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推荐语】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类以胃肠道慢性炎症为特征的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遗传、环境和免疫因素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可加剧IBD症状。由于IBD并不是单一的一种疾病,因此治疗IBD有一系列不同的药物,但无法达到治愈的目的。因此,一种针对IBD中多种促炎因子且全身副作用最小的治疗策略极具吸引力。来自华南理工大学邵丹团队、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佘军军团队联合哥伦比亚大学Kam W. Leong团队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的一项研究发现,IBD患者血清游离DNA(cfDNA)含量和TLR9表达较高,针对于此开发了一种具有高cfDNA亲和力和活性氧(ROS)清除能力的纳米颗粒MON-PEI,并评估了MON-PEI在改善IBD症状方面的潜力,为IBD治疗提出了一种新的纳米药物策略。(@EADGBE)
【主编推荐语】肠腔中的新冠病毒颗粒进入系统性循环可导致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MIS-C)。连蛋白可导致肠道屏障紧密连接的松弛,从而促进病毒颗粒进入循环。Larazotide是一种连蛋白抑制剂,可抑制肠道屏障紧密连接的破坏,以限制抗原迁移。Critical Care Explorations上发表的一项病例分析,在4名新冠病毒感染后的MIS-C患儿中使用larazotide作为辅助疗法,可更快地改善胃肠道症状,并清除血液中的新冠病毒Spike抗原。(@alu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