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百岁老人肠道病毒群或可助其抵抗病原体

Nature Microbiology [IF:30.964]
① 利用先前发表来自日本和撒丁岛195个宏基因组样本,描述了百岁老人肠道病毒群特征;② 相比年轻人和老年人,百岁老人肠道病毒群更加多样化,包括先前未被描述的病毒属(如侵染梭状芽胞杆菌的病毒),还识别到多种处于裂解周期的病毒;③ 百岁老人肠道病毒群会增加细菌分解硫酸盐能力,有助于维持粘膜完整性抵抗细菌感染;④ 百岁老人噬菌体和细菌群显示出将甲硫氨酸转化为同型半胱氨酸、硫酸盐转化为硫化物、牛磺酸转化为硫化物的潜力增加。
【主编推荐语】独特的肠道微生物群可能与预防衰老相关进程有关,因为它影响全身免疫功能和对感染的抵抗力。然而,贯穿生命不同阶段的微生物组的病毒群仍未被探索。近日,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在Nature Microbiology发表最新研究,评估了百岁老人肠道病毒群特征,发现肠道中多种病毒会增加细菌分解硫酸盐能力,可能有助于帮助百岁老人免受传染病的侵害,值得关注。(@九卿臣)
Centenarians have a diverse gut virome with the potential to modulate metabolism and promote healthy lifespan
2023-05-15, doi:10.1038/s41564-023-01370-6

刘占举+郭天南+朱瑞新Cell子刊:多组学破译克罗恩病中宿主与肠道菌群互作的空间特征

Cell Reports Medicine [IF:16.988]
① 收集30名克罗恩病(CD)患者的540份手术切除样本,进行非靶向蛋白质组学和16S rRNA测序分析;② 发现CD期间跨多组织的失调蛋白功能簇、异常抗菌免疫和代谢过程,并可确定细菌传播以及改变的菌群和生态模式;③ 鉴定出宿主蛋白与微生物间的多个候选相互作用对,且与CD中肠炎的持续存在及细菌在多组织间的迁移有关;④ 血清和粪便样本进一步确定宿主蛋白(如SAA2和GOLM1)和微生物(如 Alistipes 和链球菌)可作为潜在的诊断生物标志物。
【主编推荐语】宿主-菌群互作失调在克罗恩病 (CD) 肠炎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然而肠道及其附属组织的空间分布和相互作用网络尚不清楚。近日,同济大学刘占举、朱瑞新团队联合西湖大学郭天南在Cell Reports Medicine发表文章,通过对克罗恩病患者的肠道及其附属组织的整合多组学分析,揭示了宿主蛋白和肠道菌群的空间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为CD发病机制以及基于蛋白和微生物的潜在诊断标志物提供了新见解。(@圆圈儿)
Integrative multi-omics deciphers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host-gut microbiota interactions in Crohn’s disease
2023-05-11, doi:10.1016/j.xcrm.2023.101050

产前空气污染+母体应激,通过肠道菌群引起雄性后代行为缺陷

Molecular Psychiatry [IF:13.437]
① 小鼠产前暴露于柴油废弃颗粒(DEP)和母体应激(MS)只会在雄性后代中引起社会行为缺陷,伴有小胶质细胞形态和基因表达的改变以及伏隔核中多巴胺受体表达和多巴胺能纤维输入的减少;② DEP/MS引起雄性小鼠肠道菌群组成和肠上皮结构改变;③ 通过出生时交叉抚养改变肠道菌群可以预防DEP/MS诱导的雄性社会缺陷和小胶质细胞改变;④ 尽管男性后代社交缺陷可以通过腹侧被盖区多巴胺神经元的化学激活来逆转,但肠道菌群调节并不影响多巴胺终点。
【主编推荐语】妊娠期空气污染和母体应激与子代的自闭症等神经发育障碍有关,这两个诱因可能会共同增加自闭症谱系障碍,特别是在男性后代中,但目前对防治这类自闭症的生物学机制和治疗方向仍不明确。近期发表于Molecular Psychiatry上的文章,在小鼠中研究了产前暴露于空气污染和母体应激下后代社会行为的改变,并讨论了潜在的分子机制,最后探究是否能够通过交叉抚养的方式来逆转这种社会行为的改变。(@RZN)
Microbial modulation via cross-fostering prevents the effects of pervasive environmental stressors on microglia and social behavior, but not the dopamine system
2023-05-17, doi:10.1038/s41380-023-02108-w

菌群或通过迷走神经介导抑郁症发生

Molecular Psychiatry [IF:13.437]
① 健康小鼠移植不可预期慢性温和应激(UCMS)小鼠粪便后,迷走神经(VN)激活,脑干和海马体(HPC)中5-羟色胺和多巴胺神经递质发生变化;② 这些变化与成人HPC神经发生的迅速和持续缺陷有关,并在HPC中诱导早期和持续的神经炎症反应;③ 通过亚膈神经切断术可消除成年HPC神经发生缺陷、神经炎症和类抑郁行为;④ VN传入通路是菌群驱动介导脑效应所必需的;⑤ 激活迷走神经或改善肠道菌群或可开发作为抗药性抑郁症的替代疗法。
【主编推荐语】这是发表在Molecular Psychiatry上的一份工作,作者基于菌群与抑郁症发生之间目前存在的关系,假设迷走神经在两者间起连接作用。因此,他们通过不可预期慢性温和应激(UCMS)小鼠的粪菌移植实验结合亚膈神经切断术,发现UCMS肠菌可诱导健康小鼠表现出抑郁样表型,但切除迷走神经后,抑郁样表型消失。其中菌群通过迷走神经介导了脑内神经递质水平变化、成年HPC神经发生缺陷以及神经炎症,进而造成类抑郁样行为。(@Johnson)
Gut microbiota changes require vagus nerve integrity to promote depressive-like behaviors in mice
2023-05-02, doi:10.1038/s41380-023-02071-6
延伸阅读: 【MedSci梅斯】

不同胎龄和医疗干预对生命早期肠道菌群的影响

EBioMedicine [IF:11.205]
① 纳入暴露于抗生素、抗生素和益生菌的极早产儿、未暴露于抗生素的极早产儿和足月儿,分析不同胎龄(GA)和不同治疗的婴儿肠道菌群;② 菌群成熟的主要预测因素是住院时间和GA;③ 补充益生菌使极早产儿的肠道菌群和耐药性在第7天与足月儿相似,并改善GA导致的菌群互联性和稳定性丧失;④ 与足月儿相比,GA、住院治疗及抗生素和益生菌处理使早产儿可移动遗传元件的携带增加;⑤ 大肠杆菌与最高数量的耐药基因相关,其次是肺炎及产气克雷伯菌。
【主编推荐语】胎龄 (GA) 和相关的胃肠道成熟水平是驱动早产儿初始肠道菌群组成的主要因素,早产儿经常接受通过抗生素和益生菌治疗以恢复最佳肠道菌群,然而目前GA、抗生素和益生菌如何调节菌群的核心特征、肠道耐药性及遗传移动元件尚不清楚。近日,发表在EBioMedicine上的这篇文章,发现长期住院、抗生素及益生菌干预导致与感染风险相关的肠道菌群耐药性、可移动遗传元件及其特征的动态变化。(@圆圈儿)
Development of early life gut resistome and mobilome across gestational ages and microbiota-modifying treatments
2023-05-13, doi:10.1016/j.ebiom.2023.104613

JAMA子刊:青少年胖子和瘦子结肠发酵代谢反应有何不同?

JAMA Network Open [IF:13.353]
① 纳入44名青少年分为瘦组、肥胖型胰岛素敏感(OIS)和肥胖型胰岛素抵抗组(OIR),评估肥胖和胰岛素抵抗与结肠中膳食纤维发酵、肠源性激素分泌、脂肪组织脂解和乙酸盐产生速度间的关联;② 三组青少年乳果糖摄入后结肠发酵程度相当,但OIR组乙酸增加率低于其他两组,且OIR组青少年脂肪组织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较迟缓;③ 乳果糖摄入后肠内分泌的活性GLP-1和PYY增加,胃饥饿素减少,胃饥饿素和PYY反应可能受到胰岛素抵抗和肥胖的影响。
【主编推荐语】如今,儿童期和青少年肥胖现象越来越严重,除环境、行为因素和遗传背景外,机体的代谢变化也加剧了肥胖并导致心脏代谢并发症。近日,发表在JAMA Network Open的一项研究评估了青少年肥胖和胰岛素抵抗与结肠中膳食纤维发酵、肠源性激素分泌、脂肪组织脂解和乙酸盐产生速度间的关联,发现肥胖且胰岛素抵抗青少年表现出胰岛素分泌增多、乙酸生成率降低、脂肪组织胰岛素敏感性改善程度减少等现象。这也提示即使在青春期,胰岛素抵抗和肥胖的发生也会大大减少摄入膳食纤维的好处,值得关注。(@九卿臣)
Comparison of Metabolic Response to Colonic Fermentation in Lean Youth vs Youth With Obesity
2023-05-09, 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3.12530
延伸阅读: 【News Medical】

长读长和短读长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恢复的MAGs有何差异?

Microbiome [IF:16.837]
① 在北海春季4个时间点恢复MAGs,发现回收的MAGs组成在长读长和短读长测序技术间有可比性;② 相比长读长宏基因组,短读长中重叠群测序深度更高,基因多样性更丰富;③ 当对两种测序方法恢复的基因组配对时(ANI≥99%),相比短读长,长读长MAGs由更少重叠群、更高N50和更多数量预测基因组成;④ 88%的长读长MAG携带16S rRNA基因,而短读长宏基因组中只有23%;⑤ 尽管在高和低GC含量的MAG中观察到差异,但两种技术回收的群体基因组相对丰度相似。
【主编推荐语】随着测序技术和生信方法的进步,短读长和长读长测序技术间的差距逐渐缩小。从短读长到长读长宏基因组方法的转变是否会在MAG恢复方面引入偏差以捕获微生物种群的遗传潜力如何尚不清楚。近日,马克斯普朗克海洋微生物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在Microbiome发表最新研究,比对了长读长和短读长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在恢复MAGs方面差异,发现短读长技术比长读长回收了更多的MAGs和更多物种,而长读长样本产生了更高质量的MAG和相似的物种组成。此外,还发现尽管可以在高和低GC含量的MAG中观察到差异,但两种技术回收的群体基因组相对丰度相似,值得关注。(@九卿臣)
Comparing genomes recovered from time-series metagenomes using long- and short-read sequencing technologies
2023-05-13, doi:10.1186/s40168-023-01557-3
郑浩团队2文聚焦:蜜蜂肠菌工程化及调控技术取得新突破!
本期话题:蜜蜂,工程菌,蚊子,恒河猴,菌群-药物互作,生物利用度,术后谵妄,减肥手术,移民,生信工具
2023-05-23
重磅呈现!2023肠道大会Protein & Cell微生物组综述专刊
本期话题:免疫原性分子,小胶质细胞,蚊媒疾病,营养流行病学,R包,神经发育,母婴,粘膜免疫,工程菌,菌群代谢
2023-05-19
微生物如何影响抗肿瘤免疫?今日Nature再添新证
本期话题:抗肿瘤免疫,肠道真菌,肿瘤菌群,胞外囊泡,Akk菌,细菌酶,白藜芦醇,小檗碱,化疗副作用
2023-05-18
菊粉如何调节肠上皮和肠干细胞?
本期话题:肠干细胞,肠上皮,隐窝,平滑肌,细胞因子,寄生虫,菊粉,成纤维细胞,基质细胞
2023-05-17
刘星吟等Cell子刊:益生菌代谢物调控表观遗传,改善抗肿瘤免疫
本期话题:抗肿瘤免疫,益生菌,肠菌代谢物,衰老,免疫细胞,肠道免疫,IBD,真菌,心衰,食物过敏
2023-05-16
如何攻克癌王?两顶刊聚焦胰腺癌研究最新突破与挑战
本期话题:胰腺癌,癌症疫苗,大肠癌,免疫治疗,腺瘤,胃癌,食管癌,空气污染,药物临床
2023-05-15
全民营养周开启!12文一览饮食营养新知
本期话题:间歇性禁食,心血管,坚果,多酚,维生素,老年人,癌症,即食谷物,牛奶,可食用昆虫
2023-05-14
Lancet两文详解:同一世界,同一健康!
本期话题:同一健康,饮食选择,新冠,抗生素耐药,生命早期,肠道真菌,危重病人
2023-05-13
今日Science:少吃或助长寿,饥饿感如何起作用?
本期话题:饥饿,衰老,长寿,脂肪酸,肠脑轴,吸烟,动物模型,神经,早产儿,母婴
2023-05-12
里程碑!今日Nature:拒绝依赖粪便,全肠采样胶囊来了
本期话题:采样工具,肠道多组学研究,益生菌,热量限制,菌群代谢物,塑料降解,小檗碱,生信,代谢图谱
2023-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