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曦团队:自组装嵌合肽纳米颗粒防治全身细菌感染

Advanced Science [IF:17.521]
① 通过14碳烷基链和苯丙氨酸提供单体肽自组装驱动力,加入脯氨酸和聚乙二醇提高稳定性,加入赖氨酸破坏细菌细胞膜,制备出一种自组装嵌合肽纳米颗粒;② 体外实验表明,肽纳米颗粒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和良好生物相容性,且在蛋白酶及生理盐环境下稳定存在并具备抗菌活性;③ 体外抗菌实验发现,肽纳米颗粒通过破坏细胞膜和干扰细胞周期实现抗菌活性;④ 体内实验表明,肽纳米颗粒可通过杀菌和调节炎症治疗小鼠和仔猪细菌感染,无明显毒副作用。
【主编推荐语】这是近期发表在Advanced Science上的中国农业大学马曦及其团队的一份工作。通过理性设计合成了一种自组装嵌合肽纳米颗粒,具备肽和赖氨酸的抗菌活性,以及脯氨酸和聚乙二醇(PEG)对蛋白酶及高浓度盐环境的稳定性。他们发现PEG连接在远离或靠近肽链的疏水端赖氨酸侧链氨基上,都会表现出良好良好生物相容性、高浓度盐及蛋白酶稳定性,当PEG连接在末端的脯氨酸上时,盐稳定性较差。肽纳米颗粒在体内及体外均表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通过破坏细胞膜和干扰细胞周期来杀菌,同时可以调节宿主免疫,特别是中和炎症,以治疗或者预防小鼠和仔猪细菌感染,且不会导致耐药性产生。(@Johnson)
Designing Self-Assembling Chimeric Peptide Nanoparticles with High Stability for Combating Piglet Bacterial Infections
2022-03-13, doi:10.1002/advs.202105955

Cell子刊:两种免疫细胞有序分工,保护肠道抵御细菌感染

Immunity [IF:43.474]
① 检测ILC和T细胞来源的IL-22在鼠柠檬酸杆菌感染小鼠过程中的作用;② 在感染的肠上皮细胞(IEC)中,ILC来源的IL-22激活STAT3,在感染早期(3-6天)短暂抑制致病菌生长;③ 在感染后期(7-13天),T细胞来源的IL-22持续强烈激活包括结肠隐窝在内的IEC中的STAT3,诱导宿主保护性转录组程序表达(包括抗菌肽、中性粒细胞招募趋化因子和粘蛋白相关分子)并限制IFN-γ诱导的促炎基因;④ T细胞特异性IL-22缺失导致病原体侵袭隐窝,增加死亡率 。
【主编推荐语】IL-22有助于屏障部位的宿主保护,可由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细胞产生。Immunity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分泌IL-22的天然淋巴细胞(ILCs)和T细胞通过不同的肠上皮细胞激活模式,从而在早期和晚期保护肠粘膜:IL-22+ ILCs的作用仅限于表面的IEC,限制早期细菌定植,而招募到固有层的IL-22+ CD4 T细胞则靶向隐窝的肠上皮细胞,以抑制细菌向结肠隐窝的扩散。(@章台柳)
A nonredundant role for T cell-derived interleukin 22 in antibacterial defense of colonic crypts
2022-03-08, doi:10.1016/j.immuni.2022.02.003
延伸阅读: 【Medical Xpress】

IBD患者的小肠腺癌及神经内分泌瘤的风险升高

Annals of Oncology [IF:51.769]
① 纳入142,008名IBD患者,中位随访10年期间,共发生66例小肠腺癌及57例小肠神经内分泌瘤;② CD患者与UC患者的小肠腺癌标准化发病率(SIR,与一般人群相比)分别为8.3/10万人-年及2.0/10万人-年;③ 狭窄CD患者及小肠CD患者的小肠腺癌发病率最高,SIR分别为14.7/10万人-年及15.8/10万人-年;④ CD患者与UC患者的小肠神经内分泌瘤SIR分别为2.5/10万人-年及2.0/10万人-年。
【主编推荐语】Annals of Oncology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对超过14万名IBD患者进行10年左右的随访后发现,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小肠腺癌及神经内分泌瘤风险分别为一般人群的2倍及2倍,而克罗恩病(CD)患者的小肠腺癌及神经内分泌瘤风险分别为一般人群的8.3倍及2.5倍。考虑到较小的额外癌症风险,对IBD患者进行小肠癌症的主动监测可能并没有太高的成本效益。(@aluba)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nd risk of adenocarcinoma and neuroendocrine tumors in the small bowel
2022-03-08, doi:10.1016/j.annonc.2022.02.226

荟萃分析:近1/3的IBD患者合并NAFLD

Alimentary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 [IF:9.524]
① 本荟萃分析纳入来自18个不同国家的包含14947名参与者的共44项观察性研究,这些研究报道了≥50岁成年IBD患者的NAFLD患病率;② IBD患者的NAFLD总体患病率为30.7%,但存在地区差异,而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NAFLD总体患病率无显著差别(34% vs 28%);③ IBD患者同时罹患NAFLD的风险几乎是健康人的两倍(OR=1.96);④ IBD患者中,年龄较大和BMI较高与NAFLD风险增加有关;⑤ IBD合并NAFLD的患者中发生晚期肝纤维化的比例接近14%。
【主编推荐语】炎症性肠病(IBD)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较为常见,但两者的关联程度如何还不甚了解。近期发表于Alimentary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的一项荟萃分析发现,在世界范围内,多达三分之一的IBD患者合并有NAFLD,IBD患者发生NAFLD的风险是健康者的两倍。但本研究还无法明确阐明IBD患者NAFLD的较高患病率是否与内部生物学机制(如系统性炎症)或IBD的药物使用等有关,尚需进一步研究。(@注册营养师陈彬林)
Meta-analysis: Prevalence of, and risk factors for,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2022-03-11, doi:10.1111/apt.16879
长膘容易,想瘦难!高分期刊齐上阵,共话肥胖那些事
本期话题:肥胖,脂肪组织,局部热疗,儿童青少年,大肠癌,PD-L1,酸奶,嗅觉,硒
2022-03-21
代糖:究竟是减肥神器,还是甜蜜的陷阱?RCT一探究竟
本期话题:含糖饮料,甜味剂,膳食脂肪,胆固醇,竹叶衍生物,复合维生素,可可黄烷醇,进食时间,正念饮食
2022-03-20
预防高血压,蛋白质该怎么吃?1.2万中国人数据详细分解
本期话题:心血管代谢,膳食蛋白质,饮食-菌群互作,TMA,生酮,空气污染,麸质,神经酰胺,血脂,运动
2022-03-19
今日Cell双发:决战肠屏障!
本期话题:肠道黏液层,唾液酸化,艰难梭菌感染,胆汁酸,胃癌,泛素连接酶,大肠癌,纳米药物,中药,长寿
2022-03-18
今日Nature双发:聚焦菌群与免疫和IBD的亲密关系
本期话题:菌群-免疫互作,IBD,胆汁酸,真菌,猪,大肠癌,免疫治疗,心血管,生信
2022-03-17
不止于肠道:10文一览多点开花的益生菌临床研究
本期话题:益生菌,慢性便秘,癌症辅助治疗,压力,过敏,口服免疫治疗,哮喘,特应性皮炎,痤疮,龋齿,代谢,肠屏障
2022-03-16
2篇高分综述聚焦IBD药物研发前沿
本期话题:IBD治疗药物,S1P,TYK2,肠肝轴,SCFA,tuft细胞,胆囊免疫,尿路感染,合成聚糖,减肥手术
2022-03-15
9文聚焦:微生物组生信工具的“十八般武艺”
本期话题:生信,宏基因组,基因组组装,高通量,聚类,机器学习,信号肽,菌群组成,可视化
2022-03-14
高脂饮食乱代谢、伤肝肠,吃啥可助改善?
本期话题:必需氨基酸,芝麻酚,大蒜外泌体,花色素苷,北欧饮食,饮食模式,炸薯条,叶黄素,金银花
2022-03-13
复旦Cell子刊突破:“坏”菌群产物或助乳腺癌免疫治疗
本期话题:TMAO,乳腺癌,血癌,古菌,具核梭杆菌,大肠癌,生酮饮食,肉类,空气污染
2022-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