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肠道菌群可影响黑色素瘤患者对PD-1单抗治疗的应答

Nature Medicine [IF:87.241]
① 纳入94名接受PD-1单抗治疗的黑色素瘤患者;② 治疗前(而非治疗4个月后)的肠道菌群组成与治疗一年后的临床结局相关;③ 将新队列与已发表的4个队列的数据进行荟萃分析,放线菌门、毛螺菌科/瘤胃球菌科与较好的临床应答相关,而革兰氏阴性菌与炎症肠道基因特征、血液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升高及较差的临床应答相关;④ 毛螺菌科富集与较好的临床应答相关,链球菌属富集与较差的临床应答相关,而两者的富集均与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相关。
【主编推荐语】Nature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在94名接受PD-1单抗治疗的黑色素瘤患者中发现,治疗前(而非治疗后)的肠道菌群特征与临床应答相关。综合本研究中的队列及已发表研究中的4个队列进行荟萃分析,鉴定出以放线菌门及毛螺菌科/瘤胃球菌科富集为特征的菌群与较好的临床应答相关,而与系统性及肠道炎症相关的革兰氏阴性菌的富集与较差的临床应答相关。另外,毛螺菌科及链球菌属的富集分别与较好及较差的预后相关,并与不同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相关。尽管菌群特征与患者对PD-1单抗的应答的关联受到地理因素影响,基于多个队列的菌群数据训练的机器学习模型可预测不同队列的患者对PD-1单抗的应答。(@aluba)
Intestinal microbiota signatures of clinical response and 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 in melanoma patients treated with anti-PD-1
2022-02-28, doi:10.1038/s41591-022-01698-2

Nature子刊:肠道菌群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临床反应相关

Nature Medicine [IF:87.241]
① 纳入5个观察队列共165例晚期皮肤黑色素瘤患者,收集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ICI)开始前的粪便样本,进行宏基因组测序;② 将测序结果与之前发表的147个宏基因组样本进行整合,发现肠道微生物组与ICI的响应相关,呈现队列相关性;③ 机器学习分析证实微生物组与ICI的总体应答率和无进展生存率之间的联系,同时也揭示了基于微生物组的特征在不同队列中的重复性有限;④ 鉴定出一组与ICI应答相关的物种,但没有一个物种可作为通用的生物标记物。
【主编推荐语】肠道微生物组的组成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的临床反应有关,但是与ICI临床益处相关的特定微生物组特征还缺乏认知。Nature Medicine近期发表的文章,通过对晚期黑色素瘤患者接受ICI治疗前的粪便样本进行测序分析,同时整合之前发表的数据集,发现肠道微生物组的组成与ICI的临床反应具有相关性,但是呈现队列之间的差异性,没有一个物种在所有队列中是完全一致的。(@章台柳)
Cross-cohort gut microbiome associations with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 response in advanced melanoma
2022-02-28, doi:10.1038/s41591-022-01695-5

FMT或可治疗犊牛腹泻

Microbiome [IF:16.837]
① 健康供体犊牛粪便经直肠转移到20例受体腹泻犊牛体内,成功率为70%;② Selenomonasz同时存在于供体和受体粪便,FMT治疗成功的犊牛体内,Selenomonasz为优势菌;③ FMT治疗成功的犊牛中,微生物组和代谢组数据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④ Veillonellaceae科和代谢组特征(如氨基酸和短链脂肪酸)之间的正/负相关性有利于FMT疗效;⑤ Sporobacter或是FMT供体选择的潜在标志物,供/受体较低的3-磷酸甘油、磷酸二羟丙酮和异戊胺水平,或利于FMT治疗。
【主编推荐语】建立粪便微生物群移植(FMT)来预防小牛的多因素腹泻面临许多挑战,因为农场管理方法不同,最佳供体以及受体选择受到多种限制。Microbiome发表的研究,证明了FMT是预防小牛腹泻的有效治疗方案。研究发现,FMT的成功或失败取决于供体和受体的微生物组成。在成功的FMT案例中,在供体小牛中发现了Sporobacter和Selenomonas,在受体小牛中发现了乳酸菌,因此,推测这些菌的存在可能有助于FMT的疗效。这些发现或有助于改善未来治疗犊牛腹泻的微生物疗法。(@NL)
Development of a rational framework for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for calf diarrhea treatment
2022-02-21, doi:10.1186/s40168-021-01217-4

陈鹏+姜勇团队:菌群代谢产物3-DHPPPA或可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IF:14.903]
① HIRI日变化: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手术在晚上实施(ZT12)比在早上实施(ZT0)时更严重;② HIRI日变化与肠道菌群有关,在ZT0时,肠道微生物产生并积累3,4-二羟基苯基丙酸(3,4-DHPPA);③ 3,4-DHPPA对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可抑制巨噬细胞的促炎症反应,减少HIRI日变化;④ 3-DHPPPA抑制巨噬细胞促炎症反应,是通过降低组蛋白脱乙酰酶(HDAC)磷酸化水平抑制HDAC活性实现。
【主编推荐语】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是休克和/或肝脏手术后发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肠道微生物群及其代谢物是肝损伤发展的关键上游调节器。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发表的来自南方医科大学陈鹏+姜勇团队的研究成果,探讨了肠道微生物代谢物3,4- dihydroxyphenylpropionic acid(3,4-DHPPA)对HIRI的潜在作用。研究表明,菌群代谢物3,4-DHPPA可减轻HIRI期间巨噬细胞的激活和炎症,这种作用部分是通过抑制HDAC的激活实现的。本研究结果为肠-肝轴提供了新的见解,未来需对3,4-DHPPA的保护作用机制进行更多临床转化研究。(@NL)
The gut microbial metabolite, 3,4- dihydroxyphenylpropionic acid, alleviates hepatic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via mitigation of macrophage pro-inflammatory activity in mice
2021-06-01, doi:10.1016/j.apsb.2021.05.029

Nature子刊:挖掘非洲人群的肠道菌群

Nature Communications [IF:17.694]
① 用短读长和长读长测序分析南非城市(51人)和农村(118人)的成年女性粪便;② 两个人群的微生物组成、多样性、功能性特征均有明显差异,且其微生物组成介于高收入国家和传统社区之间;③ 目前的参考基因组集合不能完整描述生活在高收入国家以外的个体的微生物组,会造成人为的低β多样性;④ 结合短/长读长测序和宏基因组组装,生成了多个未描述的分类群(如Treponema、Lentisphaerae和Succinatimonas)的完整基因组。
【主编推荐语】到目前为止,大部分的人类肠道微生物组研究都在高收入国家和地区展开,也有对传统/原始生活方式的人群(如农耕和狩猎采集者)的少量研究,而对处于这两极之间的多样化的人群的微生物组研究还远远不够。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的这项研究以南非的城市和农村人群为研究对象,用短读长和长读长测序,分析了两个人群的肠道微生物组,并与高收入国家和传统人群的微生物组特征进行对比,揭示了此前未描述的肠道微生物分类群基因组。(@mildbreeze)
Short- and long-read metagenomics of urban and rural South African gut microbiomes reveal a transitional composition and undescribed taxa
2022-02-22, doi:10.1038/s41467-021-27917-x
延伸阅读: 【Medical Xpress】

核心菌群定义和量化的挑战与前景

PNAS [IF:12.779]
① 作者简要综述介绍了核心菌群概念的历史,并使用具有代表性的文献样本来回顾通常用于量化核心菌群的不同指标;② 实证分析使用了广泛的指标来量化核心菌群,包括任意出现和丰度阈值,核心菌群的从门到扩增子序列变体范围的核心物种分类水平;③ 然而,这些指标中的许多都容易受到抽样和其他偏差的影响;④ 最后作者指出对于开发一套标准化的指标来量化解释这种偏差的核心菌群对于测试关于核心菌群的功能和生态作用的特定假设是必要的。
【主编推荐语】在过去十年中,“核心菌群“一词已广泛用于微生物生态学,尽管这个术语很受欢迎并且使用越来越多,但对于在实践中应该如何量化核心菌群还没有达成共识。本研究作者对文献的综述表明,“核心菌群”一词对不同的研究人员代表不同的事物,这使得跨宿主和环境的核心菌群的比较分析和元分析非常困难。然单一指标不太可能涵盖核心菌群的所有不同方面,作者希望所提供的信息是开发核心菌群测量的有用起点,这些测量对采样、测序深度和此处讨论的其他问题具有鲁棒性 ,作者指出这些指标不仅对于测试有关核心菌群的功能和生态作用的特定假设是必要的,而且对于了解核心菌群的一般性质以及在某些微生物与其宿主之间产生和维持这些稳定关联的生态和进化过程也是必要的。最后,作者提供了一组建议,可以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起点。(@刘永鑫-农科院-宏基因组)
Defining and quantifying the core microbiome: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
2021-12-03, doi:10.1073/pnas.2104429118
2月,最值得看的30篇肠道健康文献!
2022年2月,根据“热心肠因子”计算的30篇必读文献。
2022-03-01
大肠癌发病年轻化,Lancet子刊双综述讲透
本期话题:早发性大肠癌,风险评分,抗生素,环状RNA,IgG1,化疗,促炎饮食,生酮饮食
2022-02-28
重磅综述集结:膳食营养如何调控免疫与健康
本期话题:营养与免疫,植物肉,心血管,生物活性肽,维生素E,素食,姜,鸡蛋,n-3 PUFA
2022-02-27
9文聚焦皮肤菌群:为啥重要?受何调控?
本期话题:皮肤菌群,表皮葡萄球菌,皮肤屏障,毛囊,喹啉酸,菌群-免疫互作,耳念珠菌,痤疮丙酸杆菌,宿主因素,方法学
2022-02-26
今日Science:感染赋予肠道更强免疫力?新机制揭晓
本期话题:肠道免疫,ILC3,菌群调控,酶,噬菌体,普通拟杆菌,衰老,长双歧杆菌,蜜蜂,杀虫,斑马鱼
2022-02-25
今日Nature:肺部菌群影响大脑+肠菌毒素唤醒噬菌体
本期话题:肺部菌群,细菌间互作,益生菌,精神分裂症,肠脑轴,群体感应,抗生素,耐药菌,婴儿菌群
2022-02-24
间歇性禁食如何用于减肥?《自然·综述》一图读懂
本期话题:间歇性禁食,减肥,代谢健康,抗生素抗性组,饮食模式,肠道激素,脂代谢,饮食-菌群互作,饮食质量
2022-02-23
肠屏障“失守”:与啥有关/促啥疾病/如何改善?19页综述详解
本期话题:肠道屏障,肠道真菌,IBD,丁酸代谢菌,RA,IL-22,IL-18,自身免疫疾病,中性粒细胞,ILC3,褪黑素
2022-02-22
促肠癌菌如何让癌细胞变身“癌干细胞”?卜鹏程等详解机制
本期话题:大肠癌,癌干细胞,具核梭杆菌,胃癌,癌症筛查,前列腺癌,IL-37,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鱼,放化疗
2022-02-21
少吃蛋白质有益代谢健康?27分Cell子刊发出最新证据
本期话题:膳食蛋白质,盐摄入,碳水化合物,糖尿病,寿命,PUFA,大肠癌,心血管,加工肉,老年人
2022-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