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子刊:限时进食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更有帮助

JAMA Network Open [IF:13.8]
① 纳入75例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55岁,71%为女性),1:1:1随机分为3组,限时进食组(TRE)进食窗口为12点至晚8点但不限制热量,热量限制组(CR)减少摄入基线热量的25%,对照组正常进食,持续6个月;② 与对照组相比,TRE组的平均体重(-3.56%)、脂肪量(-2.49kg)显著下降,但CR组未显著下降;③ 与对照组相比,TRE组的糖化血红蛋白(-0.91%)、平均血糖(-42.53mg/dL)下降,CR组也下降(-0.94%,-48.55mg/dL),两组间均无差异。
【主编推荐语】热量限制(CR)通常被建议用于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体重管理和血糖控制,但CR的依从性并不理想。限时进食(TRE)因其可在特定进食窗口内自行选择食物近来逐渐受到人们欢迎,也被证实有助于降低体重。此前较少研究直接比较了T2DM患者中CR与TRE的效果。JAMA Network Open近日发表了一项随机临床试验的结果,发现在T2DM成人当中,与CR相比,TRE策略也能够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并更有效的降低体重。(@芥末)
Effect of Time-Restricted Eating on Weight Loss in Adults With Type 2 Diabetes -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2023-10-27, 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3.39337

限时进食或能降低成人TNF-α和瘦素水平(荟萃分析)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IF:7.1]
① 纳入25项研究共936名参与者,包括13项随机对照试验(RCT)和12项非RCT,探究限时饮食(TRE)对成年人细胞因子和脂肪因子的影响;② 与对照组相比,虽然TRE对C-反应蛋白(CRP)、IL-6和脂联素没有显著影响,但TRE显著降低了TNF-α和瘦素水平;③ 无论健康状况如何,即使观察到轻微的体重减轻,TRE也会降低成人的TNF-α水平;④ 更长时间的干预和更大程度的体重减轻可能是降低IL-6水平所必需的;⑤ 不同进餐时间的TRE对瘦素的影响不同。
【主编推荐语】肥胖及其并发症与局部和全身性炎症有关,而且可能部分来源于脂肪组织炎症。限时进食(TRE)作为饮食干预的一种措施,有助于减轻肥胖患者的总体炎症状况,然而饮食干预的效果因人而异,且TRE在人体中的抗炎结果并不一致。近期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研究了TRE对成人细胞因子和脂肪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TRE可能是降低成人TNF-α和瘦素水平的有效方法。(@RZN)
The effects of time-restricted eating vs habitual diet on inflammatory cytokines and adipokines in the general adult popul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with meta-analysis
2023-10-20, doi:10.1016/j.ajcnut.2023.10.009

如何坚持少吃?或许与吃什么有关

Aging Cell [IF:7.8]
① 纳入未肥胖参与者并随机分配接受25%热量限制(CR)干预或随意摄入控制,随访2年;② 基线时平均年龄38.1±7.2岁,平均BMI25.1±1.7,70%为女性;③ 与基线相比,CR组(而非对照组)在1年时从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中消耗的能量摄入百分比更高、脂肪含量更低,2年时观察到类似结果;④ 2年时,较高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背景下蛋白质与较高的依从性相关;⑤ CR组中常量营养素成分与心脏代谢危险因素间不存在相关性;⑥ 膳食炎症指数和健康饮食指数显著相关。
【主编推荐语】热量限制(CR)是降低年龄相关疾病风险的策略之一,然而饮食成分对CR依从性的作用以及CR对健康寿命心脏代谢标志物的影响仍不清楚。近日,发表在Aging Cell上的这篇文章,使用营养几何框架方法以研究常量营养素成分与CR依从性之间的关联,发现个体自我选择的常量营养素在CR依从性中具有相互作用但不是独立的作用,需要进行更多研究来检验不同常量营养素成分对坚持CR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心脏代谢危险因素的改变。(@圆圈儿)
Diet composition, adherence to calorie restriction, and cardiometabolic disease risk modification
2023-10-24, doi:10.1111/acel.14018

国内团队:多不饱和脂肪酸通过增加肠上皮脂质过氧化加剧肠炎

Gut Microbes [IF:12.2]
① 粘附侵袭性大肠杆菌(AIEC)在克罗恩病(CD)患者回肠末端定植与肠上皮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和铁蛋白重链(FTH)水平降低以及4-羟基壬烯醛(4-HNE)水平升高有关;② 体外实验表明,AIEC感染降低了肠上皮细胞(IECs)的GPX4和FTH水平,增加了脂质过氧化(LPO),并诱导了铁死亡(ferroptosis);③ 在存在AIEC感染的情况下补充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进一步加剧小鼠肠上皮细胞的LPO和铁死亡,最终诱发肠道炎症。
【主编推荐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已被证明通过促进肠上皮细胞(IECs)的脂质过氧化(LPO)而加重克罗恩病(CD),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在这一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CD患者通常表现出肠道内大肠杆菌(E. coli)的丰度增加,粘附侵袭性大肠杆菌(AIEC)的定植与CD患者肠道炎症的诱发有关。然而,AIEC对LPO的影响尚不清楚。近期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的朱维铭和郭振作为通讯作者在Gut Microbes发表了一项研究,研究发现AIEC可以通过降低GPX4来诱导肠上皮细胞LPO和随后的铁死亡,在AIEC感染的情况下补充PUFA进一步加剧LPO和铁死亡,最终导致肠道炎症。这些发现为细菌与PUFAs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肠道炎症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见解。注:研究背景——以往研究表明摄入较多ω-6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与CD风险增加之间存在联系。虽然ω-3 PUFA被认为具有抗炎特性,对CD有益,但临床研究未能证实补充ω-3 PUFA可以诱导或维持CD缓解,甚至可能使一些CD患者的症状恶化。因此PUFAs对CD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仍不清楚。(@注册营养师陈彬林)
PUFAs add fuel to Crohn’s disease-associated AIEC-induced enteritis by exacerbating intestinal epithelial lipid peroxidation
2023-10-06, doi:10.1080/19490976.2023.2265578

国内团队Science子刊:揭示细菌中多胺合成新途径

Science Advances [IF:13.6]
① 发现蓝细菌集胞藻模型中亚精胺生物合成新途径—羧氨基丙基胍丁胺(CAPA)途径;② CAPA途径如下:CAPA脱氢酶将胍丁胺和L-天冬氨酸-β-半醛还原缩合生成一种此前未知的多胺CAPA,随后CAPA脱羧形成氨丙基胍丁胺(APA),APA尿素水解酶将APA水解为亚精胺;③ CAPA途径不涉及腐胺且依赖于L-天冬氨酸-β-半醛作为氨丙基供体,所需能量更少且避免复杂的副产物回用过程;④ CAPA途径基因广泛分布于海洋、淡水和其他生态系统的15个不同细菌门中。
【主编推荐语】亚精胺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多胺,是细菌关键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目前存在两条主要的亚精胺生物合成途径且均涉及亚精胺合酶介导的腐胺的氨丙基化,然而许多细菌基因组并不编码亚精胺合酶,其亚精胺合成途径仍不清楚。近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杨琛、聂小群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文章,发现细菌通过羧氨基丙基胍丁胺(CAPA)的亚精胺生物合成途径,为人工调控细菌中多胺介导的生理功能提供理论基础,为多胺及其衍生物的生物合成提供新的策略,对理解初级代谢的进化与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圆圈儿)
A bacterial spermidine biosynthetic pathway via carboxyaminopropylagmatine
2023-10-25, doi:10.1126/sciadv.adj9075

氨基酸营养缺陷型细菌在人体肠道分布及其功能研究

ISME Journal [IF:11]
① 利用组合代谢组学、宏基因组学和代谢建模方法,对人类肠道菌群中氨基酸营养缺陷型分布进行首次系统分析;② 在结肠菌群中普遍存在氨基酸营养缺陷型,其中色氨酸营养缺陷型最为常见;③ 人类宿主必需氨基酸营养缺陷型频率较高;④ 较高的营养缺陷型总体丰度与较高的菌群多样性和长期稳定性相关,且发现营养缺陷型的分布与人类宿主的代谢组(包括三甲胺氧化物、小芳香酸和次级胆汁酸)相关。
【主编推荐语】氨基酸营养缺陷型在细菌中普遍存在,可控制微生物群落的生态动态并表明共存基因型之间的代谢交叉喂养相互作用,然而目前它们的分布及其对人类肠道菌群多样性和功能的影响仍然知之甚少。近日,发表在ISME Journal上的这篇文章,发现人类肠道细菌中的氨基酸营养缺陷与更高的菌群多样性和长期稳定性有关,是促进菌群生态和宿主-菌群代谢相互作用的重要因素。(@圆圈儿)
Amino acid auxotrophies in human gut bacteria are linked to higher microbiome diversity and long-term stability
2023-10-27, doi:10.1038/s41396-023-01537-3

Nature子刊:群落组成和环境调节人类肠道细菌T6SS的种群动态

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 [IF:16.8]
① 人体肠道的脆弱拟杆菌中,物种特异性VI型分泌系统(T6SS)可反复获得失活突变;② T6SS存在适应性成本,但体外实验室条件成本,不会影响脆弱拟杆菌(不)产生T6SS变体之间的群体动态;③ 小鼠肠道定植脆弱拟杆菌实验表明,T6SS在肠道中的定植优势取决于周围群落的菌株和物种及其对T6SS拮抗作用的敏感性;④ 群落空间结构调节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式,从而调节T6SS活性的成本和收益。
【主编推荐语】了解人类肠道菌群组成及塑造它的生态力量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然而目前对物理相互作用类群之间的生物地理和生态关系的了解有限。细菌间的拮抗作用可能在肠道群落动态中发挥重要作用,但肠道选择有利于或不利于拮抗行为的条件尚不清楚。近日,发表在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上的这篇文章,通过宏基因组、实验和理论方法研究人类肠道共生菌脆弱拟杆菌(不)产生T6SS变体的种群和进化动态,发现群落组成和环境调节人类肠道细菌T6SS的种群动态。(@圆圈儿)
Community composition and the environment modulate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of type VI secretion in human gut bacteria
2023-10-26, doi:10.1038/s41559-023-02230-6
膳食补充剂能改善痘痘吗?42项临床试验给出证据
本期话题:补充剂,痤疮,衰老,慢性肾病,疼痛,抗寄生虫免疫,微生物生态学,淀粉样原纤维,菌群代谢,生物材料
2023-11-02
10月,最值得看的30篇肠道健康文献!
2023年10月,根据“热心肠因子”计算的30篇必读文献。
2023-11-01
聚焦肠炎治疗:10文一览研究新进展
本期话题:IBD,治疗,IL20,IL23,纳米医学,治疗反应,维生素D,临床试验
2023-10-31
调控肠菌,小分子抑制剂如何显身手?21页高分综述一文讲透
本期话题:小分子抑制剂,肠脑轴,类器官,大肠癌,熊猫,免疫调节,菌群移植,塑料,营养不良
2023-10-30
技术如何变革食品?《自然·综述》2文深度探讨
本期话题:基因编辑,机器人,食品政策,组合饮食,慢性疾病,DASH饮食,植物性饮食,GI,GL
2023-10-29
医学顶刊多文连发,消化道癌症临床研究再取新进展
本期话题:癌症筛查,药物研发,临床试验,结直肠癌,肝癌,胃癌,胰腺癌,环状RNA
2023-10-28
今日Science:破解人类肠内分泌细胞命运的调控密码
本期话题:肠内分泌细胞,类器官,肠道再生,脱落细胞,簇细胞,IBS,胆汁酸,胰岛素信号,黏液,药物递送
2023-10-27
Cell子刊19页综述详解:如何改造细菌创新癌症治疗?
本期话题:合成生物学,工程菌,噬菌体疗法,抗性淀粉,微生物生态学,菌群代谢物,口腔菌,益生菌
2023-10-26
钟超等Nature子刊新成果:脯氨酸如何调免疫抑肠炎
本期话题:ILC3,炭疽病,肠肺轴,屎肠球菌,益生菌,HIV,乳糜泻,饮食,过敏,辅酶Q10
2023-10-25
高分Cell子刊:肿瘤里的乳酸菌——改善疗效的新靶点?
本期话题:肿瘤菌群,大肠癌,TCR库,果糖,高糖饮料,microRNA测序,ctDNA,内窥镜,IBD
2023-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