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安等:中晚年的高质量饮食可改善健康老龄化

Age and Ageing [IF:12.782]
① 从新加坡华人健康研究中选取12316名基线时45-74岁的华人,在基线和第3次随访中(中位随访20年),使用DASH评分来衡量饮食质量;② 与DASH分数保持相对稳定的参与者相比,DASH分数下降>10%,健康老龄化的可能性降低16%,而DASH分数上升>10%,健康老龄化的可能性增加19%;③ 与一直处于低分数的参与者相比,DASH分数从基线时的中等分数增加到第3次随访时的高分参与者健康老龄化的可能性增加了53%,而一直处于高分的参与者健康老龄化的可能性增加了108%。
【主编推荐语】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老龄化(healthy ageing),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其核心理念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适应社会良好。全球范围内,新加坡是首批把老龄化作为人口问题来应对的国家之一,且实施健康老龄化应对举措较为完善(引自“于兰亦, 赵凯利, 王敏. 新加坡健康老龄化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 [J] .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2”)。近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潘安和新加坡国立大学杨潞龄医学院的Woon-Puay Koh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Age and Ageing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从中年到晚年坚持DASH饮食模式即改善营养质量与健康老龄化的可能性更高相关,而对DASH饮食的坚持程度降低与健康老龄化的可能性降低有关。(@注册营养师陈彬林)
Association between changes in diet quality from mid-life to late-life and healthy ageing: the Singapore Chinese Health Study
2022-10-31, doi:10.1093/ageing/afac232

Nature社论:许多健康和饮食的关系,仍缺乏明确的结论

Nature [IF:69.504]
① 创建一个基于星级评分的指标,评估相关行为(如红肉摄入、吸烟)与健康结果间关联的证据质量;② 量化了研究中各种偏见影响并控制了常见偏倚来源,防止健康风险随研究参数增加呈指数级增长;③ 将框架用到含180个问题的研究中,发现饮食及其健康结果研究的评分明显较低;④ 低星级原因除证据质量外,与本身效应大小有关,如相比吸烟,红肉摄入对健康结果影响更小;⑤ 高质量证据获得仍需更大规模研究,多样化的参与者及对日常饮食的严格控制。
【主编推荐语】健康和饮食都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将两种复杂现象进行因果联系是非常艰巨的任务,目前,我们对许多饮食和健康的关系仍不太明确。近日,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研究团队在Nature Medicine发表系列文章,创建了Burden of Proof分析方法,并采用星级评分指标评估相关行为(如红肉摄入、吸烟)与健康结果间关联的证据质量。Nature对此发表了社论文章,值得关注。(@九卿臣)
Studies linking diet with health must get a whole lot better
2022-10-11, doi:10.1038/d41586-022-03199-1
延伸阅读: 【Nature Medicine】

Nature子刊:多吃蔬菜或降低慢病风险

Nature Medicine [IF:87.241]
① 用贝叶斯Meta回归工具估计蔬菜摄入与几种慢性疾病的关联的平均风险函数,并量化证据质量;② 从无蔬菜摄入增加到理论最低风险摄入量(306-372克/天),可使缺血性中风、缺血性心脏病、出血性中风、食管癌和2型糖尿病风险分别降低23.2%、22.9%、15.9%、28.5% 、26.1%;③ 蔬菜对缺血性中风(3星)、缺血性心脏病(2星)、出血性中风(2星)和食管癌(2星)有显著保护作用;④ 考虑研究间的异质性,未检测到蔬菜与2型糖尿病显著相关(1星)。
【主编推荐语】多篇文章曾报道多吃蔬菜与慢性疾病有关,但是相关证据的质量尚不确定。近日,华盛顿大学研究人员在Nature Medicine发表最新研究,使用Burden of Proof分析方法的风险评估框架,基于星级评分指标,评估了蔬菜摄入与5种健康结局间的关联。发现吃蔬菜对缺血性卒中、缺血性心脏病、出血性卒中和食管癌具有显著保护作用,但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总之,该研究发现多吃蔬菜或可降低这些疾病的发生风险,但未来仍需更有利的证据强化相关结论。(@Bingbing)
Health effects associated with vegetable consumption: a Burden of Proof study
2022-10-10, doi:10.1038/s41591-022-01970-5

Nature子刊:食用未加工红肉的健康风险证据评估

Nature Medicine [IF:87.241]
① 用基于BPRF框架的Meta回归方法评估未加工红肉与6种慢性疾病的关系;② 与不食用相比,在平均范围内食用未加工红肉略微增加了结直肠癌、乳腺癌、缺血性心脏病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风险分别至少增加6%、3%、1%和1%),但这些关联的证据强度较弱(2星);③ 未发现未加工红肉与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之间存在关联(1星);④ 不食用未加工红肉可能将6种疾病的总体患病和死亡风险降至最低,但纳入研究间异质性的95%不确定区间为0-200克/天。
【主编推荐语】吃红肉与慢性疾病之间的关系存在不一致的研究结果,并且缺少对证据强度的评估。Nature Medicine近期发表的这篇文章,采用Burden of Proof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摄入未加工红肉与6种慢性疾病相关性的证据。结果显示,虽然有一些证据表明吃未加工红肉与某些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风险增加相关,但这种证据很弱,存在高度的研究间异质性和不确定性,不足以提出更有力或更确定的建议。未来需要进行更严谨、有力的研究。(@Bingbing)
Health effects associated with consumption of unprocessed red meat: a Burden of Proof study
2022-10-10, doi:10.1038/s41591-022-01968-z

Nature子刊:量化风险因素对健康影响的新方法

Nature Medicine [IF:87.241]
① 介绍一种新风险评估方法,Burden of Proof风险函数(BPRF),评估暴露于有害或保护性风险因素后与特定健康结果间的关联;② 利用BPRF方法评估了4个典型的风险-结果对:吸烟和肺癌、收缩压和缺血性心脏病、蔬菜和缺血性心脏病、未加工红肉和缺血性心脏病;③ 每种关系证据强度通过计算和总结BPRF评估,将BPRF分为5个等级并用五星打分,从1星(潜在无相关)到5星(极强相关);④ BPRF可与现有方法联合使用,为开发临床和卫生指南提供信息。
【主编推荐语】暴露于风险因素会增加患上或死于特定疾病的可能性,进一步理解和量化风险对于筹划公共政策指导十分重要。由于种族、饮食习惯、环境、文化差异等因素,借助现有统计方法精确的阐明某种因素与特定疾病间的关联仍有困难。近日,研究人员在Nature Medicine发表文章,介绍了一种新的风险评估方法——Burden of Proof风险函数(BPRF),可用于评估暴露有害或保护性风险因素后与特定健康结果间的关联。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人员将BPRF分为5个等级,等级越高,说明这个因素与某种疾病风险间的关系越强。总之,BPRF为相关统计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看问题的视角,值得关注。(@九卿臣)
The Burden of Proof studies: assessing the evidence of risk
2022-10-10, doi:10.1038/s41591-022-01973-2
31分Cell子刊:深度解析人类小肠菌群的动态变化
本期话题:小肠菌群,选择性消化道去污,肠-肌肉轴,群体感应,致病菌,细菌代谢,TMAO
2022-11-04
郭春君等Nature突破:膳食纤维调控免疫的新机制
本期话题:膳食纤维,2型炎症,类风湿性关节炎,压力,疾病诊断,胆汁酸,结肠炎,心血管,细菌定植
2022-11-03
今日Cell双发:婴儿肠道菌群+国内肠脑轴研究,再获新突破!
本期话题:长双歧杆菌,肠脑轴,抑郁,人参皂苷,进食调控,肠肾轴,T1D,类风湿性关节炎,寄生虫,肥胖
2022-11-02
10月,最值得看的35篇肠道健康文献!
2022年10月,根据“热心肠因子”计算的35篇必读文献。
2022-11-01
Nature背靠背:如何更好地理解大肠癌肿瘤异质性?
本期话题:肿瘤异质性,演化,脂质,结直肠癌,SIRT5,胰腺癌,纳米药物,胃癌/食管癌,抗肿瘤免疫,早老蛋白
2022-10-31
植物性ω-3脂肪酸是否有益心衰?27分研究提供新证据
本期话题:ω-3脂肪酸,维生素D,微量元素,蔗糖,低碳水饮食,杏仁,鱼,饮食汞,医用定制餐
2022-10-30
聚焦IBS:一种细菌产物或为治疗打开新思路
本期话题:IBS,细菌脂肽,内源性大麻素,遗传,饮食干预,疾病亚型,肠道菌群,经皮穴位电刺激,美沙拉嗪,薄荷油,FMT
2022-10-29
曹议匀等Science突破:深度解析促癌肠菌的新型基因毒素
本期话题:促癌细菌,基因毒素,胰腺癌,药物递送,肿瘤菌群,β细胞,免疫耐受,生信,MAG
2022-10-28
拟杆菌如何壮大Akk菌?33分研究揭示机制
本期话题:细菌间互作,昼夜节律,肠-肝-脑轴,IBD,急性前葡萄膜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毒感染,高血压,异位定植,细菌天然产物
2022-10-27
《自然·综述》聚焦:3篇必读综述多角度解析肠道菌群
本期话题:抗生素,糖尿病,胃肠道炎症,胆汁酸,心血管代谢,H2S,奶牛,精子质量,帕金森病,类黄酮,中药
2022-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