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宏伟团队:肠菌细胞壁的免疫原性分子(综述)

Protein & Cell [IF:15.328]
① 源自肠道细菌细胞壁的免疫原性分子肽聚糖和脂质相关分子等,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在健康和疾病中塑造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② 肽聚糖及其衍生物通过与细胞内固有免疫受体NOD1/2结合,调节宿主免疫和炎症反应;③ 肠菌细胞壁衍生的脂质相关分子(糖脂类、磷酯类等)可通过调节细胞外固有免疫受体(如TRLs)介导的通路或特异性T细胞群,调节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④ 仅一小部分肠道共生菌衍生的免疫活性物质被探索过。
【主编推荐语】在宿主-肠道菌群之间,来自肠道共生细菌的细胞壁衍生分子在训练和重塑宿主免疫反应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中科院微生物所刘宏伟团队在在Protein & Cell 2023肠道大会微生物组专刊中发表综述文章,聚焦肽聚糖和脂质相关分子等肠菌细胞壁衍生的免疫源性分子,总结了其结构特征、免疫反应和基本机制。肠菌细胞壁衍生的成分或可作为治疗感染和免疫疾病的重要药物来源。(@mildbreeze)
Immunogenic molecules associated with gut bacterial cell walls: chemical structures, immune-modulating functions, and mechanisms
2023-04-04, doi:10.1093/procel/pwad016

段丽萍团队:肠脑互作障碍中,肠道菌群如何与小胶质细胞的互作?(综述)

Protein & Cell [IF:15.328]
① 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 “哨兵”,可与肠道菌群互作,共同参与肠脑互动障碍的发生,尤其是肠易激综合征(IBS);② 肠道微生物可影响小胶质细胞的发育、成熟和功能,并从免疫、内分泌和神经通路影响IBS中的小胶质细胞;③ 小胶质细胞可通过潜在的HPA轴、传入和传出神经通路、精神障碍等机制影响肠道菌群;④ 开发益生菌和益生元等微生态制剂和小檗碱等植物药,研究人脑-肠-菌群互作和小胶质细胞影响肠道菌群的机制,是未来研究方向。
【主编推荐语】肠道微生物群和小胶质细胞在脑-肠互作障碍中有潜在作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段丽萍团队在Protein & Cell 2023肠道大会微生物组专刊中发表综述文章,重点讨论了肠道菌群和小胶质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在以肠易激综合征为代表的肠脑相互作用障碍中的作用和基本机制,以及相应的临床应用前景,并强调其在治疗精神疾病共病者的肠脑相互作用障碍中的潜力。(@mildbreeze)
“Sentinel or accomplice” — gut microbiota and microglia cross-talk in disorders of gut-brain interaction
2023-04-19, doi:10.1093/procel/pwad020

郑钜圣团队:营养-菌群流行病学助力营养、菌群和健康研究,推动精准营养(综述)

Protein & Cell [IF:15.328]
① 食物种类、营养及饮食模式塑造宿主的肠道、口腔、阴道和母乳菌群,菌群反过来影响宿主和后代健康;② 菌群代谢物是饮食、菌群和宿主健康间的串扰中的重要中间产物,调节宿主代谢、免疫、神经等功能;③ 营养-菌群流行病学发现了许多菌群及其代谢组的饮食干预方式和疾病预防靶点,为理解饮食与疾病的关联机制提供了新视角;④ 肠菌可预测宿主对特定饮食反应的个体间差异,基于肠菌的精准营养为在个体水平上进一步控制和治疗疾病提供了希望。
【主编推荐语】饮食和营养对人类微生物组有很大影响,并与微生物组,特别是肠道微生物组相互作用,调节各宿主疾病和健康。微生物组的研究也将营养领域引向了一个更为综合的方向,成为精准营养这一新兴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湖大学郑钜圣团队在Protein & Cell 2023肠道大会微生物组专刊中发表综述文章,总结了营养-菌群流行病学领域的最新成果,讨论了饮食、营养、微生物组及其代谢产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随后回顾了基于微生物组的精准营养研究的进展,并介绍了营养-菌群流行病领域目前的局限性、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芥末)
Nutri-microbiome epidemiology, an emerging field to disentangle the interplay between nutrition and microbiome for human health
2023-04-26, doi:10.1093/procel/pwad023

刘永鑫+袁军等:如何用好R进行微生物组分析?(综述)

Protein & Cell [IF:15.328]
① 共整理324个用于微生物组分析的常用R包,并按照应用类别(多样性、差异性、生物标志物、相关性网络、功能预测等)进行分类;② 对用于微生物组分析的集成R包(phyloseq, microbiome、MicrobiomeAnalystR、Animalcules、microeco、amplicon)进行了系统地分类,并总结了其优点和局限性;③ 全面回顾了用于微生物组分析的R包,总结了大部分常见的微生物组分析内容,并形成了最适合微生物组分析的管线,所涉及代码已附于GitHub。
【主编推荐语】如何从众多R包中选择合适、高效、便捷、易学的工具,是微生物组研究者面临的难题。中国农科院刘永鑫、南京工业大学袁军与团队在Protein & Cell 2023肠道大会微生物组专刊中发表综述文章,系统地梳理了R包在微生物组研究中的应用,为今后开发更好的微生物组工具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参考。本文干货很多,推荐专业人士学习参考。(@mildbreeze)
The best practice for microbiome analysis using R
2023-05-02, doi:10.1093/procel/pwad024

王汉杰+刘培源等:在肠道中生产和释放肿瘤纳米疫苗的口服工程菌

Biomaterials [IF:15.304]
① 利用合成生物学构建了一种群感裂解释放纳米疫苗的工程菌,通过海藻酸钠/壳聚糖水凝胶包裹,在胃肠道中可提高存活率;② 在群感裂解回路控制下,工程菌在肠道环境会发生周期性震荡裂解,实现纳米疫苗(BMC-AH1-A5)的累积释放;③ 相比细菌微室,BMC-AH1-A5可激活抗原提呈细胞,激活CD4+T和CD8+T细胞,从而杀伤肿瘤细胞;④ 通过构建皮下肿瘤模型,工程菌在体内会生产并释放纳米疫苗,激活肠系膜淋巴结和脾脏免疫细胞,抑制皮下肿瘤生长。
【主编推荐语】目前,由于胃肠道转运过程中存在各种酶和胃酸刺激,口服蛋白疫苗的生物活性大大降低,限制了其治疗效果。近日,天津大学王汉杰、刘培源及团队在Biomaterials发表最新研究,设计了一种可编程的口服工程菌水凝胶,用于肠道原位生产和释放肿瘤纳米疫苗,性能较好。总之,该研究为口服蛋白疫苗的生物医学应用提供了新思路,值得关注。(@九卿臣)
A programmable oral bacterial hydrogel for controllable production and release of nanovaccine for tumor immunotherapy
2023-05-09, doi:10.1016/j.biomaterials.2023.122147
延伸阅读: 【高分子科技】

国内团队:肠菌可将无机碳纳米材料发酵成内源有机代谢物

PNAS [IF:12.779]
① 肠道菌群能够降解单壁碳纳米管和氧化石墨烯两种人工合成碳纳米材料,当其口服暴露后,肠道中乙酸和丁酸等短链脂肪酸含量明显升高;② 通过建立氧化石墨烯同位素代谢流示踪新方法,发现13C-氧化石墨烯降解后可通过13C-丙酮酸途径生成13C-丁酸;③ 己糖激酶、丙酮酸激酶、丙酮酸脱氢酶和丁酸激酶等多种关键微生物代谢酶参与了碳纳米材料发酵生成丁酸的过程;④ 通过微生物测序发现产丁酸菌是利用碳纳米材料生成丁酸的优势菌种。
【主编推荐语】由于其独特和多样的性质,碳基纳米材料已被应用于各种领域,部分研究发现碳基纳米材料可能对生物体有不利影响,但其在肠道中的降解、转化和生物利用仍不清楚。近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的陈春英及团队在PNAS上发表最新研究,通过稳定同位素13C骨架标记与代谢流同位素示踪法,揭示了碳纳米材料从源端-中端-终端的代谢全流程,突破传统微生物只能利用碳水化合物合成有机丁酸分子的认知。总之,该研究为探究碳纳米材料提供了新的应用价值,为相关研究指明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值得关注。(@九卿臣)
A new capacity of gut microbiota: Fermentation of engineered inorganic carbon nanomaterials into endogenous organic metabolites
2023-05-08, doi:10.1073/pnas.2218739120
微生物如何影响抗肿瘤免疫?今日Nature再添新证
本期话题:抗肿瘤免疫,肠道真菌,肿瘤菌群,胞外囊泡,Akk菌,细菌酶,白藜芦醇,小檗碱,化疗副作用
2023-05-18
菊粉如何调节肠上皮和肠干细胞?
本期话题:肠干细胞,肠上皮,隐窝,平滑肌,细胞因子,寄生虫,菊粉,成纤维细胞,基质细胞
2023-05-17
刘星吟等Cell子刊:益生菌代谢物调控表观遗传,改善抗肿瘤免疫
本期话题:抗肿瘤免疫,益生菌,肠菌代谢物,衰老,免疫细胞,肠道免疫,IBD,真菌,心衰,食物过敏
2023-05-16
如何攻克癌王?两顶刊聚焦胰腺癌研究最新突破与挑战
本期话题:胰腺癌,癌症疫苗,大肠癌,免疫治疗,腺瘤,胃癌,食管癌,空气污染,药物临床
2023-05-15
全民营养周开启!12文一览饮食营养新知
本期话题:间歇性禁食,心血管,坚果,多酚,维生素,老年人,癌症,即食谷物,牛奶,可食用昆虫
2023-05-14
Lancet两文详解:同一世界,同一健康!
本期话题:同一健康,饮食选择,新冠,抗生素耐药,生命早期,肠道真菌,危重病人
2023-05-13
今日Science:少吃或助长寿,饥饿感如何起作用?
本期话题:饥饿,衰老,长寿,脂肪酸,肠脑轴,吸烟,动物模型,神经,早产儿,母婴
2023-05-12
里程碑!今日Nature:拒绝依赖粪便,全肠采样胶囊来了
本期话题:采样工具,肠道多组学研究,益生菌,热量限制,菌群代谢物,塑料降解,小檗碱,生信,代谢图谱
2023-05-11
10文聚焦:肠菌和饮食如何影响心血管健康?
本期话题:心血管,心衰,丙酸咪唑,具核梭杆菌,房颤,口腔菌,饮食模式,个性化营养
2023-05-10
刘占举等Nature子刊:迄今最大规模的东亚IBD遗传研究
本期话题:IBD,免疫遗传学,CFB,免疫发育,菌群-免疫互作,新冠,干燥综合征,病原检测,艰难梭菌
2023-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