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症状或有助于识别帕金森病早期风险

Gut [IF:24.5]
① 纳入24624例帕金森病(PD)患者,匹配24624例健康对照、19046例阿尔茨海默症、23943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对照分析;② PD组胃肠道综合征增加,胃轻瘫、吞咽困难、无腹泻和便秘的肠易激综合征(IBS)在PD队列和病例对照中均显示与PD的相关性;③ 便秘型IBS和假性肠梗阻分别在PD病例对照和队列分析中显示PD特异性,功能性消化不良、腹泻型IBS、腹泻和大便失禁与PD无显著关联;④ 阑尾切除降低PD风险,炎症性肠病和迷走神经切断术与PD无关。
【主编推荐语】有研究表明,帕金森病(PD)患者的肠神经系统中也存在错误折叠的α-突触核蛋白,PD患者在确诊之前也常出现胃肠道症状。因此,胃肠道疾病被认为是一种导致PD的环境诱因。近日,Gut发表了一项病例对照研究,发现吞咽困难、胃轻瘫、无腹泻和便秘肠易激综合征可能是PD的特异性预测指标,提醒人们警惕PD风险人群的特定胃肠道症状。(@芥末)
Gastrointestinal syndromes preceding a diagnosis of Parkinson’s disease: testing Braak’s hypothesis using a nationwide database for comparison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2023-08-24, doi:10.1136/gutjnl-2023-329685

国内团队:肠道菌群在抗抑郁药治疗中有何作用?

Microbiome [IF:15.5]
① 纳入110例抑郁症患者,评估艾司西酞普兰(ESC)治疗12周前后对患者肠菌的影响,发现ESC通过上调MDD缺失氨基酸和下调MDD富集脂肪酸,改善异常血液代谢;② ESC对肠菌有类似抗生素的抑菌效应,基线菌群多样性与12周时临床缓解显著相关,相比非缓解者组,缓解组菌群对外界干扰具有更好抵抗力;③ 肠菌可能通过改善血液代谢物(3-吲哚丙酸)影响抑郁症状;④ 机器学习模型表明基线肠菌孢子基因对12周疾病症状缓解有良好预测效果(AUC = 0.71)。
【主编推荐语】抑郁症(MDD)是一种慢性致残性精神疾病,目前,影响抗抑郁药物疗效的因素众多,既往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抗抑郁药物间存在复杂的交互作用,但其在抗抑郁药治疗中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目前尚不清楚。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王刚、杨健及团队在Microbiome发表最新研究,发现抗抑郁药会影响肠道菌群,但这种影响因人而异,并且基线肠道微生物特征可以预测药物疗效,值得关注。(@九卿臣)
Multi-omics reveal microbial determinants impacting the treatment outcome of antidepressants in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2023-08-28, doi:10.1186/s40168-023-01635-6
延伸阅读: 【北京安定医院】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肠道病毒标志物

Alzheimer's Research and Therapy [IF:8.823]
① 利用Metaphlan3和LEfSe分析对比30名淀粉样蛋白阳性阿尔茨海默病患者(Aβ + ADs)和35名健康人(HCs)的宏基因组测序数据;② 与HCs相比,Aβ + ADs的肠道病毒组表现出较低的α多样性,表明噬菌体丰富度较低;③ Aβ + ADs中Siphoviridae科噬菌体和乳球菌噬菌体比HCs明显减少;④ 通过CombiROC建模,这些病毒特征在区分Aβ + ADs和HCs的预测组合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958;⑤ 首次在肠道中发现的这些病毒特征或可有效区分AD患者和健康人群。
【主编推荐语】这是发表在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上的一份工作,作者基于SAR数据库中已有的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和健康对照的微生物组样本进行重分析,以聚焦未被关注的肠道病毒组与AD的关系。他们基于年龄信息和病毒丰度进行了筛选,从30名淀粉样蛋白阳性AD患者(Aβ + ADs)和35名健康人(HCs)的测序数据出发,进行了鉴定分析和比较。Siphoviridae科噬菌体和乳球菌噬菌体可作为AD的病毒生物标志物。(@Johnson)
A metagenomic study of gut viral markers in amyloid-positive Alzheimer’s disease patients
2023-08-22, doi:10.1186/s13195-023-01285-8

粪便样本储存缓冲液对下游噬菌体分离或测序的影响

Microbiome [IF:15.5]
① 不同加标噬菌体的感染性和基因组回收率可变,且高度依赖于储存缓冲液;② 粪便样品储存缓冲液和储存条件(时间和温度)强烈影响噬菌体的感染性和病毒组成;③ 在最有效的缓冲液CANVAX中,所有加标噬菌体基因组保存了至少100天,在- 80°C下延长储存时间为500天;④ 缓冲液的选择比储存温度和储存时间对病毒序列和分析质量的影响更大;⑤ 建议将粪便病毒样本保存在SM缓冲液中,温度为4°C,用于分离病毒,保存在- 80°C,用于宏基因组分析。
【主编推荐语】这是发表在Microbiome上的一份工作,作者主要讨论了在不同粪便样本储存缓冲液中,噬菌体的感染活性和核酸稳定性的变化。他们发现不同缓冲液中视具体你的感染性和基因组回收率高度可变,CANVAX或DNA/RNA Shield类缓冲液会快速灭活噬菌体,但它们的宏基因组组成变化最小,同时由于其内含有核酸酶抑制剂,会导致去除游离核酸效率降低,从而引入较多细菌序列污染。其中,在4°C的SM缓冲液存储样品可用于噬菌体分离,-80°C存储可用于测序分析。其他缓冲液存储的样品应在核酸提取前洗涤干净缓冲液残留,以降低影响。(@Johnson)
The impact of storage buffer and storage conditions on fecal samples for bacteriophage infectivity and metavirome analyses
2023-08-28, doi:10.1186/s40168-023-01632-9

国内团队Cell子刊:肠菌如何影响体温调节发育?

Cell Reports [IF:8.8]
① 利用抗生素干扰布氏田鼠幼体肠菌的建立,确定了其对产热能力发育的调节途径,发现抗生素给药组幼体体温低于对照组,且在较晚时间达到恒定;② 14和21日龄的三组田鼠肠菌组成和结构差异显著,抗生素处理会显著降低菌群多样性,干扰幼年肠菌建立过程;③ 相比对照组,代谢组学发现抗生素处理组布氏田鼠丁酸和脱氧胆酸显著降低;④ 肠菌会通过SCFAs-脂肪酸受体-解偶联蛋白-1或脱氧胆酸-TGR5-UCP1途径促进布氏田鼠幼体体温调节的胎后发育。
【主编推荐语】恒温性对哺乳动物的生存至关重要,恒温动物在胎后发育中体温调节能力的建立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问题。近日,中科院动物所王德华、薄亭贝及团队在Cell Reports发表最新研究,通过动物实验确定了肠道菌群的建立与布氏田鼠产热发育间的关系,为晚成型动物幼体的胎后体温调节发育提供了新的理解,值得关注。(@九卿臣)
Role of gut microbiota in the postnatal thermoregulation of Brandt’s voles
2023-08-28, doi:10.1016/j.celrep.2023.113021
8月,最值得看的30篇肠道健康文献!
2023年8月,根据“热心肠因子”计算的30篇必读文献。
2023-09-01
今日Nature:改善胰岛素抵抗?关键肠菌被锁定
本期话题:胰岛素抵抗,肥胖,抗生素,肠屏障,生信,肠癌筛查,膳食碳水化合物,合生制剂
2023-08-31
陈卫院士/陆文伟等新成果:用肠道菌群助力个性化健康状态监测
本期话题:个性化医疗,蚊,膳食纤维,微生物生态学,IBS,二甲双胍,肠脑轴,婴儿肠道菌群,定植,关联分析
2023-08-30
神经免疫互作如何调控肠道再生?高分Cell子刊揭示新机制
本期话题:菌群-免疫互作,神经免疫,肠道再生,抗菌肽,IBD,益生菌,蜜蜂,Th17,遗传,食物过敏
2023-08-29
《自然·医学》:RAS突变晚期大肠癌治疗或有新选择
本期话题:临床实验,腺苷同型半胱氨酸,磷酸化蛋白质组,NOTUM抑制剂,NLRP12,FRMD8,结直肠癌,治疗时机,结肠息肉,HPV相关肿瘤
2023-08-28
12文聚焦衰老:因何驱动?有何特征?如何延缓?
本期话题:衰老,长寿,脑健康,表观遗传,生活方式,压力,女性,补充剂,饮食,阿司匹林
2023-08-27
肠道与大脑健康密不可分!10文一览研究前沿
本期话题:肠脑轴,神经,免疫,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限时进食,胃功能障碍,质子泵抑制剂,病原体,植物性饮食
2023-08-26
今日Science:王宇浩等揭示菌群令宿主长胖的新机制
本期话题:菌群-宿主互作,脂代谢,胰岛素敏感性,益生菌,肌少症,医疗器械,IBD,胃轻瘫,饮食
2023-08-25
GUT警示:面食含有的促炎成分,或加剧神经炎症
本期话题:肠脑轴,皮肤菌群,肿瘤免疫治疗,地中海饮食,禁食,母婴,生命早期,茯苓多糖,肝病,抗菌肽
2023-08-24
益生菌用于IBS治疗,效果如何?最全临床证据来了
本期话题:益生菌,IBS,药物研发,结肠炎,昆虫,生信,自身免疫病,FMT,肠梗阻
2023-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