发挥抗肥胖作用,并提示靶向从肠至脑的UGN-GUCY2C内分泌轴是抗肥胖治疗的潜在策略。总之,该研究为稀缺的口服减肥药提供了新的候选药物和研发思路,具有很强的临床转化前景。
减肥
口服肽药物
肥胖
肠道菌群
食欲调节
心血管
哈尔滨医科大学:AKK菌通过调控TMAO预防寒冷相关房颤
哈尔滨医科大学李悦和公永太团队研究成果。寒冷暴露是心房颤动(AF)的最重要风险因素。本研究利用16S rRNA测序、菌群移植和电生理检查,探究肠道菌群紊乱与寒冷相关AF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肠道菌群紊乱是寒冷相关AF的一个新诱因,特定菌群和菌群代谢物或是其新的干预靶点。
心血管
AKK菌
TMAO
心房颤动
寒冷
宿主-菌群互作
杨仕明+唐波+赵晓晏:TLR4与Akk菌互作,调节肠道免疫以抑制结肠炎
Toll样受体4(TLR4)在肠道菌群与宿主免疫的互作中发挥重要的介导作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杨仕明、唐波、赵晓晏与团队,近期在Microbiome发表研究,发现TLR4通过促进Akk菌在肠道中的定植,进而上调RORγt+ Treg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在小鼠中对结肠炎起保护性作用。
宿主-菌群互作
RORγ+ Treg
AKK菌
菌群-免疫互作
TLR4
下一代益生菌
Nature Reviews:一文+一图读懂Akk菌——下一代益生菌中的新星
嗜黏蛋白阿克曼菌(俗称Akk菌)是一种肠道共生菌,也是下一代益生菌中的“潜力股”,在转化应用研究方面走在了前列。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最新发表了由比利时天主教鲁汶大学Patrice Cani教授主笔的综述文章,回顾了Akk菌的研究历史,重点介绍了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和机制,认为改善肠屏障可能是Akk菌诸多健康功效的基础核心,并将Akk菌与其他有代表性的下一代益生菌进行了比较。为了让读者能更直观地了解这个菌的研究进展,我们特别将文中的图片编译为一图读懂,希望能帮你长知识。
下一代益生菌
AKK菌
AKK菌
灭活Akk菌可缓解牙龈卟啉单胞菌诱导的牙周炎
Journal of Clinical Periodont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在牙龈卟啉单胞菌诱导的牙周炎小鼠中发现,活Akk菌、灭活Akk菌及Akk菌外膜蛋白Amuc_1100均可降低牙周损伤及系统性炎症。机制上,Akk菌可抑制牙龈卟啉单胞菌的牙龈蛋白酶及IX型分泌系统的表达,并抑制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后的巨噬细胞炎症应答。
AKK菌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牙周炎
AKK菌
AKK菌成为下一代益生菌的可能性 (综述)
AKK菌是近年来最受关注的明星菌株之一。其一般定殖在肠道粘膜层,具有成为下一代益生菌的潜力。本文详细分析了AKK菌的特点、其对机体生理特性的影响以及可能影响其在肠道内丰度的措施,值得相关人士参考。
AKK菌
综述
肿瘤免疫治疗
Nature子刊:肠道Akk菌丰度或可预测肺癌患者对免疫治疗的应答
除了PD-L1的表达之外,目前缺乏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应答的其它生物标志物。Nature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在338名接受一线或二线PD-1/PD-L1单抗治疗的NSCLC患者中发现,治疗前的粪便菌群中的Akk菌丰度与预后(客观应答率及总生存期)相关,其中,Akk菌的存在与更好的预后相关,但过高的Akk菌丰度(与抗生素使用相关)与较差的预后相关。
肿瘤免疫治疗
研究论文
AKK菌
非小细胞肺癌
疗效预测标志物
AKK菌
李兰娟院士团队:Akk菌或可减轻药物性肝损伤
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是临床上常用的解热镇痛药,也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急性肝衰竭的常见原因。目前认为APAP致肝损伤的机制涉及氧化应激、线粒体损伤、细胞凋亡等多个方面。肠道微生物介导了不同个体对APAP致急性肝损伤的敏感性差异。嗜黏蛋白阿克曼氏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Akk菌)通过肝-肠轴保护宿主免受肝脏疾病,但其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潜力尚不清楚。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的李兰娟院士和徐凯进主任医师团队在Microbiology Spectrum上发表一项小鼠研究,评估了Akk菌对APAP诱导的肝损伤的影响并探究了其潜在机制,表明Akk菌或可用于药物性肝损伤的提前预防。
AKK菌
药物性肝损伤
肠道菌群
肝-肠轴
衰老
补充Akk菌促进小鼠健康老化
肠道菌群与衰老相关疾病存在关联。Microbiome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在小鼠中分析了老化过程中的肠道菌群变化,以及3种恢复青春的干预方法(与年轻小鼠同笼饲养、联体共生或注射年轻鼠血清)对肠道菌群和老化相关表型的影响,揭示了老化过程中的关键肠道细菌类群和菌群功能的变化,并发现通过口服Akk菌能增加老年小鼠的健康寿命,为开发促进健康老龄化的干预方法带来新启示。
衰老
16S rRNA sequencing
Ageing
Akkermansia muciniphila
rejuvenation
菌群-肠-脑轴
北京协和医学院:粪菌移植或可通过菌群-肠-脑轴缓解帕金森病
这是Microbiome最新发表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张丹及团队的一项工作。揭示了鱼滕酮诱导的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的肠道菌群结构破坏,其阿克曼氏菌属及脱硫弧菌属丰度增加。而粪菌移植可通过恢复菌群结构,来抑制TLR4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以保护小鼠。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阿克曼氏菌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研究中,都扮演着“益生菌”的角色,在帕金森病中其丰度增加反而促进病症发生,提示我们要充分重视菌株在不同条件下的不同表型。
菌群-肠-脑轴
研究论文
AKK菌
粪菌移植
帕金森病
细菌-免疫互作
国内团队:Akk菌通过激活NLRP3缓解小鼠结肠炎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的姒健敏、刘玮丽和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的刘伟与团队在Microbiology spectrum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Akk菌可通过激活NLRP3,以增强肠道屏障功能,并抑制促炎因子表达,从而缓解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粪便Akk菌的丰度显著降低,而Akk菌的丰度与患者结肠组织中的NLRP3表达呈正相关。
细菌-免疫互作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NLRP3
AKK菌
AKK菌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Akkermansia muciniphila被认为是下一代益生菌。Microbiology spectrum最近发表的研究,目的是确定活的和巴氏灭活的AKK及其细胞外囊泡(EVs)对肝纤维化的预防作用。结果表明,无论哪种形式的AKK均可使小鼠肠道菌群组成正常化,改善肠道通透性,调节炎症反应,进而预防肝脏损伤。在肠道和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善后,高脂饮食/ CCl4诱导的肾脏损伤和脂肪组织炎症也得到了缓解。
AKK菌
肝损伤
胞外囊泡
肝星状细胞(HSC)
结直肠癌
国内团队:AKK菌诱导M1样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抑制大肠癌
浙江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王良静、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陈淑洁和姒健敏与研究团队,近期在Cancer Immunology Research发表研究,报道了AKK菌对结直肠癌的潜在抑制作用,并揭示了其分子机制,提示AKK菌或能用于改善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
AKK菌
阿片类药物
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如何影响肠道菌群和肠屏障?
Gut Microbe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可改变肠道菌群多样性及组成,以Akk菌的减少为特征,并增加血浆中的炎症因子水平,同时降低肠道中的短链脂肪酸水平。在体外实验中,Akk菌及阿片类药物可独立地增强肠道屏障功能。
阿片类药物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道屏障
队列研究
炎症性肠病
张发明团队: 新型益生菌AKK菌与IBD的关系(综述)
Akkermansia muciniphila(嗜黏蛋白阿克曼菌,简称AKK菌)在治疗肠道炎症性疾病中具有一定潜力,被认为是可以开发并利用的新型益生菌。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近期发表来自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张发明教授团队的最新综述,主要从AKK菌与炎症性肠病(IBD)的关系,AKK菌对IBD治疗的干预作用,AKK菌应用的局限性,以及AKK菌在IBD中具有争议的部分进行阐述,推荐专业人士关注。
炎症性肠病
AKK菌
综述
AKK菌
苏州大学团队:高硬脂酸饮食或通过Akk菌加重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近期苏州大学吴德沛、吴小津、马守宝及团队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上发表文章,对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发生和饮食中硬脂酸与棕榈酸及其与肠道菌群的互作在相关病理中的作用和调节机制提供了新见解。
AKK菌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