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运动+少吃,有效改善β细胞功能!

Nature Metabolism [IF:20.8]
① 对82位新发2型糖尿病(T2D)的超重或肥胖病人进行16周的四臂随机试验;② 参与者随机分配至标准治疗、减少25%热量摄入、限热量并每周锻炼3次(MED)、或限热量并锻炼6次(HED),试验结束时各组体重分别平均减轻0%、7%、10%和12%;③ 相比标准治疗,限热量、MED与HED组的高葡萄糖钳夹的晚期葡萄糖处置指数分别增加58%、105%与137%,符合运动的线性剂量-反应关系;④ 因此,饮食诱导的减肥中,增加运动能更好地改善T2D新发患者的β细胞功能。
【主编推荐语】近期发表于Nature Metabolism的一项研究发现,在限制能量饮食诱导的减肥中加入运动干预,以运动剂量依赖的方式改善了2型糖尿病(T2D)新发患者葡萄糖刺激的β细胞功能,获益比单纯的能量限制饮食干预更大。注:CON接受了标准治疗,并被鼓励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保持平日的身体活动和饮食习惯。DCON接受标准治疗和限制能量饮食干预。MED接受标准治疗、饮食干预和运动干预,每周进行两次有氧训练,以及一次有氧和阻力联合训练,每周总共进行150-165分钟的运动训练。HED接受标准治疗和饮食干预,但他们的运动量是MED的两倍,每周总共进行四次有氧训练,以及两次有氧和阻力联合训练,每周总共进行300-330分钟的运动训练。(@注册营养师陈彬林)
Effects of different doses of exercise and diet-induced weight loss on beta-cell function in type 2 diabetes (DOSE-EX):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2023-05-01, doi:10.1038/s42255-023-00799-7
延伸阅读: 【奇点网】

饮食、运动和年龄在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

Diabetes [IF:7.7]
① 对4至21个月小鼠喂养低脂(LFD)或高脂(HFD)饮食,进行带有示踪剂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且终生伴或不伴使用跑步轮(RW);② 在线粒体氧化脂质的能力随年龄增长而下降之前,外周组织(IS-P)和肝脏(IS-L)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都因衰老和HFD急剧下降;③ 在LFD的年轻小鼠中,使用RW提高IS-P和肌肉的β-氧化能力,且完全阻止年龄依赖性的IS-L下降;④ 在健康饮食的情况下,耐力运动可改善年龄依赖性的器官特异性IS下降。
【主编推荐语】饮食调节衰老过程中胰岛素抵抗的发展,这包括胰岛素信号传导和线粒体功能的组织特异性改变,最终影响葡萄糖稳态。运动刺激葡萄糖清除、线粒体脂质氧化,并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目前尚不清楚运动与年龄、饮食在胰岛素抵抗发展中的相互作用。Diabetes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在健康饮食的情况下,耐力运动可改善年龄依赖性的器官特异性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这种改善会被高脂饮食削弱。(@章台柳)
Age and diet modulate the insulin-sensitizing effects of exercise: a tracer-based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2023-04-24, doi:10.2337/db220746

利用营养生物标志物评分评估地中海饮食依从性

PLoS Medicine [IF:15.8]
① 在MedLey随机对照试验中,纳入包含128名参与者;② 基于5种类胡萝卜素及24种脂肪酸,计算地中海饮食的营养生物标志物评分,可区分地中海饮食及习惯性饮食;③ 在EPIC-InterAct病例-队列研究中,纳入22202名参与者,其中9453名2型糖尿病患者;④ 利用营养生物标志物评分可区分地中海饮食及习惯性饮食(C-statistic=0.88);⑤ 营养生物标志物评分与2型糖尿病风险呈显著负相关(HR=0.71),其关联性优于自我报告的地中海饮食依从性(HR=0.90)。
【主编推荐语】在队列研究中,自我报告的地中海饮食依从性与较低的2型糖尿病风险相关,但由于这种关联基于主观评价,需结合营养生物标志物以客观评估。PLoS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在MedLey随机对照试验中,开发了一种可评估地中海饮食依从性的营养生物标志物评分,并在EPIC-InterAct病例-队列研究中进行了验证,且营养生物标志物评分与2型糖尿病风险呈负相关。(@aluba)
A nutritional biomarker score of the Mediterranean diet and incident type 2 diabetes: Integrated analysis of data from the MedLey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and the EPIC-InterAct case-cohort study
2023-04-27, doi:10.1371/journal.pmed.1004221
延伸阅读: 【Medical Xpress】

饮料如何影响2型糖尿病?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IF:7.1]
① 纳入1461个病例和1568名对照,确定了2种饮料和7个血浆生物标志物都与T2D风险相关;② 胰岛素因子、炎症因子、内皮功能障碍因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升高与T2D风险增加相关,而脂联素因子、IGF-1/2抑制剂因子升高与T2D风险降低有关;③ 适度饮酒与T2D风险降低相关,部分因为循环中脂联素浓度增加;④ 摄入低热量加糖饮料与T2D风险增加有关,与IGF-1抑制剂因子降低相关(IGFBP-1/2和可溶性瘦素受体浓度升高,瘦素浓度降低)。
【主编推荐语】多项研究表明,单一类型的饮料和特定血浆生物标志物与2型糖尿病(T2D)风险之间存在联系。然而,由于个体并不只饮用一种饮料,血浆生物标志物也不是单独发挥作用,目前尚不清楚饮料消费模式和血浆生物标志物网络如何相互关联,以及如何影响T2D风险。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近期发表的研究,阐明了T2D风险的潜在饮食决定因素,发现饮料与脂肪因子、内皮功能障碍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抑制之间存在显著关联。(@RZN)
You are what you drink? How associations between profiles of beverage consumption and type 2 diabetes risk are mediated by biomarker networks
2023-04-14, doi:10.1016/j.ajcnut.2023.04.015

浙江大学:MIND饮食或可减缓中老年人认知功能衰退(荟萃分析)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IF:7.1]
① 纳入4066名受试者,随访3年,依据9个健康和3个不健康食物组计算出改良的MIND饮食评分(0-12分);② MIND饮食评分较高的受试者整体认知功能更好,其每增加3分,整体认知功能z分数调整差值为0.11,相当于年轻一岁;③ 摄入坚果、鱼、红肉和茶与认知功能呈独立正相关,摄入油炸食品与认知功能呈负相关;④ 另对26103名受试者进行荟萃分析,MIND评分每增加一标准偏差,整体认知功能z分数增加0.042个单位,年度认知衰退减慢0.014个单位。
【主编推荐语】MIND饮食是以地中海饮食和得舒饮食两种饮食为基础衍生出来的一种饮食方法,地中海饮食和得舒饮食都对血管健康有益,也可以帮助预防血管性痴呆。然而,MIND饮食与认知衰老的相关性数据有限且不一致。浙江大学医学院袁长征团队近日在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发表文章,分析了MIND饮食与中老年人认知功能及其下降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MIND饮食有助于中老年人保持更好的认知功能,并和认知衰退的潜在减缓有关。(@RZN)
MIND diet and cognitive function and its decline: A prospective study and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2023-04-25, doi:10.1016/j.ajcnut.2023.04.025

超21万人队列研究,健康的植物性饮食或可降低消化系统癌症风险

Europe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IF:13.6]
① 纳入3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的超过21万参与者,根据食物频率问卷计算植物性饮食指数,总结植物性饮食模式与消化系统癌症风险之间的关联;② 3个队列共随访超491万人-年,发生6518例消化系统癌症;③ 汇总3个队列的数据,健康植物性饮食指数(hPDI)每增加10点可使消化系统癌症风险降低7%,使胃肠道癌症、附属器官癌症和肝癌风险分别降低6%、11%和32%;④ 不健康植物性饮食指数(uPDI)每增加10点可使胃肠道癌症和结直肠癌风险分别增加6%和7%。
【主编推荐语】植物性饮食对健康有多种益处,也有研究表明植物性饮食可降低结直肠癌风险。但除结直肠癌之外,植物性饮食与其他消化系统癌症间的关系研究较少。另外,不是所有植物性食物对健康都是有益的,精制谷物和含糖饮料可能对癌症是不利的。韩国庆熙大学研究人员近日在Europe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发表研究文章,分析护士健康研究、护士健康研究II及卫生专业人员随访研究等3个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中超过21万人的饮食数据,发现健康的植物性饮食与降低全消化系统癌症及胃肠道和附属器官(肝、胰腺)等个别癌症风险相关,相反,不健康的植物性饮食可增加消化系统癌症风险。这项研究强调了提高植物性饮食质量对预防消化系统癌症的重要性。(@芥末)
Plant-based dietary patterns and the risk of digestive system cancers in 3 large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2023-04-26, doi:10.1007/s10654-023-01007-2

多吃十字花科蔬菜或可减少膀胱癌进展和复发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IF:7.1]
① 纳入1143例新诊断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研究十字花科蔬菜(CV)及其所含异硫氰酸盐(ITC)摄入量与NMIBC进展和复发的关系;② 平均随访25个月,347人(30%)复发,77人(6.7%)疾病进展, ITC摄入量与NMIBC总体复发风险没有相关性;③ 高ITC摄入量和尿ITC代谢产物水平与复发时间延迟到确诊12个月后相关;④ 较高CV摄入量与2次以上复发的几率降低有关;⑤ 血浆中较高的ITC-白蛋白加合物水平与肌肉侵袭性疾病进展风险降低相关。
【主编推荐语】膀胱癌是常见的泌尿系统癌症。约75%的新发膀胱癌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高复发率和肌肉浸润进展率是其面临的主要临床挑战,需要新的策略以控制NMIBC的复发和进展。异硫氰酸盐(ITC)是一种主要来源于十字花科蔬菜(CV)的植物化学物质,具有抗癌活性,并且有临床前证据表明膳食ITC可抑制肿瘤生长和进展而对膀胱癌有益。然而,CV和ITC的饮食摄入与NMIBC复发及进展间关系的人群证据尚不明确。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近日发表了一项基于人群的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在对Be-Well研究中1143名新诊断NMIBC参与者饮食情况进行分析后,研究人员发现膳食ITC摄入与NMIBC的复发延迟、多发复发风险降低和进展风险降低相关,支持了饮食ITC在NMIBC预后中的有益作用,表明增加十字花科蔬菜摄入或是改善NMIBC预后的可行饮食干预策略。(@芥末)
Associations of dietary isothiocyanate exposure from cruciferous vegetable consumption with recurrence and progression of 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 Findings from The Be-Well Study
2023-04-11, doi:10.1016/j.ajcnut.2023.04.006
10文聚焦:肠道与“第一”和“第二”大脑的亲密关系
本期话题:肠脑轴,肠神经系统,帕金森病,进食调控,抑郁,情绪,IBS,认知障碍,肠脑互作障碍,微塑料
2023-05-06
今日Science:温“古”知新!挖掘古人类的新型细菌天然产物
本期话题:古人类,天然产物,胆汁酸,母婴菌群,食欲调控,二甲双胍,肠道糖异生,甲状腺
2023-05-05
今日Nature:挖掘肠菌奥秘,强化癌症免疫治疗!
本期话题:免疫治疗,微生物组研究方法,生信,乳酸菌,FMT,IBD,rCDI,哮喘
2023-05-04
3篇73分重磅综述:肠道屏障/免疫细胞/IBD药物研发
本期话题:肠屏障,巨噬细胞,IBD,药物研发,生物材料,饮食干预,心血管,1型糖尿病,关节炎,口服耐受
2023-05-03
房静远等Cell子刊:具核梭杆菌产物,让肠癌免疫治疗失效!
本期话题:大肠癌,具核梭杆菌,免疫治疗,早发性大肠癌,妊娠,性别差异,HIF-1α,癌症转移,筛查
2023-05-02
4月,最值得看的30篇肠道健康文献!
2023年4月,根据“热心肠因子”计算的30篇必读文献。
2023-05-01
用微生物为食品赋能!Nature子刊综述一文读懂
本期话题:微生物食品,婴儿食物过敏,低聚葡萄糖,膳食氨基酸,腌制蔬菜,饮酒,油炸食品,全谷物,槲皮素,蔓越莓,补充剂
2023-04-30
Cell子刊专刊:详解微生物的“社交网络”
本期话题:微生物生态学,寄生虫,活体生物药,互养,群体感应,水平基因转移,真菌,核心物种,肠肺轴
2023-04-29
国内团队新发现:4种肠菌或有助于改善情绪
本期话题:情绪,百岁老人,奶牛,天然产物,肠道定植,致病菌,病毒组,生物膜,航天,骨骼,转运蛋白
2023-04-28
多项国内研究聚焦:如何让口服药物更好地被肠道吸收?
本期话题:口服给药,药物递送系统,抗体药物,生物材料,纳米医学,抗菌肽,口服酶,可吞咽设备
2023-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