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医药大学:长期食用辣椒素会调节肠菌增加癌症转移风险?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IF:9.3]
① 给予小鼠持续辣椒素(300mg/kg)干预在注射肿瘤细胞前,会促进结直肠癌细胞向肝脏转移;② 辣椒素会改变与粘液蛋白及胆汁酸代谢相关菌群丰度,破坏肠道屏障完整性,进而促进细菌转移到粘膜下层;③ 胆汁酸的失调与转移前生态中自然杀伤性T(NKT)细胞的募集相关;④ 初级胆汁酸α-鼠胆酸会增强NKT细胞的募集,而次级胆汁酸甘氨熊脱氧胆酸和牛磺猪去氧胆酸会削弱NKT细胞募集;⑤ 粪菌移植实验证实辣椒素会调节肝脏相关微生物群促进癌细胞转移。
【主编推荐语】饮食因素是肿瘤发生的基础,辛辣饮食对癌症发展的影响一直不明确,尤其是在结直肠癌转移中。近日,南京中医药大学陆茵、Zhonghong Wei及团队在Pharmacological Research发表最新研究,通过动物实验结合粪菌移植,发现长期食用高剂量辣椒素会增加癌症转移风险,因为辣椒素会影响肠道菌群组成及肠屏障完整性、胆汁酸代谢,进而影响转移前生态中自然杀伤性T细胞的募集。总之,该研究未来指导合理饮食与健康提供了新的指导,值得关注。(@九卿臣)
Capsaicin shapes gut microbiota and pre-metastatic niche to facilitate cancer metastasis to liver
2023-01-03, doi:10.1016/j.phrs.2022.106643

翟齐啸等:饮食刺激物对肠道稳态的影响及干预策略(综述)

Food Chemistry [IF:8.8]
① 描述了饮食刺激物的基本分类(如辛辣、酒精、低pH、高脂肪、精制碳水化合物和难消化食物)及特征,总结了它们对肠道稳态的影响机制,并确定了现有干预策略;② 机体对饮食刺激体感反应明显,具有特定化学和神经机制;③ 刺激物在肠道内稳态中的作用机制通常是重叠和剂量依赖的,即使是低剂量饮食刺激物暴露也会涉及多种肠道屏障(生物、化学、机械及免疫屏障);④ 对刺激性食物再加工、补充益生菌或益生元是加强肠道屏障的有效干预策略。
【主编推荐语】丰富的膳食成分是肠道内稳态的重要因素,而饮食刺激物会影响神经系统,引起体感反应,进一步会诱发腹泻、肠道菌群紊乱、肠屏障损伤甚至严重的胃肠疾病。近日,江南大学的翟齐啸及团队在Food Chemistry发表最新综述,重点论述了饮食刺激物的基本分类及特征,还总结这些刺激物对肠道稳态及肠道屏障的影响。此外,还论述了利用微生物靶向调节肠道菌群进而加强肠道屏障的干预措施,值得关注。(@九卿臣)
Effects of dietary irritants on intestinal homeostasis and the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2022-12-23, doi:10.1016/j.foodchem.2022.135280

Nature子刊:饮食变化或改变寿命相关等位基因频率

Nature Genetics [IF:30.8]
① 让远系繁殖的果蝇接触对照和高糖饮食,并对10000多只成年果蝇进行基因分型,以追踪单个成年果蝇寿命的等位基因频率的变化;② 确定了数千个与生命早期和晚期权衡、晚发效应和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相关的寿命相关等位基因;③ 三分之一与寿命相关的遗传变异对寿命的影响具有环境依赖性;④ 缩短寿命的等位基因通常是最近衍生出来的,对高糖饮食有更强的影响,并在野生果蝇种群中显示出选择的特征,这与进化失配假说一致。
【主编推荐语】进化失配假说认为:经过漫长生物进化形成的与代谢有关的基因无暇适应晚近时期突如其来的文化进化环境,依旧执行其原始祖先所处环境下的功能(如高效转化糖类为脂肪并储存在体内,以备饥荒),从而使基因与环境间失去了其生物进化以来所固有的、协调配合的自然伦理秩序。Nature Genetics近期发表的文章,探究高糖饮食对果蝇中调控寿命的等位基因频率的影响。研究鉴定出数千个与寿命相关的等位基因。同时发现,将果蝇暴露在高糖饮食中会揭示出大量的遗传变异,而这些变异在对照饮食中是隐藏的。(@章台柳)
Dietary stress remodels the genetic architecture of lifespan variation in outbred Drosophila
2022-12-22, doi:10.1038/s41588-022-01246-1
延伸阅读: 【Nature Genetics】

西安交通大学:摄入较高水平发酵乳制品或可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

Europe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IF:13.6]
① 利用前瞻性队列纳入2万多名瑞典人(平均随访21年),采用改良饮食史法评估乳制品摄入量;② 调整社会人口和生活方式因素,较高非发酵乳制品摄入与较高冠心病和心血管疾病(CVD )死亡风险显著相关,较高发酵乳制品摄入与较低CVD发病/死亡风险显著相关;③ 较高乳制品(主要非发酵乳)摄入量相关的乳糖酶耐受基因与CHD和CVD正相关,乳制品摄入较高人群,乳糖酶耐受基因与CVD死亡率关联更强;④ 瘦素及HDL分别与非发酵乳摄入量呈正、负相关。
【主编推荐语】牛奶是传统西方饮食的主要组成部分,世界上大多数饮食指南都推荐食用牛奶,然而,牛奶摄入对健康的益处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证实,人们担心大量牛奶摄入可能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瑞典人的牛奶摄入量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近日,西安交通大学的张顺明及团队在Europe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发表最新研究,利用前瞻性队列纳入2万多名瑞典人(平均随访21年),采用改良饮食史法评估乳制品摄入量,发现摄入较高水平的发酵乳制品可能更有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九卿臣)
Milk intake, lactase persistence genotype, plasma proteins and risks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the Swedish general population
2023-01-06, doi:10.1007/s10654-022-00937-7

照顾者-儿童对生活方式干预产生共同的微生物反应

Gut Microbes [IF:12.2]
① 与对照组相比,生活方式干预组的受试者改善总体饮食质量,增加全谷物摄入量,减少能量摄入,并增强微生物衍生代谢产物LCA的粪便清除;② 微生物组是高度个性化的,并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而改变;③ 鉴定与总膳食质量、全谷物摄入量和LCA消除相关分类群,包括纤维降解细菌和胆汁酸代谢生物;④ 看护-儿童之间共享分类群,包括Bifidobacterium, Subdoligranulum和 Ruminococcus Torques与血压呈负相关,Turicibacter与看护和儿童的血压呈正相关。
【主编推荐语】资源匮乏个体的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这与其较差的饮食模式和紊乱的肠道菌群有关。儿童时期的饮食模式在生理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是由照顾者塑造,这提示我们或许可将照顾者-儿童组合进行饮食干预来降低代谢疾病的风险。Gut Microbes近期发表的文章,以资源匮乏的照顾者-儿童为对象,进行为期10周的随机、对照、多方面生活方式干预,包括:营养和体育活动教育、农产品收获、烹饪示范、营养咨询和动力活动;评估对饮食模式、CVD风险因素和微生物组组成的影响。生活方式的干预提高了整体的饮食质量和石胆酸的粪便清除。同时,照顾者-儿童共享血压相关的肠道菌群,即对生活方式的干预,两者具有共同的宿主菌群反应。(@章台柳)
Facilitating a high-quality dietary pattern induces shared microbial responses linking diet quality, blood pressure, and microbial sterol metabolism in caregiver-child dyads
2022-12-01, doi:10.1080/19490976.2022.2150502

国内团队:麦麸或具有益生元活性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IF:8.1]
① 高脂饮食(HFD)影响色氨酸代谢,降低芳烃受体(AhR)/白细胞介素(IL-22)在结肠的表达;② 富含麦麸的饮食有效抑制色氨酸向犬尿氨酸代谢的转化,同时增加褪黑素和菌群代谢产物—吲哚-3-丙酸、吲哚-3-乙醛和5-羟基吲哚-3-乙酸;③ 这种调节作用伴随空腹血糖和总甘油三酯的降低,并促进HFD小鼠AhR和IL-22水平,增加了健康促进细菌(AKK菌和乳杆菌)丰度;④ 麦麸对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相关的吲哚类代谢产物发挥有益调节作用。
【主编推荐语】色氨酸代谢或参与各种代谢疾病的发病机制,以调控肠道菌群为导向的饮食具有通过调节色氨酸代谢,从而改变健康的巨大潜力。陕西师范大学的施琳、杨兴斌和华大基因应用农业研究所的Dai Xiaoshuang合作在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发表文章,探究肠道菌群失调是否影响色氨酸代谢途径,以及是否能够通过富含膳食纤维的益生元麦麸干预来预防有害变化。研究证明,高脂饮食诱导肠道菌群失调,且对色氨酸代谢发挥有害影响。富含麦麸的饮食有效调节色氨酸代谢,对健康有益。(@章台柳)
Diet-rich in wheat bran modulates tryptophan metabolism and AhR/IL-22 signalling mediated metabolic health and gut dysbacteriosis: A novel prebiotic-like activity of wheat bran
2022-11-19, doi:10.1016/j.foodres.2022.112179

华中农大:中国大米中有机磷酸酯的存在、分布和人群暴露风险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IF:9.8]
① 测定中国25个省市的234个大米样品中24种有机磷酸酯(OPEs)浓度,共检测到16种OPEs,每个样品至少被5种OPEs污染;② 16种OPEs的浓度总和从1.46到552.65μg/kg大米干重不等,其中TECP、TCIPP、TDCIPP是OPEs浓度的主要贡献者;③ OPEs的空间分布在25个省市间差异明显,但在6个水稻种植区是类似的;④ 中国成人和儿童经由大米的OPEs膳食摄入量均比参考剂量低一个数量级,风险评估显示大米OPEs污染对中国成人和儿童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风险较低。
【主编推荐语】有机磷酸酯(OPEs)被广泛用作阻燃剂、抗氧化剂和增塑剂,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释放到环境中,因而在水、土壤、灰尘等环境基质中广泛存在。水、土壤中残留的OPEs可被植物吸收,动物、人食用受污染的植物后即在体内积累OPEs。华中农业大学刘春生教授(现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团队近日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发表研究文章,系统测定了中国25个省市的234份大米样品中24种OPEs的浓度,描绘了中国大米的OPEs污染及其空间分布图谱,并对中国成人及儿童OPEs的暴露风险进行了评估。(@芥末)
Organophosphate esters in Chinese rice: Occurrence, distribution, and human exposure risks
2022-12-12, doi:10.1016/j.scitotenv.2022.160915
多文聚焦IBS最新研究:针灸治疗有效吗?
本期话题:肠易激综合征,多组学,虚弱,针灸,腹痛,肠神经,妊娠糖尿病,FMT,SLE
2023-01-14
今日Science:肠道菌群如何影响神经退行性疾病?
本期话题:肠脑轴,神经退行性疾病,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肥胖,神经,有害物质,肠-脑互作失调
2023-01-13
《自然·综述》年度回顾:助力研究微生物组疗法的新工具
本期话题:方法工具,Akk菌,FMT,脂肪肝,胆汁酸,铁,化学介质,药物-组学关联,细菌基因传递,动物肠道菌群
2023-01-12
病从口入:口腔菌群和口腔疾病如何影响全身健康?
本期话题:口腔菌群,口腔疾病,心血管,1型糖尿病,牙膏,生命早期,肥胖,多发性硬化,口臭,古人
2023-01-11
肠-肺轴新发现:“坏”菌定植肠道如何恶化肺部感染?
本期话题:肠肺轴,感染,细菌疫苗,霍乱弧菌,幽门螺杆菌,TH17,T细胞,工程菌,药物递送,IBD,天然产物
2023-01-10
GUT新发现:肠菌可影响大肠癌术后的吻合口愈合
本期话题:术后愈合,超加工食品,有机食品,上皮TGFβ,诊断模型,免疫治疗,液体活检,超声技术,肝内胆管癌,胃肠道恶性肿瘤
2023-01-09
31分Cell子刊3文聚焦饮食:精准营养/限时进食/肠道菌群
本期话题:精准营养,1型糖尿病,限时进食,减肥,癫痫,甲硫氨酸限制,衰老,低蛋白饮食,膳食碳水,生活方式
2023-01-08
多文速览:消化道医疗器械和生物材料的技术创新
本期话题:医疗器械,生物传感器,消化内镜,显微成像,胰腺炎,AI,环保,胃功能障碍,生物材料,类器官
2023-01-07
张和平团队Nature子刊突破:高分辨率解析内蒙人的肠道菌群
本期话题:宏基因组组装基因组,关节炎,伤口菌群,生信,肠-肌肉轴,衰老,抗生素耐药基因,寄生虫
2023-01-06
喝酒别过量!NEJM等高分综述纵论酒精相关疾病
本期话题:饮酒,酒精肝,酒精使用障碍,肠屏障,NASH,体外消化模型,胃轻瘫,微生物组工程,菌株资源库,农作物
2023-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