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压力大,易肠炎?肠神经系统要背锅

Cell [IF:66.85]
① 慢性压力加重小鼠肠道炎症,肠神经系统起关键介导作用;② 心理压力相关的长期糖皮质激素水平升高,促使肠神经胶质细胞产生一个炎症亚群,其通过分泌细胞因子CSF1促进单核细胞招募,后者生成TNF加剧肠道炎症;③ 糖皮质激素还使肠神经元中TGF-β2表达升高,致使不成熟的前体样神经元增多、成熟的氮能神经元和胆碱能神经元减少,从而引起肠道运动障碍;④ 在IBD患者群中验证了心理状态、肠道炎症和肠道运动障碍之间的联系。
【主编推荐语】心理健康影响身体的炎症反应,在炎症性肠病(IBD)中尤为明显——心理压力与疾病发作的加剧有关。Cell最新发表的这项研究探索了肠神经系统在该现象中的介导作用,发现心理压力相关的糖皮质激素水平长期升高,可诱导促炎的肠神经胶质细胞亚群,并引起肠神经元表型改变,从而加剧肠道炎症、引发肠道运动障碍。这些发现说明,肠神经系统是心理压力和肠道炎症之间的中转站,并提示压力管理可以作为IBD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mildbreeze)
The enteric nervous system relays psychological stress to intestinal inflammation
2023-05-25, doi:10.1016/j.cell.2023.05.001

超加工食品吃太多易导致抑郁症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IF:6.533]
① 纳入MCCS研究中23299名参与者数据,通过食物频率问卷及十项凯斯勒心理困扰量表,评估超加工食品摄入与心理困扰升高的相关性;② 在能量调整后的超加工食品摄入量后,与最低四分位数相比,最高四分位数的参与者心理压力升高几率增加了1.14倍;③ 调整社会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和健康相关行为后,相比摄入量最低参与者,超加工食品摄入量最高参与者的心理困扰几率增加1.23倍;④ 暂无发现性别、年龄和体重指数与超加工食物摄入存在相关性。
【主编推荐语】超加工食品是商业制备的方便食品,几乎不含完整食品成分,缺乏必需的营养成分,并且通常含有各种形式的糖、垃圾脂肪(精炼植物油)、化学成分、添加剂、色素等。先前的研究发现,超加工食品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如人造甜味剂和乳化剂,与大脑变化、炎症增加和新陈代谢改变有关,且荟萃分析结果显示超加工食品与抑郁和焦虑症有关,但仍缺少超加工食品与抑郁症之间的纵向研究结果。近期发表于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上的研究,研究了长期摄入超加工食品与抑郁症指标心理困扰之间的关系,发现长期超加工食品摄入量较高与心理困扰升高有关。(@RZN)
High ultra-processed food consumption is associated with elevate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s an indicator of depression in adults from the Melbourne Collaborative Cohort Study
2023-05-04, doi:10.1016/j.jad.2023.04.124
延伸阅读: 【Medical Xpress】

国内团队:FMT或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Journal of Autoimmunity [IF:14.511]
① 纳入20名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进行为期12周的单臂临床试验,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口服来自健康捐赠者的胶囊化粪菌;② FMT耐受性良好,除短暂的胃肠道症状外,没有记录到严重的不良反应;③ 42.12%患者达到了主要终点SLE反应指数4,疾病活动指数、尿蛋白水平和血清抗dsDNA滴度显著下降;④ FMT显着改善患者肠道菌群,同时上调SCFAs含量;⑤ FMT治疗SLE需要考虑适应症、给药前筛查、FMT中监测以及合理的递送途径和给药方案等多方面因素。
【主编推荐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自身抗体的存在会导致多器官损伤。临床表现的巨大异质性以及复杂的潜在发病机制阻碍了SLE治疗的发展,至今还没有发现具有明确和普遍效果的特定药物。已有文献表明肠道菌群紊乱与SLE的发生发展有关。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研究所赵明、陆前进及团队在Journal of Autoimmunity发表最新文章,该团队开展了一项单臂临床试验,探究粪菌移植治疗SLE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ZN)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What we learnt from the explorative clinical trial
2023-05-11, doi:10.1016/j.jaut.2023.103058

国内团队Science子刊:蜡样芽孢杆菌溶素破坏肠屏障的新机制

Science Signaling [IF:9.517]
① 从人类粪便样本中分离鉴定出损害小鼠肠道屏障功能的蜡样芽孢杆菌;② 蜡样芽胞杆菌通过分泌溶素Bc-5破坏肠上皮紧密连接,从而损害小鼠肠道屏障的完整性;③ Bc-5可增加肠上皮细胞中膜锚定蛋白CD59和纤毛/鞭毛相关蛋白100(CFAP100)的产生;④ CFAP100过表达促进肠上皮细胞中微管聚合,导致微管解体及紧密连接和粘附连接损伤;⑤ CFAP100增加依赖于CD59及PI3K-AKT信号激活。
【主编推荐语】蜡样芽孢杆菌不仅引起呕吐或腹泻病,也可引起皮肤感染和菌血症,其致病依赖于针对胃和肠上皮细胞的各种毒素的产生。近日,山东师范大学周军、刘敏团队联合山东大学杨云帆团队在Science Signaling上发表文章,发现蜡样芽孢杆菌毒素溶素通过CFAP100诱导微管解体,破坏肠上皮屏障,因此靶向溶素或CFAP100可有助于预防蜡状芽孢杆菌相关肠道疾病和全身感染。(@圆圈儿)
The Bacillus cereus toxin alveolysin disrupts the intestinal epithelial barrier by inducing microtubule disorganization through CFAP100
2023-05-16, doi:10.1126/scisignal.ade8111

国内团队Nature子刊:高效去除肠道中的尿毒症毒素前体

Nature Communications [IF:17.694]
① 本研究设计并制备了一种绿色可拓展制备的超微孔烯烃连接的共价有机骨架材料(NKCOF-12),作为吲哚在体内的选择性吸附剂;② NKCOF-12具有良好的胃肠道液体稳定性、较高的吸附效率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③ NKCOF-12可对肠内吲哚进行高效和选择性去除,显著降低体内的血清吲哚酚硫酸盐水平,而吲哚酚硫酸盐是尿毒症毒素,不能通过透析去除;④ NKCOF-12对吲哚的选择性去除效果显著高于临床上使用的商业吸附剂AST-120。
【主编推荐语】吲哚基硫酸酯是由吲哚合成的一种蛋白质结合的尿毒症毒素,不能通过血液透析方法有效去除,因此成为慢性肾脏疾病进展的关键危险因素。天津中医药大学的李遇伯和南开大学的陈瑶团队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文章,设计并制备了一种绿色可拓展制备的超微孔烯烃连接的共价有机骨架材料(NKCOF-12)。NKCOF-12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毒性风险低,具有良好的体内生物相容性,无副作用,可通过非透析策略有效降低体内血清硫酸吲哚酚水平。(@章台柳)
Efficient selective removal of uremic toxin precursor by olefin-linked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for nephropathy treatment
2023-05-16, doi:10.1038/s41467-023-38427-3

国内团队:发酵食品是生物合成基因簇和次级代谢产物的储存库

Microbiome [IF:16.837]
① 纳入来自4大洲的15种食品发酵类型,从共367个样本的宏基因组测序数据中得到653个细菌宏基因组组装基因组(MAG);② 发酵食品中微生物和生物合成基因簇(BGC)存在栖息地特异性;③ 在MAG中检测到2334个次级代谢物的BGC,其中包括1003个新型BGC;④ 芽孢杆菌科、链球菌科、链霉菌科、短杆菌科和乳杆菌科含有高丰度的新型BGC;⑤ 与其他生态系统相比,发酵食品中具有独特的BGC;⑥ 生物活性分析表明发酵食品具有强大的抗菌活性潜力。
【主编推荐语】微生物的生物合成基因簇(BGC)能够编码具有生物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它可以在微生物-微生物和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发酵食品被认为对人体健康有益,然而全球食品发酵中次级代谢物的生物合成潜力的多样性和分布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未知。江南大学吴群教授团队在Microbiome发表最近文章,通过宏基因组学分析对全球发酵食品中的BGC进行了大规模和全面的调查,研究表明发酵食品是尚未开发的BGC和具有生物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的储存库,这项研究将有助于阐明发酵食品对健康有益的潜力,并提示从发酵食品中开发新型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发展前景。(@RZN)
Metagenomics reveals the habitat specificity of biosynthetic potential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 in global food fermentations
2023-05-20, doi:10.1186/s40168-023-01536-8
延伸阅读: 【醉美生工】
肠道宏基因组数据如何泄露宿主遗传信息?
本期话题:宏基因组,免疫耐受,癌症治疗,幽门螺杆菌,益生菌,肥胖,草药,肠-皮肤轴
2023-05-25
促长寿,百岁老人的肠道病毒组有何助益?
本期话题:百岁老人,肠道病毒组,IBD,肠脑轴,生命早期,生殖,结肠发酵,因果关联,口腔菌群,生信
2023-05-24
郑浩团队2文聚焦:蜜蜂肠菌工程化及调控技术取得新突破!
本期话题:蜜蜂,工程菌,蚊子,恒河猴,菌群-药物互作,生物利用度,术后谵妄,减肥手术,移民,生信工具
2023-05-23
重磅呈现!2023肠道大会Protein & Cell微生物组综述专刊
本期话题:免疫原性分子,小胶质细胞,蚊媒疾病,营养流行病学,R包,神经发育,母婴,粘膜免疫,工程菌,菌群代谢
2023-05-19
微生物如何影响抗肿瘤免疫?今日Nature再添新证
本期话题:抗肿瘤免疫,肠道真菌,肿瘤菌群,胞外囊泡,Akk菌,细菌酶,白藜芦醇,小檗碱,化疗副作用
2023-05-18
菊粉如何调节肠上皮和肠干细胞?
本期话题:肠干细胞,肠上皮,隐窝,平滑肌,细胞因子,寄生虫,菊粉,成纤维细胞,基质细胞
2023-05-17
刘星吟等Cell子刊:益生菌代谢物调控表观遗传,改善抗肿瘤免疫
本期话题:抗肿瘤免疫,益生菌,肠菌代谢物,衰老,免疫细胞,肠道免疫,IBD,真菌,心衰,食物过敏
2023-05-16
如何攻克癌王?两顶刊聚焦胰腺癌研究最新突破与挑战
本期话题:胰腺癌,癌症疫苗,大肠癌,免疫治疗,腺瘤,胃癌,食管癌,空气污染,药物临床
2023-05-15
全民营养周开启!12文一览饮食营养新知
本期话题:间歇性禁食,心血管,坚果,多酚,维生素,老年人,癌症,即食谷物,牛奶,可食用昆虫
2023-05-14
Lancet两文详解:同一世界,同一健康!
本期话题:同一健康,饮食选择,新冠,抗生素耐药,生命早期,肠道真菌,危重病人
2023-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