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兆祥+贾伟+方晓东:梭状芽胞杆菌促进IBS-D患者的胆汁酸排泄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IF:19.456]
① 收集290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及89名健康人的粪便进行分析,发现24.5%的IBS-D患者粪便总胆汁酸分泌过多;② 粪便中胆汁酸转化细菌的组成发生变化,梭状芽胞杆菌的增加与粪便胆汁酸水平及血清C4水平的升高相关,并与血清FGF19浓度的降低相关;③ 给小鼠定殖富含梭状芽胞杆菌的IBS-D患者粪菌或Clostridium scindens,可增加血清C4及肝脏结合型胆汁酸,降低回肠FGF19表达,万古霉素清除梭状芽胞杆菌则可导致相反结果。
【主编推荐语】过多的粪便胆汁酸被认为是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发病机制之一。来自香港浸会大学的卞兆祥团队、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的贾伟团队及广州中医药大学的方晓东团队合作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IBS-D患者的肠道菌群中,梭状芽胞杆菌的丰度增加,且与粪便胆汁酸水平增加相关。在小鼠中定殖梭状芽胞杆菌,可增加肝脏中的结合型胆汁酸水平,提示富含梭状芽胞杆菌的菌群促进了IBS-D患者的胆汁酸排泄。(@aluba)
A Clostridia-rich microbiota enhances bile acid excretion in 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2019-12-09, doi:10.1172/JCI130976

贾伟+李后开:肠道菌群-胆汁酸-脑轴可能参与阿尔茨海默病和肝性脑病

Medicinal Research Reviews [IF:12.388]
① 胆固醇稳态失衡及其在脑内过度积累,参与淀粉样蛋白(Aβ)生成途径,促进阿尔茨海默症(AD)和肝性脑病(HE);② 肝脏消耗胆固醇生成胆汁酸(BA),肠道菌群可转化和代谢BA,从而影响血液和大脑BA谱,BA组成及其脑内受体活化的变化参与疾病进展;③ AD和HE患者的肠道菌群改变,菌群失调还可通过增加肠道通透性、诱导神经炎症、促进Aβ沉积等机制,诱发疾病;④ 靶向肠道菌群‐BA‐脑轴,调整菌群的组成和功能或是抗AD/HE的新策略。
【主编推荐语】Medicinal Research Reviews近期发表了由夏威夷大学癌症中心贾伟与上海中医药大学李后开等人主笔的专家观点文章,结合最新的研究发现,阐述了阿尔茨海默病(AD)和肝性脑病(HE)中的肠道菌群失调、胆汁酸和胆固醇代谢紊乱的作用,提出菌群相关的胆汁酸稳态失衡可能在机制上参与了AD和HE的疾病进展,因此靶向肠道菌群-胆汁酸-脑轴或是防治AD和HE的新思路。(@mildbreeze)
Expert insights: The potential role of the gut microbiome‐bile acid‐brain axi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Alzheimer's disease and hepatic encephalopathy
2019-12-05, doi:10.1002/med.21653

Nature子刊:饮食中的糖类如何调控致病菌感染

Nature Microbiology [IF:30.964]
① 在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及鼠柠檬酸杆菌等致病菌感染初期,半乳糖醛酸可作为碳源促进致病菌的扩增,并降低LEE基因的表达;② LEE基因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及鼠柠檬酸杆菌的毒力岛,其中包含了编码3型分泌系统(T3SS)的基因;③ 随着感染进程的持续,在缺失半乳糖醛酸作为碳源的情况下,转录因子ExuR可直接激活LEE基因的表达,促进致病菌的组织粘附,以进一步导致结肠炎症。
【主编推荐语】饮食中的果胶可被肠道中的多形拟杆菌代谢成为半乳糖醛酸,后者可作为致病菌的碳源。Nature Microbi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揭示了在以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及鼠柠檬酸杆菌为代表的致病菌中,半乳糖醛酸仅在初期作为碳源促进致病菌的扩增,而转录因子ExuR在感染后期通过促进LEE基因岛的激活,促进致病菌的组织粘附以引发结肠炎。(@aluba)
Diet-derived galacturonic acid regulates virulence and intestinal colonization in enteroha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 and Citrobacter rodentium
2019-12-23, doi:10.1038/s41564-019-0641-0

Nature子刊:活体成像在细胞层面看清小鼠结肠内的动态变化

Nature Communications [IF:17.694]
① 开发了一种用于小鼠结肠成像的活体窗口方法,用铁磁支架从结肠下方来支持和稳定要成像的肠段;② 这种方法可对结肠同一部位进行长时间活体成像,最大程度地减少运动伪影,还能防止结肠阻塞以尽可能延长小鼠生命;③ 利用此技术可以对小鼠结肠中荧光标记的干细胞、免疫细胞、细菌和肠腔内容物进行活体成像;④ 在模型小鼠中通过钙成像来实时成像神经活动,表明骶神经电刺激可以激活结肠神经元。
【主编推荐语】活体内显微技术可以在动物中以单细胞分辨率观察动态过程,但受限于结肠的自主运动,以及容易引起结肠梗阻,这种技术一直无法在结肠中应用。Nature Communications近期报道了一种新方法,可解决小鼠结肠活体成像时的上述问题,能实现对在若干天内对小鼠结肠同一部位在细胞层面进行一系列的活体成像,可用于研究结肠内的多种生理过程。(@mildbreeze)
An intravital window to image the colon in real time
2019-12-11, doi:10.1038/s41467-019-13699-w
延伸阅读: 【Medical Xpress】
12月,最值得看的30篇肠道健康文献!
本期话题:2019年12月,根据“热心肠因子”计算的30篇必读文献。
2020-01-01
进食如何调控肠道免疫细胞功能?
话题:ILC3,生物钟,炎症性疾病,高血压,PBC,肠道干细胞,口服耐受,强直性脊柱炎。
2019-12-31
北肿团队Gut发文:幽门螺杆菌感染促胃癌,与胃部菌群失调有啥关系?
话题:胃癌,Hp根除术,结直肠癌,维持治疗,康复训练,FIT,IF1,整合素,医保政策。
2019-12-30
《柳叶刀》专题:解决营养不良的新方向
话题:营养不良,营养不足,超重,肥胖,健康饮食,维生素,花青素。
2019-12-29
益生菌研究:干酪乳杆菌Zhang & 植物乳杆菌P-8
话题:聚焦干酪乳杆菌Zhang和植物乳杆菌P-8的临床和畜牧业研究。
2019-12-28
《自然》:菌群代谢物调控肠道免疫的新机制
话题:胆汁酸,GDF15,二甲双胍,代谢,FGF21,ω-3脂肪酸,AI,疾病诊断。
2019-12-27
关注皮肤菌群,关爱皮肤健康
话题:皮肤菌群,痤疮,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皮肤免疫,菌群-免疫互作,菌群功能性状。
2019-12-26
增强活菌口服疗法,或有简单新方法
话题:药物递送,酒精性脂肪肝,鼻菌群,猪,硝酸盐,肠道抗性组,菌群内互作,微生物组中心。
2019-12-25
《自然综述》年度回顾:炎症性肠病中的宿主-菌群互作
话题:IBD专题,宿主-菌群互作,流行病学,降阶梯治疗,个性化医疗,基因突变,预后。
2019-12-24
纳米技术干预菌群,癌症治疗新方向
话题:纳米技术,菌群,结直肠癌,癌症转移,筛查,肝癌,胰腺癌,幽门螺杆菌,胃癌。
2019-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