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推荐语】自闭谱系障碍(ASD)是一种复杂的神经性和发育性疾病。由于对其病理机制认识的不足,目前没有特别有效的临床干预手段。近年来的研究发现,ASD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在大脑和肠道中的慢性炎症反应,表明肠道菌群与ASD的发生关系密切。而作为与肠道菌群关系密切的口腔菌群也被证明与ASD的发生密切相关。影响菌群的构成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人体共生的噬菌体的组成,但目前对于共生噬菌体与ASD的发生是否相关并不清楚。近期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康禹课题组和北京大学王娟课题组联合在NPJ Biofilms and Microbiomes上发表了其对ASD研究的最新成果,他们发现ASD患者口腔噬菌体丰度和多样性显著降低,而链球菌噬菌体丰度增加,该噬菌体毒理因子和链球菌丰度的增加与ASD的发生显著正相关。这一研究成果为口腔-大脑轴提供了新的证据,为通过改善口腔菌群而干预ASD提供了科学依据。(@Zhonghua)
【主编推荐语】水环境中普遍存在抗生素的残留,对水生生物构成了巨大的潜在威胁。目前,环境中残留的抗生素对鱼类的行为影响尚需进一步的研究。浙江大学的刘广绪团队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发表文章,发现暴露在恩诺沙星的斑马鱼表现出明显的焦虑样行为,而微生物群-肠-脑轴的破坏可能是恩诺沙星诱发斑马鱼焦虑样行为的原因,因此抗生素暴露引发的健康风险需要关注。(@章台柳)
【主编推荐语】他汀类药物已广泛用于预防中老年人的心血管疾病,然而,药物长期治疗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仍有争议的。近日,北部战区总医院陈会生及团队在Immunity and Ageing发表最新研究,发现阿托伐他汀连续9个月给药可改善老年大鼠认知功能,其有益效果与调节肠道菌群、维甲酸代谢、以及T细胞分化有关。总之,该研究表明长期使用阿托伐他汀干预可能通过抑制肠-脑轴神经炎症来防止自然衰老大鼠的认知能力下降。(@九卿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