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星吟等Cell子刊:一种益生菌代谢物通过表观遗传调控,增强抗肿瘤免疫

Cell Metabolism [IF:31.373]
① 在多种小鼠模型中,服用益生菌菌株植物乳杆菌L168及其代谢物吲哚-3-乳酸(ILA),可改善肠道炎症、肿瘤生长和肠道菌群失调;② ILA通过增强IL12a增强子区域的H3K27ac富集和染色质可及性,加速树突状细胞中的IL12a生成,从而激发抗肿瘤的IFN-γ+ CD8+T细胞免疫;③ CD8+T细胞中,ILA可与染色质绝缘子蛋白CTCF互作,从而改变染色质可及性,抑制与胆固醇代谢有关的Saa3基因转录,降低细胞的胆固醇水平,增强肿瘤浸润的CD8+T细胞的功能。
【主编推荐语】此前研究表明,某些乳杆菌属细菌可在小鼠模型中发挥改善结直肠癌的作用,但其潜在的抗肿瘤免疫机制仍待阐释。南京医科大学刘星吟团队在Cell Metabolism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益生菌植物乳杆菌L168及其衍生代谢物吲哚-3-乳酸,可通过表观遗传学调控,促进CD8+ T细胞的抗肿瘤免疫,从而改善结直肠肿瘤的发生。(@mildbreeze)
Lactobacillus plantarum-derived indole-3-lactic acid ameliorates colorectal tumorigenesis via epigenetic regulation of CD8+ T cell immunity
2023-05-15, doi:10.1016/j.cmet.2023.04.015

中山大学:氧化应激基因表达、DNA甲基化和肠道菌群相互作用诱发克罗恩病

BMC Medicine [IF:11.15]
① 在6个数据集共817个氧化应激(OS)相关基因中筛选出438个OS相关差异表达基因(DEG)富集于克罗恩病(CD)患者肠上皮细胞;② 从血液组织中筛选出5个候选CD致病基因:BAD、SHC1、STAT3、MUC1和GPX3;③ 发现5个可能的肠道基因,其中3个参与基因-菌群的相互作用:MUC1, CD40和PRKAB1;④ 88.79%的DEG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独立多组学队列中被重复;⑤ 其中,MUC1-耐酸芽孢杆菌和PRKAB1-大肠埃希氏的成对关联与eQTL-mbQTL共定位一致。
【主编推荐语】氧化应激(OS)是克罗恩病(CD)的一个重要病理生理机制。OS相关基因可能受到环境因素、肠道炎症、肠道微生物群和表观遗传变化的影响。中山大学的冯瑞、陈旻湖和Hu Shixian合作在BMC Medicine发表文章,使用一种基于多组学汇总数据的孟德尔随机化(SMR)方法来确定CD中OS基因的假定因果效应和潜在机制。结果显示,导致CD的OS基因受DNA甲基化和宿主-微生物群相互作用的调节。这为开发合适的治疗干预措施和疾病预防的靶向功能研究提供了参考。(@章台柳)
Oxidative stress gene expression, DNA methylation, and gut microbiota interaction trigger Crohn’s disease: a multi-omics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study
2023-05-11, doi:10.1186/s12916-023-02878-8

吴浩+金玮等:慢性心衰患者肠菌代谢物及其常见合并症有何特征?

EMBO Molecular Medicine [IF:14.26]
① 采集260名心衰患者血清测定代谢物,相比血糖正常组,96种肠菌代谢物在心衰及其合并症组中显著改变,其中大多数可在两个独立队列中验证;② 心衰、T2D和慢性肾病间存在共有肠菌代谢物(如咪唑丙酸,ImP),且中国人群ImP水平是瑞典人群的3.3倍;③ 细胞实验证实ImP及5种代谢物可刺激心衰标志物-B型利钠肽编码基因NPPB的表达;④ 基于识别的18个代谢物构建评分,可有效预测心衰再住院和心血管死亡事件发生,且预测效果优于传统心衰风险评分。
【主编推荐语】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水平失调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包括心衰。近日,复旦大学吴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金玮及团队在EMBO Molecular Medicine发表最新研究,采集260名心衰患者血清测定代谢物,通过验证队列及细胞实验识别到咪唑丙酸等代谢物可能是刺激心衰标志物。总之,该研究揭示了靶向调控肠菌相关代谢物在治疗心衰及合并代谢性疾病中的重要潜力,值得关注。(@九卿臣)
Microbial metabolites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 and its common comorbidities
2023-05-08, doi:10.15252/emmm.202216928
如何攻克癌王?两顶刊聚焦胰腺癌研究最新突破与挑战
本期话题:胰腺癌,癌症疫苗,大肠癌,免疫治疗,腺瘤,胃癌,食管癌,空气污染,药物临床
2023-05-15
全民营养周开启!12文一览饮食营养新知
本期话题:间歇性禁食,心血管,坚果,多酚,维生素,老年人,癌症,即食谷物,牛奶,可食用昆虫
2023-05-14
Lancet两文详解:同一世界,同一健康!
本期话题:同一健康,饮食选择,新冠,抗生素耐药,生命早期,肠道真菌,危重病人
2023-05-13
今日Science:少吃或助长寿,饥饿感如何起作用?
本期话题:饥饿,衰老,长寿,脂肪酸,肠脑轴,吸烟,动物模型,神经,早产儿,母婴
2023-05-12
里程碑!今日Nature:拒绝依赖粪便,全肠采样胶囊来了
本期话题:采样工具,肠道多组学研究,益生菌,热量限制,菌群代谢物,塑料降解,小檗碱,生信,代谢图谱
2023-05-11
10文聚焦:肠菌和饮食如何影响心血管健康?
本期话题:心血管,心衰,丙酸咪唑,具核梭杆菌,房颤,口腔菌,饮食模式,个性化营养
2023-05-10
刘占举等Nature子刊:迄今最大规模的东亚IBD遗传研究
本期话题:IBD,免疫遗传学,CFB,免疫发育,菌群-免疫互作,新冠,干燥综合征,病原检测,艰难梭菌
2023-05-09
NEJM:转移性大肠癌治疗,再取新突破
本期话题:大肠癌,RCT,肝癌,肠肝轴,胃癌,瘤内菌群,饮食,纳米医学,细胞疗法
2023-05-08
Nature子刊:“管住嘴,迈开腿”改善糖尿病
本期话题:糖尿病,饮食,肥胖,饮食模式,膳食纤维,十字花科蔬菜
2023-05-07
10文聚焦:肠道与“第一”和“第二”大脑的亲密关系
本期话题:肠脑轴,肠神经系统,帕金森病,进食调控,抑郁,情绪,IBS,认知障碍,肠脑互作障碍,微塑料
2023-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