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占举等Nature子刊:迄今最大规模的东亚IBD遗传研究

Nature Genetics [IF:41.307]
① 开展迄今最大规模的东亚人(EAS)IBD遗传研究(14393例IBD+15456例对照),鉴定出80个EAS人群IBD遗传位点(含16个新位点);② 与37万欧洲人(EUR)(~3万例IBD)做荟萃分析,鉴定出320个IBD位点,含81个新发现的;③ 在EAS中富集的编码区变异提示了新的IBD基因,包括ADAP1和GIT2;④ IBD的遗传效应在EAS和EUR间大体一致,但相较于UC,CD风险基因有更强的血统依赖性(如EUR中的NOD2、EAS中的TNFSF15);⑤ 纳入EAS和EUR数据建立IBD多基因风险评分,有效提高了预测准确性。
【主编推荐语】炎症性肠病(IBD)包含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两种亚型。目前大多数IBD的遗传关联研究都是基于欧洲(EUR)血统人群开展的,东亚(EAS)血统人群的研究很不充分。Nature Genetics最新发表了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刘占举团队、广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李明松团队与国外合作者的重要研究,进行了迄今最大规模的EAS人群的IBD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并与EUR人群的数据进行联合分析和对比,鉴定出IBD的新风险位点。结合不同血统人群(EAS和EUR)数据建立的多基因风险评分,表现出更好的IBD预测准确性。(@mildbreeze)
Genetic architecture of the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across East Asian and European ancestries
2023-05-08, doi:10.1038/s41588-023-01384-0

补体因子B遗传变异如何增加肛周克罗恩病风险?

Gut [IF:31.793]
① 荟萃分析三个独立队列的4056例肛周克罗恩病(pCD)和11088例CD患者;② 肛周并发症与结肠受累、OmpC和ASCA血清学、及血清学四分位评分相关;③ pCD风险基因rs4151651,补体因子B(CFB)的一个非同义SNP(G252S)有遗传关联;④ 相比G252 CFB,重组的丝氨酸252(S252)CFB与C3b结合减少,裂解功能受损,补体驱动的吞噬和细胞因子分泌减少,S252在CFB中产生一个新糖基化位点;⑤ 相比非风险血清,来自纯合风险患者的血清中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显著降低。
【主编推荐语】肛周克罗恩病 (pCD) 在CD 患者中发病率高达40%,且与生活质量差、治疗效果差及对其病因知之甚少等有关。近日,发表在Gut上的这篇文章,对pCD患者进行了遗传关联研究,通过比较患有和没有肛周疾病的CD受试者,并对补体因子B(CFB)中的 pCD相关的SNP进行功能性随访研究,发现CFB的遗传编码变异与肛周克罗恩病风险增加相关,导致CFB裂解和吞噬功能受损。(@圆圈儿)
Genetic coding variant in complement factor B (CFB)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for perianal Crohn’s disease and leads to impaired CFB cleavage and phagocytosis
2023-04-20, doi:10.1136/gutjnl-2023-329689
延伸阅读: 【Medical Xpress】

姜炎+吴仲文+任志刚:口腔真菌标志物鉴定新冠阳性

Advanced Science [IF:17.521]
① 收集71名COVID-19患者、36名疑似病例、22名COVID-19康复患者、36名康复疑似病例和132名对照组的舌苔标本研究口腔真菌变化;② 与对照组相比,COVID-19患者口腔真菌丰富度增加,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比例较高,白色念珠菌属、酵母菌属和Simplicillium属等机会致病菌显著增加;③ 基于两种OTU建立可区分COVID-19患者和对照组的分类模型,可区分患者与健康对照;④ 该模型还能成功从疑似病例中诊断COVID-19患者。
【主编推荐语】这是发表在Advanced Science上的一份工作,由热心肠智库专家任志刚及其合作伙伴完成。他们针对新冠患者、康复患者、疑似病例、疑似病例康复者以及健康对照的舌苔样本进行了ITS测序,以评估其真菌组的变化。他们发现新冠患者的真菌组的多样性进一步增加,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占比进一步上升,机会致病菌白色念珠菌属、酵母菌属和Simplicillium属风度增加。其中通过分类预测模型发现两个长隐球菌OTU(OTU4和OTU925)可作为区分新冠患者的生物标志物。(@Johnson)
Oral Fungal Alterations in Patients with COVID-19 and Recovered Patients
2023-04-29, doi:10.1002/advs.202205058

Lancet子刊:胃肠道病原体综合分子即时检测助力肠胃炎快速诊断

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IF:71.421]
① 招募278名疑似胃肠炎患者,138人行综合分子即时检测(mPOCT),140人常规检测;② mPOCT组单人隔离病房入住时间为1.8天,得到检验结果的中位时间为1.7h,解除隔离需0.6天,最终有65%的患者使用抗生素;对照组上述各指标分别为2.6天、44.7h、2.2天、47%使用抗生素,组间均有显著差异;③ 住院时长、死亡率、入住重症监护室或再次入院率组间未见显著差异;④ mPOCT检测比传统方法更快得到结果,缩短隔离时间,但增加了抗生素的使用。
【主编推荐语】腹泻是胃肠道常见病,可有多种病原体引起,也可由许多其他疾病和药物引起。因此,准确诊断腹泻病因有助于患者的治疗以及潜在传染风险的控制。基于粪便样本的胃肠道病原体检测耗时较长,而直肠拭子结合综合分子即时检测(mPOCT)或可快速得到诊断结果。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研究人员近日在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发表了GastroPOC试验的结果,表明与传统检测相比,mPOCT能够更快返回疑似肠胃炎患者的胃肠道病原体检测结果,可减少单人隔离病房的使用时间。本研究还发现mPOCT增加了抗生素的总体使用量,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以评估其影响。(@芥末)
Clinical impact of syndromic molecular point-of-care testing for gastrointestinal pathogens in adults hospitalised with suspected gastroenteritis (GastroPOC): a pragmatic, open-label,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2023-04-25, doi:10.1016/S1473-3099(23)00066-X
NEJM:转移性大肠癌治疗,再取新突破
本期话题:大肠癌,RCT,肝癌,肠肝轴,胃癌,瘤内菌群,饮食,纳米医学,细胞疗法
2023-05-08
Nature子刊:“管住嘴,迈开腿”改善糖尿病
本期话题:糖尿病,饮食,肥胖,饮食模式,膳食纤维,十字花科蔬菜
2023-05-07
10文聚焦:肠道与“第一”和“第二”大脑的亲密关系
本期话题:肠脑轴,肠神经系统,帕金森病,进食调控,抑郁,情绪,IBS,认知障碍,肠脑互作障碍,微塑料
2023-05-06
今日Science:温“古”知新!挖掘古人类的新型细菌天然产物
本期话题:古人类,天然产物,胆汁酸,母婴菌群,食欲调控,二甲双胍,肠道糖异生,甲状腺
2023-05-05
今日Nature:挖掘肠菌奥秘,强化癌症免疫治疗!
本期话题:免疫治疗,微生物组研究方法,生信,乳酸菌,FMT,IBD,rCDI,哮喘
2023-05-04
3篇73分重磅综述:肠道屏障/免疫细胞/IBD药物研发
本期话题:肠屏障,巨噬细胞,IBD,药物研发,生物材料,饮食干预,心血管,1型糖尿病,关节炎,口服耐受
2023-05-03
房静远等Cell子刊:具核梭杆菌产物,让肠癌免疫治疗失效!
本期话题:大肠癌,具核梭杆菌,免疫治疗,早发性大肠癌,妊娠,性别差异,HIF-1α,癌症转移,筛查
2023-05-02
4月,最值得看的30篇肠道健康文献!
2023年4月,根据“热心肠因子”计算的30篇必读文献。
2023-05-01
用微生物为食品赋能!Nature子刊综述一文读懂
本期话题:微生物食品,婴儿食物过敏,低聚葡萄糖,膳食氨基酸,腌制蔬菜,饮酒,油炸食品,全谷物,槲皮素,蔓越莓,补充剂
2023-04-30
Cell子刊专刊:详解微生物的“社交网络”
本期话题:微生物生态学,寄生虫,活体生物药,互养,群体感应,水平基因转移,真菌,核心物种,肠肺轴
2023-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