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体免疫激活引发后代神经发育缺陷,罗伊氏乳杆菌或可改善

Gut Microbes [IF:9.434]
① 将怀孕的母鼠暴露于脂多糖,模拟母体免疫激活(MIA),MIA能诱发后代血管发育不全、血脑屏障渗透性增加和星形胶质增殖;② 母鼠在哺乳期补充罗伊氏乳酸杆菌(L. reuteri)可改善MIA诱导的后代空间认知障碍,恢复后代脑血管发育和血脑屏障损伤,减少后代星形胶质细胞增殖;③ 母体哺乳期补充L. reuteri可改善后代肠道菌群β多样性,恢复菌群平衡,并能改善后代血清和大脑代谢特征,诱导多种脂质和类脂分子入脑。
【主编推荐语】妊娠晚期感染引起的母体免疫激活(MIA),会增加后代的神经发育缺陷的风险。母体补充益生菌操纵早期微生物群可改善其不良后果,但其机制仍不清楚。Gut Microbes发表的研究中,通过让怀孕的母鼠暴露于脂多糖(LPS)而建立MIA模型,MIA诱发了子代血管形成的发育缺陷,这与血脑屏障(BBB)完整性的破坏有关。在哺乳期用L. reuteri进行干预母体,可引起微生物多样性的改变和后代的代谢反应,显著改善后代BBB的发育和认知功能。(@NL)
Limosilactobacillus reuteri normalizes blood–brain barrier dysfunction and neurodevelopment deficits associated with prenatal exposure to lipopolysaccharide
2023-02-17, doi:10.1080/19490976.2023.2178800

刘文俊+刘文君等:暴露于太空环境或会促进益生菌产生荚膜多糖?

Microbiology spectrum [IF:9.043]
① 通过航天飞行将益生菌Probio-M9暴露于太空环境,评估太空环境对菌株的影响;② 相比原始或地面对照株,空间诱变分离株表现出粘稠表型,其特征是菌落更大,会产生荚膜多糖(CPS);③ 全基因组测序发现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布偏向于CPS基因簇,尤其是wze(ywqD,会调节CPS表达)基因,转录组学分析发现相比地面对照分离株,两株产生CPS诱变分离株的wze基因表达增加;④ 获得粘稠表型(CPS产生能力)和空间诱导的菌株基因突变位点可稳定遗传。
【主编推荐语】太空环境具有强辐射、微重力和超真空的特点,是比其他单一条件更具有诱变性的环境。虽然太空环境极端复杂,但微生物普遍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和表型适应性。因此,将微生物暴露在太空中可以产生具有新颖和理想性质的微生物。2020年5月5日,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发射成功(远地点为7970公里),其中,内蒙古农业大学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联合华润江中,搭载鼠李糖乳杆菌Probio-M9随飞行任务至太空参与相关试验,希望经过太空的微重力、高能粒子辐射等复杂环境诱导,产生性状更加优良的益生菌菌株。近日,内蒙古农业大学张和平团队刘文俊、华润江中刘文君及团队在Microbiology spectrum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发现暴露在太空中的部分Probio-M9菌株wze (ywqD)基因会突变,产生荚膜多糖(具有潜在的营养价值和生物活性),并可以稳定遗传。总之,该研究表明空间诱变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诱导益生菌稳定变化的策略,值得关注。(@九卿臣)
The Space Environment Activates Capsular Polysaccharide Production in Lacticaseibacillus rhamnosus Probio-M9 by Mutating the wze (ywqD) Gene
2023-03-02, doi:10.1128/spectrum.04677-22
延伸阅读: 【益生之源】

补充益生菌对于危重患者是否有益?(荟萃分析)

Clinical Nutrition [IF:7.643]
① 纳入含71项独特试验的75项研究(n=8551)进行荟萃分析,评估益生菌/合生元对危重症患者疗效的可靠性和结论性;② 整体分析中,发现益生菌可显著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感染并发症、腹泻等疾病发病率,而这种益处在高质量或多中心亚组分析中均未得到证实;③ 试验序贯分析(TSA)显示,在整体和亚组分析中,益生菌的VAP效益均为1型误差,进一步高质量的研究很可能对VAP、感染并发症和腹泻无效;④ 益生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
【主编推荐语】先前一些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得出结论,危重患者使用益生菌是安全的,与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和腹泻的发生率有关。然而,最近一项大型多中心试验发现,与安慰剂相比,益生菌管理无效并增加了不良事件。近日,马来西亚大学研究人员在Clinical Nutrition发表最新综述和荟萃分析,纳入含71项独特试验的75项研究(n=8551),发现益生菌可显著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并发症、腹泻等疾病发病率,但这种益处在高质量或多中心亚组分析中均未得到证实,并且未来进行高质量研究得到有益结果的可能性也较低。此外,对于危重患者使用益生菌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也较高,相关研究需要谨慎对待!(@九卿臣)
Benefits and harm of probiotics and synbiotics in adult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with trial sequential analysis
2023-02-06, doi:10.1016/j.clnu.2023.01.019

益生菌对抑郁症临床影响的神经机制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IF:6.533]
① 纳入32名抑郁症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补充益生菌(含8个菌株)或安慰剂,持续4周,对两组进行多模态神经影像学分析;② 益生菌维持左钩束的平均扩散率,稳定右钩束的扩散性,改变边缘结构和颞极间的静止状态功能连接(rsFC),成为前叶楔的一个集群;③ 服用益生菌后,左侧顶上小叶一个集群显示出,丘脑下皮层、左侧眶额皮层和边缘结构的rsFC改变;④ 益生菌组中抑郁症状的减少与其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变化部分相关。
【主编推荐语】之前的研究显示,补充益生菌能够使抑郁症患者受益。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近期发表的文章,利用多模态神经影像学手段衡量益生菌对抑郁症患者额叶边缘脑结构、功能和灌注的影响。结果发现,补充益生菌可以防止钩束沿线的神经元变性,并改变额缘rsFC,其效果部分与抑郁症状的改善有关。当然研究具有样本量较小的限制性,也需要进行额外的随访核磁共振检查才能更清晰了解相关脑区的变化。(@章台柳)
Effects of a probiotic add-on treatment on fronto-limbic brain structure, function, and perfusion in depression: Secondary neuroimaging findings of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2023-01-04, doi:10.1016/j.jad.2022.12.142

益生菌或有助于改善新冠病毒感染症状

Expert Review of Anti-Infective Therapy [IF:5.854]
① 纳入8项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荟萃分析,共涉及900名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接受益生菌治疗的试验组与对照组各有450人,总结益生菌治疗对新冠症状的影响;② 益生菌治疗没有显著降低患者死亡率(1.9% vs. 4.6%),对ICU入住率和需要氧气支持的比例也没有显著影响;③ 与对照组相比,益生菌治疗使患者呼吸困难、发热、头痛的风险分别下降了89%、63%、81%;④ 与对照组相比,益生菌治疗使新冠相关症状的完全缓解率提升了89%(1项研究,393例患者)。
【主编推荐语】肠道菌群可以调节宿主的免疫反应,也与新冠病毒感染的胃肠道症状有关。因此,调节肠道菌群的药物或可在新冠病毒防治中发挥作用。临床上,多项随机对照试验(RCT)报道了益生菌对新冠病毒感染正在和预后的影响。台湾奇美医院研究人员近日在Expert Review of Anti-Infective Therapy发表文章,对8项RCT进行荟萃分析,发现益生菌治疗虽然对新冠病毒感染的死亡率没有显著改善,但有效缓解了相关临床症状。(@芥末)
Clinical efficacy of probiotics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OVID-19: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2023-03-07, doi:10.1080/14787210.2023.2189100
今日Science:细菌如何适应肠道?新分子机制被揭晓
本期话题:相分离,代谢组,外膜囊泡,母体菌群,IL-22,小肠菌群,奶牛,鸡,猪,斑马鱼
2023-03-17
今日Nature:甜味剂三氯蔗糖可抑制T细胞免疫功能
本期话题:饮食-免疫互作,三氯蔗糖,山梨醇,T细胞,定植抗性,小胶质细胞,早产儿,免疫发育,小肠
2023-03-16
菌群可预测CAR-T免疫治疗效果?《自然·医学》再报新发现
本期话题:癌症免疫治疗,ICU,骨折,1型糖尿病,肠道炎症,膳食纤维,脂肪细胞,肠道感染,药物临床,饮食排除法
2023-03-15
今日《自然·医学》:预防慢病,哪些饮食模式效果好?
本期话题:饮食模式,营养不良,癌症恶病质,免疫治疗,维生素,饮食限制,模拟禁食,促炎饮食,铁,葱蒜
2023-03-14
肠道真菌如何促进酒精肝?31分Cell子刊揭示免疫机制
本期话题:肠肝轴,肠道真菌,酒精肝,胆汁淤积,SCFA,减肥手术,肝性脑病,解酒,自免肝,乙肝
2023-03-13
进食/禁食知多少?限食进食可能也有健康隐患?
本期话题:限时进食,禁食,饮食限制,饮食模式,地中海饮食,生酮饮食,植物性饮食,特医食品
2023-03-12
31分Cell子刊:详解多部位的母婴菌群传递和补偿途径
本期话题:母婴菌群传递,抗肿瘤免疫,鞭毛蛋白,性激素,肠内分泌细胞,代谢,枸杞多糖,发酵食品,抗生素耐药
2023-03-11
关注肠脑轴:益生元纤维或可改善帕金森病?
本期话题:肠脑轴,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抑郁症,认知障碍,益生元,饮食,电针灸,早期诊断
2023-03-10
王硕等Cell子刊新进展:2种共生菌或能抗大肠癌
本期话题:大肠癌,组织菌群,瘤内菌群,胆汁酸,IBD,病毒,新冠,哮喘,黑斑息肉综合征,Akk菌,PPI
2023-03-09
国内团队Nature子刊:环保生物塑料可能对肠道不友好
本期话题:可降解塑料,黏蛋白O聚糖,抗性淀粉,膳食纤维,心血管,糖尿病,菊粉,益生元,生物钟
2023-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