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酚调节糖脂代谢的临床证据(综述)

Ageing Research Reviews [IF:11.788]
① 流行病学和临床试验表明膳食多酚(PPs) 通过改善高血糖和血脂异常可降低患2型糖尿病(T2DM)风险;② 其通过抑制α-淀粉酶、α-葡糖苷酶和葡萄糖转运蛋白活性,刺激胰岛素分泌,平衡肝葡萄糖,防止氧化应激和炎症相关的高血糖及重塑肠道菌群改善血糖;③ 通过抑制或减少胆固醇和甘油三酯(TG)的肠道转运,降低血清胆固醇、TG和脂蛋白水平,与胆固醇和TG合成和消除的相互作用调节脂代谢;④ 富含PPs饮食或可有效预防T2DM,还需长期临床试验验证。
【主编推荐语】近年来T2DM患者呈逐年上升趋势,相关研究表明多酚类物质(PPs)可以通过调节血糖和脂类的代谢缓解T2DM。为此,本文综述了相关流行病学和临床试验等研究证据。分析结果显示,PPs对糖脂代谢具有多效性调节作用,进而可以缓解T2DM及相关症状。同时,PPs也有可能通过维持糖脂代谢平衡,预防T2DM。更长时间的人群干预追踪、PPs与其它膳食成分的相互作用等需要进一步研究。(@Bingbing)
Pleiotropic Effects of Polyphenols on Glucose and Lipid Metabolism: Focus on Clinical Trials
2020-04-23, doi:10.1016/j.arr.2020.101074

长期补充白藜芦醇对血糖控制有帮助吗?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IF:8.472]
① 一项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中,41名超重成年受试者分为两组,分别每天服用150 mg白藜芦醇或安慰剂,持续6个月;② 干预结束时,胰岛素敏感性(用Matsuda指数等方法评估)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但白藜芦醇组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显著低于安慰剂组;③ 肝内脂质含量、身体组成、血压、能量代谢、身体活动能力、生活质量和睡眠等指标,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④ 未来或需检测更高剂量的白藜芦醇的效果。
【主编推荐语】多项短期临床试验研究了白藜芦醇对代谢健康的影响,但不同研究间存在不一致的结果。《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新发表了一项来自荷兰的小型临床研究,探究了超重者长期(6个月)补充白藜芦醇的效果。结果显示,每天补充150 mg白藜芦醇没有显著改善受试者的胰岛素敏感性等代谢和健康指标,但在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方面有一定效果。(@mildbreeze)
No effect of resveratrol supplementation after 6 months on insulin sensitivity in overweight adults: a randomized trial
2020-06-03, doi:10.1093/ajcn/nqaa125

浙大一院:脂肪肝患者饮酒可增加糖尿病风险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IF:12.045]
① 纳入7079名中国男性,243人在基线时患有2型糖尿病(T2DM),630人在45456人年的随访期间患上T2DM;② 轻中度饮酒与非NAFLD(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者的T2DM患病和发病风险降低相关,但与NAFLD患者的T2DM风险升高相关;③ 在非NAFLD患者中,轻度和中度饮酒者的T2DM发病率风险比分别为0.224和0.464;④ 与非NAFLD人群相比,不饮酒、轻度饮酒和中度饮酒的NAFLD患者的T2DM发病率风险比分别为1.672、2.642和2.687。
【主编推荐语】有研究显示,少量或适量饮酒可降低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这种保护性作用是否也存在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中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厉有名、虞朝辉和徐承富与团队,对我国一项为期9年的前瞻性队列数据进行了分析,首次表明,不同于非NAFLD人群,饮酒(哪怕是少量饮酒)可明显增加NAFLD患者的糖尿病风险。相关成果近期在《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发表,值得关注。(@mildbreeze)
Light-to-Moderate Alcohol Consumption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in Individuals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 Nine-Year Cohort Study
2020-04-10, doi:10.14309/ajg.0000000000000607
延伸阅读: 【NEJM Journal Watch】

国内团队:食物和药用植物如何缓解肥胖?(综述)

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 [IF:11.208]
① 某些食用和药用植物,如水果、蔬菜、香料、豆类、食用花卉、蘑菇和草药,具有抗肥胖作用,可作为预防和控制肥胖的候选疗法;② 其主要机制包括抑制食欲,减少脂质和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抑制脂肪产生和形成,调节脂质代谢,增加能量消耗,调节肠道菌群,以及改善与肥胖相关的炎症;③ 未来需探索更多安全且具有抗肥胖作用的植物,并研究从植物中提取有效化合物的方法、多种植物对肥胖的附加或协同效应,以及新颖可靠的体内肥胖模型。
【主编推荐语】肥胖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它会增加某些慢性疾病的风险,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某些癌症。考虑到合成减肥药物的严重副作用,食用植物和药用植物在预防和管理肥胖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中山大学李华斌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甘人友与团队的这篇综述,从流行病学、实验和临床研究的角度,总结了具有代表性的食用和药用植物的抗肥胖作用,并强调了它们的相关机制,值得相关人士阅读。(@flying dutchman)
Effects and mechanisms of edible and medicinal plants on obesity: an updated review
2020-05-28, doi:10.1080/10408398.2020.1769548
肠道菌群如何参与血糖调控?3项研究更新认知
本期话题:血糖调控,LPS,肠内分泌细胞,胆汁酸,肥胖,酒精性脂肪肝,地中海饮食,心血管,LDL
2020-06-06
今日《细胞》:睡眠太少促早死,“致命伤”或在肠道?
本期话题:睡眠,ROS,宿主-菌群互作,免疫疾病,粘膜免疫,真菌,肠道病毒感染,熊猫,动物模型,体重
2020-06-05
NC刊出发酵配方奶粉RCT,结果不俗
本期话题:菌群-药物互作,化疗应答,婴儿菌群,奶粉,非洲人,寄生虫,HIV,TMAO,中风
2020-06-04
肠脑轴热度不减,国内外9篇论文话突破
本期话题:肠-脑轴,抑郁症,色氨酸代谢,芳香烃受体,帕金森,自闭症,亚砷酸盐,高脂饮食,痴呆
2020-06-03
新冠病毒如何活跃于胃肠道?4项研究探索感染机制
本期话题:新冠,防御素,肠道感染,性别差异,肠屏障,粘膜免疫,沙门氏菌,鞭毛蛋白,维生素A
2020-06-02
5月,最值得看的30篇菌群与肠道健康文献!
本期话题:2020年5月,根据“热心肠因子”计算的30篇必读文献。
2020-06-01
益生元之外:植物/杂粮的其他成分如何发挥有益作用?
本期话题:益生元,植物化学物质,杂粮,菊粉,果聚糖,鱼油,饮食限制,蛋白质补充剂,发酵乳制品
2020-05-31
迈向临床:9项粪菌移植和益生菌重要研究进展
本期话题:粪菌移植,败血症,脂肪肝,IBS,依从性,益生菌,急性胃肠炎,术后认知障碍,TMAO,鼻炎
2020-05-30
Science封面重磅:全面揭示肿瘤里的细菌
本期话题:肿瘤菌群,大肠癌,免疫监视,转录组,结肠镜检,抗生素,5-羟色胺,胆管炎,NASH
2020-05-29
睡眠如何影响消化健康?《柳叶刀》子刊综述最新进展
本期话题:睡眠,生物钟,消化系统疾病,褪黑素,久坐,菌群代谢物,乳酸菌,气候变化,根际菌群,土壤菌群
2020-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