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推荐语】遗传性酪氨酸血症I型(HT1)是一种常染色体隐形遗传病,酪氨酸代谢发生障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严重的肝、肾损,甚至肝癌。近期南方医科大学陈鹏、龚伟和陈烨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Hepatology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本研究构建了一种工程细菌(EcN-HT),旨在为治疗HT1提供一种潜在的替代方法。实验证明工程活菌EcN-HT可以促进酪氨酸分解,减少有毒酪氨酸副产物的积累,并保护Fah敲除小鼠免受致命的肝损伤。这些发现表明,能够降解肠道中酪氨酸的工程生物活药可能是预防HT1致死性肝损伤以及减轻其相关病理的一种可行且安全的策略。(@注册营养师陈彬林)
【主编推荐语】补充益生菌是包括肥胖、代谢综合征(MetS)和2型糖尿病(T2D)在内的代谢性疾病的潜在治疗方法。近期发表于Advances in Nutrition的一项综述,对动物研究和人类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了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以评估补充双歧杆菌(BF)益生菌对血糖指标的影响。总的来说,在动物模型中有一致的证据表明BF益生菌降低空腹血糖(FBG)升高的有效性,但在临床试验结果不一致,这表明单独使用BF可能对血糖控制的影响很小,当与多种益生菌联合使用时可能更有效,或者在高血糖而不是FBG升高的情况下可能更有效。(@注册营养师陈彬林)
【主编推荐语】慢性肾病(CKD)是影响全球13%人口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合生制剂、益生元和益生菌等干预措施通过改变肠道pH值、改善肠道菌群平衡和增强肠道屏障功能以改善肠道菌群平衡。近日,发表在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上的这篇文章,评估了合生制剂、益生元和益生菌对CKD患者的益处和危害。(@圆圈儿)
【主编推荐语】含有醌官能团的氧化还原活性小分子作为药物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过量服用就可能有毒。这就需要一种快速定量的方法来检测醌及其衍生物,但目前的传感策略往往很慢,且很难区分结构类似物。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近期发表的文章,利用微生物可使用某些醌进行细胞外电子转移(EET)的特性,对植物乳杆菌进行改造使其能对DHNA等药理学相关的醌类似物进行定量感知。(@章台柳)
【主编推荐语】在临床试验和动物临床前研究中均发现乳杆菌是一种“精神益生菌”(psychobiotic),通过口服可有助于抵抗压力缓解抑郁和焦虑。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最新研究利用菌群简单的ASF小鼠,探究宿主体内是否存在乳杆菌对束缚应激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仅乳杆菌本身,而并非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即可保护小鼠免受环境压力。(@RZ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