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肠道白色念珠菌或导致重症新冠患者的持续性免疫激活

Nature Immunology [IF:30.5]
① 重症COVID-19(sCOVID-19)患者体内出现白色念珠菌(C.ab)等真菌抗体,肠道念珠菌过度生长及肠道真菌失调与sCOVID-19严重程度有关;② 肠道C.ab增加与中性粒细胞和钙卫蛋白水平升高有关,导致粒细胞祖细胞(GMP)转录特征改变和体内抗真菌免疫途径持续激活;③ C.ab定植小鼠感染新冠病毒后,肺部中性粒细胞及其胞外陷阱显著增加,抗真菌治疗或阻断IL-6受体可部分扭转;④ 托珠单抗可降低sCOVID-19患者C.ab抗体滴度、改善GMP转录特征。
【主编推荐语】多种涉及全身免疫激活的疾病与胃肠道真菌生态失调有关。重症新冠肺炎(sCOVID-19)患者也存在肠道菌群的改变,但这种改变是否持续性影响宿主免疫状况还不清楚。近日,Nature Immunology发表研究文章,发现sCOVID-19患者体内存在高滴度的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C.ab)抗体,而肠道C.ab通过升高血液和肺部中性粒细胞、持续改变粒细胞祖细胞转录特征而诱发持续的抗真菌免疫激活。作者还发现靶向IL-6受体的托珠单抗能够降低sCOVID19患者的C.ab 抗体,这种针对肠道真菌病原体的治疗策略或有助于控制sCOVID-19等炎症性疾病活跃期间的免疫过度激活。(@芥末)
Fungal microbiota sustains lasting immune activation of neutrophils and their progenitors in severe COVID-19
2023-10-23, doi:10.1038/s41590-023-01637-4

Cell:新冠病毒持续存在和血清素减少,可导致长新冠症状?

Cell [IF:64.5]
① 评估了多项临床研究和动物模型血液和粪便样本中长期新冠的影响,发现残留病毒会影响干扰素水平,减少胃肠道对色氨酸的吸收;② 相比康复者,长新冠患者循环中的血清素降低,血清素水平与患者症状严重程度负相关;③ 色氨酸吸收减少会引起血清素耗尽,导致迷走神经信号中断,进而产生多种长新冠症状(如记忆力减退、疲劳);④ 在动物模型中,通过使用5-羟色胺前体或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能够恢复血清素水平,从而逆转记忆障碍。
【主编推荐语】Covid-19急性期后遗症,也称为长新冠,是一个重大的全球健康挑战,其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尚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近日,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人员在Cell发表最新研究,系统揭示了新冠感染后出现的持续炎症导致长期神经症状的机制,指出病毒性炎症通过影响色氨酸吸收、降低血小板存储和增加血清素代谢酶的方式导致血清素缺乏。外周血清素减少会抑制迷走神经活性,导致海马体功能障碍和记忆损害。总之,本研究为针对预防和治疗长新冠神经认知症状提供了可能的靶点,值得关注。(@九卿臣)
Serotonin reduction in post-acute sequelae of viral infection
2023-10-16, doi:10.1016/j.cell.2023.09.013

工业化的人类肠道微生物群可能促进肠道炎症

Gut Microbes [IF:12.2]
① 与泰国农村人的微生物群定植相比,美国人的微生物群定植于无菌小鼠导致小鼠小肠固有层和上皮内腔室中先天样CD8+T细胞的积累增加;② TCRγδ和CD8αα T细胞在接受西方微生物群的小鼠中都显示出显著的增加,同时这种表型也与肠道粘液厚度的增加有关;③ 偶然的是,一组意外感染的小鼠证实了炎症反应升高和肠道粘液厚度增加之间的联系;④ 这些结果表明,西方相关的人类肠道微生物可引起促炎免疫反应。
【主编推荐语】移民到一个高度工业化的国家与代谢性疾病和微生物群组成的同步变化有关,但其潜在机制在人体研究中具有挑战性。近期发表于Gut Microbes的一项初步研究,评估了从美国(典型的低膳食纤维的西式饮食)和泰国农村收集的人类肠道微生物群对小鼠肠道黏膜和免疫系统的不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西化的人类肠道微生物群可能在促进肠道炎症中发挥作用。(@注册营养师陈彬林)
Industrialized human gut microbiota increases CD8+ T cells and mucus thickness in humanized mouse gut
2023-10-18, doi:10.1080/19490976.2023.2266627

Nature Reviews:mIBD精准医疗报告标准(综述)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IF:65.1]
① 基因学研究通过确定分子病因使单基因炎症性肠病(mIBD)患者可能获得基因型引导的精准医疗;② mIBD的治疗研究主要来源于回顾性观察性临床报告,缺乏前瞻性临床试验的疗效数据,多种治疗方法没有统一的结果报告标准,无法作为临床决策基础;③ mIBD患者的治疗目标应反映患者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和疾病特异性预后,传统IBD治疗目标也适用于mIBD患者;④ mIBD报告标准应包括遗传学、表型、肠道炎症、肠外疾病、治疗和不良事件等分子诊断参数。
【主编推荐语】炎症性肠病通常认为为多因素导致。但随着基因组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现在已经有研究认为单个基因缺失与IBD有着密切关系,这种由于单个基因变异而引起的IBD称之为mIBD。mIBD由于其病因为单基因变异引起,因此可以进行针对性较强的靶向精准治疗,且临床上已经有各种不同的靶向精准治疗应用于mIBD的治疗。但是,目前对于mIBD的精准治疗尚缺乏统一的标准或者明确的专家共识。近期一篇发表在Nature子刊,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上的专家建议,回顾了近年来mIBD的精准治疗临床实践,提出了关于mIBD精准治疗的拟议标准。(@Zhonghua)
Precision medicine in monogenic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proposed mIBD REPORT standards
2023-10-03, doi:10.1038/s41575-023-00838-4
胰岛素太高可促胰腺癌?高分Cell子刊揭示原因
本期话题:胰腺癌,胃癌,肿瘤肝转移,大肠癌,纳米医学,环状RNA,肿瘤疫苗,预后,肺癌
2023-11-06
如何推动饮食健康可持续发展?Lancet发出倡议
本期话题:可持续饮食,饮食模式,营养流行病学,钾,红肉,糖尿病,超加工食品,膳食脂肪,促炎饮食。
2023-11-05
10文聚焦:新方法新资源,助菌群研究更上一层楼
本期话题:生信,方法学,数据库,菌群成像,相对丰度,宏基因组,宏转录组,代谢组,因果推断,GWAS
2023-11-04
时间与量:如何用吃辅助疾病治疗?
本期话题:限时进食,周期性禁食,热量限制,BMP,肠上皮,细菌代谢,营养缺陷型细菌,微生物生态学
2023-11-03
膳食补充剂能改善痘痘吗?42项临床试验给出证据
本期话题:补充剂,痤疮,衰老,慢性肾病,疼痛,抗寄生虫免疫,微生物生态学,淀粉样原纤维,菌群代谢,生物材料
2023-11-02
10月,最值得看的30篇肠道健康文献!
2023年10月,根据“热心肠因子”计算的30篇必读文献。
2023-11-01
聚焦肠炎治疗:10文一览研究新进展
本期话题:IBD,治疗,IL20,IL23,纳米医学,治疗反应,维生素D,临床试验
2023-10-31
调控肠菌,小分子抑制剂如何显身手?21页高分综述一文讲透
本期话题:小分子抑制剂,肠脑轴,类器官,大肠癌,熊猫,免疫调节,菌群移植,塑料,营养不良
2023-10-30
技术如何变革食品?《自然·综述》2文深度探讨
本期话题:基因编辑,机器人,食品政策,组合饮食,慢性疾病,DASH饮食,植物性饮食,GI,GL
2023-10-29
医学顶刊多文连发,消化道癌症临床研究再取新进展
本期话题:癌症筛查,药物研发,临床试验,结直肠癌,肝癌,胃癌,胰腺癌,环状RNA
2023-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