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胃肠道细菌抢夺膳食抗氧化剂的新机制

Cell [IF:64.5]
① 幽门螺杆菌(Hp)自身不生成低分子量硫醇(生命体必需的一类小分子抗氧化剂),但代谢组学分析表明Hp细胞内含有麦角硫因(EGT,一种源自饮食的低分子量硫醇);② Hp通过表达一种ABC转运体EgtUV,摄取宿主体内的EGT,从而抵抗中性粒细胞释放的氧化性抗菌物质次氯酸,为Hp提供定植优势;③ 肠道微生物中广泛存在EgtUV同系物,并能摄取EGT;④ 人类粪便菌群可以代谢EGT,部分菌群代谢EGT可产生三甲胺(疾病相关代谢物TMAO的前体分子)。
【主编推荐语】低分子量(LMW)硫醇是生命体(包括微生物)维持胞内氧化还原平衡所必需的一类小分子抗氧化剂,比如谷胱甘肽就是真核生物合成的LMW硫醇。然而,一些在宿主体内定植的细菌,包括胃部致病菌幽门螺杆菌(Hp),却缺乏LMW硫醇的生物合成途径。Hp如何在不生成LMW硫醇的情况下维持其胞内氧化还原平衡,其机理仍然不明。Cell最新发表了一项来自耶鲁大学团队的研究,发现Hp表达一种新型ABC转运体,并通过该转运体摄取宿主胃肠道中富含的一种来自饮食的LMW硫醇——麦角硫因(EGT),从而维持细菌自身的氧化还原稳态。进一步分析表明,这一机制可能在胃肠道细菌中普遍存在,且可能对宿主生理和健康造成影响。(@mildbreeze)
A microbial transporter of the dietary antioxidant ergothioneine
2022-11-07, doi:10.1016/j.cell.2022.10.008

中国药科大学:支链氨基酸积聚会影响缺血性卒中的发生?

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IF:7.3]
① 利用缺血/再灌注(I/R)、伪无菌和粪菌移植小鼠模型,评价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在缺血性卒中(IS)发生和治疗中的作用;② IS患者和I/R大鼠均有显著的支链氨基酸(BCAA)积聚,这与肠道菌群失调和IS发生发展密切相关;③ 瑞士乳杆菌和短乳杆菌被鉴定为受I/R模型和处理影响最大的物种,其定植表现出显著的神经保护活性,并可显著地减少BCAA的积累;④ BCAA的积聚通过激活AKT/STAT3/NF-kB信号通路,进而加重小胶质细胞诱导的神经炎症。
【主编推荐语】卒中(俗称“中风”)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的“四高”特点,由不同原因造成脑部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尽管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脑和肠道的双向交流与各种复杂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但目前关于肠道菌群对缺血性卒中(IS)风险的影响还很有限。近日,中国药科大学梁艳及团队在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发表最新研究,发现缺血/再灌注小鼠及IS患者会出现支链氨基酸(BCAA)积聚,瑞士乳杆菌和短乳杆菌是受IS影响最大的物种,其定植表现出显著的神经保护活性。BCAA的积聚会激活相关信号通路,加重小胶质细胞诱导的神经炎症。总之,该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在IS的发生中起关键作用,也为未来靶向菌群有效干预IS提供了新思路。(@九卿臣)
Aberrant BCAA Accumulation along the Microbiota-Gut-Brain Axis:Crucial Targets Affecting the Occurrence and Treatment of Ischemic Stroke
2022-10-01, doi:10.1111/bph.15965

国内团队:山药多糖或通过肠道菌群的发酵发挥抗炎作用

Food Chemistry [IF:8.8]
① 山药多糖(CYP)不能被体外模拟胃液消化,在模拟肠液中仅少部分分解;② 体外粪便发酵中,CYP被降解成游离的葡萄糖和甘露糖,并被肠道菌群利用生成乙酸、丙酸、丁酸等短链脂肪酸;③ CYP体外粪便发酵过程中,粪便中菌群多样性增加,菌群结构改善,双歧杆菌属和巨球型菌属相对丰度增加,志贺菌属相对丰度下降;④ 在Caco-2/Raw264.7细胞共培养的模拟肠炎模型中,CYP发酵产物显著抑制脂多糖诱导的炎症因子表达,恢复紧密连接蛋白表达。
【主编推荐语】多糖广泛存在人类的日常膳食中,大多数不能被胃肠道中的酶直接消化,而是进入大肠后被肠道共生菌利用。山药是广泛种植的根茎作物,具有丰富的药理活性。多糖是山药中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被认为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功能,但其在胃肠道内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张名位、中国农业科学院王凤忠及其团队近日在Food Chemistry发表最新研究文章,发现山药多糖及其肠道发酵产物通过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改善菌群结构、增加短链脂肪酸生成而发挥抗炎作用,或可用于辅助肠炎患者的抗炎治疗。(@芥末)
Gut microbial fermentation promotes the intestinal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of Chinese yam polysaccharides
2022-09-16, doi:10.1016/j.foodchem.2022.134003

黏液-细菌相互作用对ETEC致病性的影响及其与人体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

NPJ Biofilms and Microbiomes [IF:9.2]
① 利用TNO胃肠道模型模拟人类上胃肠道 (GI) 道的物理化学条件,发现粘蛋白能维持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生长,使其更好地应对GI压力,且ETEC对黏蛋白和分泌黏液的肠道细胞有趋向性;② Caco2/HT29-MTX单独/共培养模型中,粘液分泌细胞有利于ETEC黏附和毒力基因的表达,但不妨碍甚至促进IL-8的诱导;③ 在模拟的复杂肠道微生物背景下,粘膜表面不利于ETEC定植,而ETEC感染影响黏蛋白相关微生物群多样性。
【主编推荐语】肠道粘液层在人类健康中具有双重作用,即可维持肠道菌群稳定,也可做为抵抗肠道病原体的物理屏障,然而目前肠道病原体和粘液层间的关系尚未得到充分认识,尤其是对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致病性的影响。近日,发表在NPJ Biofilms and Microbiomes上的这篇文章,通过体外模拟人类消化环境,研究粘液微环境在ETEC菌株H10407病理生理学各个方面的影响,包括其存活、粘附、毒力基因表达、白细胞介素8的诱导以及与人类粪便菌群的相互作用。总之,本研究使用多靶点体外方法,支持粘液在ETEC病理生理学中发挥的主要作用,为新治疗策略的设计开辟了道路。(@圆圈儿)
Role of mucus-bacteria interactions in 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 (ETEC) H10407 virulence and interplay with human microbiome
2022-10-20, doi:10.1038/s41522-022-00344-6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肠道菌群有何特征?

Blood Advances [IF:7.5]
① 纳入102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PV)与42名健康人(HC),16S测序探究两组间肠道菌群差异;② PV患者肠道菌群α多样性更低,厚壁菌门和普雷沃氏菌属丰度显著降低,拟杆菌属丰度显著增高;③ 不同治疗组(干扰素、羟基脲、无治疗、干扰素联合鲁索利替尼)患者菌群组成也存在差异,相比干扰素治疗组,无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患者肠道中拟杆菌属丰度更高;④ 相比其他治疗组,接受干扰素治疗患者肠道拟杆菌属丰度较低,其菌群结构与HC更相似。
【主编推荐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简称真红),是一种造血干细胞疾病,以JAK2V617F突变或JAK2 12号外显子突变导致的红系增生为主伴有粒系和巨核系均增生为主要特征的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肠道菌群已经报道和多种疾病有关,但目前关于探究PV患者肠道菌群特征的研究仍很有限。近日,丹麦研究人员在Blood Advances发表最新研究,通过比对102例PV患者与42名健康人肠道菌群,发现PV患者alpha菌群多样性以及厚壁菌门和普雷沃氏菌属丰度较低。此外,不同治疗方式(干扰素、羟基脲、无治疗、干扰素联合鲁索利替尼)对PV菌群组成也有影响,相比其他治疗组,接受干扰素治疗患者肠道拟杆菌属丰度较低,其菌群结构与HC更相似。总之,该研究为揭示PV患者菌群特征奠定了基础,也为未来通过靶向肠道菌群干预PV提供了新思路。(@九卿臣)
The Gut Microbiota in Patients with Polycythemia Vera is Distinct from that of Healthy Controls and Varies by Treatment
2022-10-19, doi:10.1182/bloodadvances.2022008555
首医团队:感染率90%的EB病毒,如何促进大肠癌?
本期话题:EB病毒,肿瘤分子图谱,术后感染,转移性结直肠癌,憩室病,精神疾病,胰腺癌,素食
2022-11-07
解析衰老之谜,寻觅抗老新方!12文聚焦研究前沿
本期话题:衰老,人体菌群,骨骼肌,肠道通透性,花色素苷,辟谷精,遗传学,PD-1/PD-L1,生活方式
2022-11-06
1.2万人随访20年:潘安等解析饮食与健康老龄化的关系
本期话题:饮食与健康,老龄化,促炎饮食,喝茶,饮酒,营养流行病学,蔬菜,未加工红肉
2022-11-05
31分Cell子刊:深度解析人类小肠菌群的动态变化
本期话题:小肠菌群,选择性消化道去污,肠-肌肉轴,群体感应,致病菌,细菌代谢,TMAO
2022-11-04
郭春君等Nature突破:膳食纤维调控免疫的新机制
本期话题:膳食纤维,2型炎症,类风湿性关节炎,压力,疾病诊断,胆汁酸,结肠炎,心血管,细菌定植
2022-11-03
今日Cell双发:婴儿肠道菌群+国内肠脑轴研究,再获新突破!
本期话题:长双歧杆菌,肠脑轴,抑郁,人参皂苷,进食调控,肠肾轴,T1D,类风湿性关节炎,寄生虫,肥胖
2022-11-02
10月,最值得看的35篇肠道健康文献!
2022年10月,根据“热心肠因子”计算的35篇必读文献。
2022-11-01
Nature背靠背:如何更好地理解大肠癌肿瘤异质性?
本期话题:肿瘤异质性,演化,脂质,结直肠癌,SIRT5,胰腺癌,纳米药物,胃癌/食管癌,抗肿瘤免疫,早老蛋白
2022-10-31
植物性ω-3脂肪酸是否有益心衰?27分研究提供新证据
本期话题:ω-3脂肪酸,维生素D,微量元素,蔗糖,低碳水饮食,杏仁,鱼,饮食汞,医用定制餐
2022-10-30
聚焦IBS:一种细菌产物或为治疗打开新思路
本期话题:IBS,细菌脂肽,内源性大麻素,遗传,饮食干预,疾病亚型,肠道菌群,经皮穴位电刺激,美沙拉嗪,薄荷油,FMT
2022-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