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饥饿感”如何让果蝇不用少吃也能长寿?

Science [IF:63.714]
① 限制膳食支链氨基酸(BCAA)尤其异亮氨酸,或激活促进饥饿感/进食动机的特定神经,能诱导果蝇的饥饿状态,使其在进食量增加的情况下延长寿命;② BCAA限制可改变果蝇神经的组蛋白修饰模式,在分子层面上编码饥饿感,但饥饿似乎通过不同的神经途径调节进食和衰老;③ 组蛋白乙酰化组的变化介导了BCAA限制引起的进食增加,并部分介导其延寿作用;④ 此外,BCAA限制通过增加组蛋白变体H3.3促进短期进食,而长期饥饿似乎可改变食欲调控设定点,从而延缓衰老。
【主编推荐语】热量限制在一些实验动物中有延长寿命的作用。Science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饥饿能增加果蝇的寿命。通过限制果蝇的支链氨基酸摄入,或通过光遗传学刺激与进食动机相关的大脑神经元,可诱导果蝇的饥饿感,在促进果蝇进食的同时,延长了它们的寿命。饥饿的这种作用与大脑中特定神经元的组蛋白的变化有关,且其对进食和衰老的调控似乎是通过不同的神经通路实现的。(@mildbreeze)
Effects of hunger on neuronal histone modifications slow aging in Drosophila
2023-05-11, doi:10.1126/science.ade1662

Nature子刊:单不饱和脂肪酸如何延长寿命?

Nature Cell Biology [IF:28.213]
① 通过受激拉曼散射,发现补充顺式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s)而不是反式MUFAs可增加脂滴数量并延长线虫寿命;② 增加脂滴数量对于MUFA诱导的长寿是必要的,并且足以延长寿命;③ MUFAs积累会改变膜脂质的成分(如减少醚键脂质),从而降低氧化脂质的产生;④ MUFAs的积累会上调过氧化物酶体的数量,其与脂滴存在共同调节作用,是寿命延长所必需的;⑤ 靶向RNAi筛选确定了参与脂滴和过氧化物酶体共同调节的基因,并揭示了对延缓衰老的新干预方法。
【主编推荐语】多项研究已经证明寿命受饮食的影响较大,特定的脂类对健康和长寿是有益的。然而,不同脂质种类对健康与长寿的影响机制仍不清楚。近日,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在Nature Cell Biology发表最新研究,确定了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s)延长寿命的潜在机制,并揭示了脂滴过氧化物酶体细胞器网络在调节寿命中的重要性。总之,该研究为促进长寿和健康开辟了新的途径,值得关注。(@九卿臣)
Lipid droplets and peroxisomes are co-regulated to drive lifespan extension in response to 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
2023-05-01, doi:10.1038/s41556-023-01136-6

Nature子刊:肠道不老或是健康长寿的秘诀?

Nature Aging [IF:N/A]
① 通过构建斑马鱼转基因品系,发现肠道组织中特异性端粒酶表达可防止端粒缩短,挽救敲除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的斑马鱼过早衰老;② 敲除TERT的斑马鱼肠道中蛋氨酸及其代谢产物富集;③ 端粒酶表达可以改善肠道菌群失调、全身组织退化、生殖和造血系统等远距离器官的衰老等;④ TERT敲除组斑马鱼端粒缩短,平均寿命缩短至12-18个月,而对照组斑马鱼平均寿命超过42个月;⑤ 延缓肠道衰老可以将TERT敲除组斑马鱼的平均寿命延长约40%。
【主编推荐语】多项研究已经证明端粒缩短被认为是衰老的标志,而端粒酶可以防止端粒缩短。近日,法国尼斯癌症与衰老研究所研究人员在Nature Aging发表最新研究,通过构建斑马鱼转基因品系,发现在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敲除斑马鱼中,肠道特异性端粒酶的表达可延缓衰老,改善整个生物体的健康状况,包括改善肠道菌群失调和延缓多个器官衰老。总之,该研究为进一步阐明肠道菌群与衰老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证据,值得关注。(@九卿臣)
Gut-specific telomerase expression counteracts systemic aging in telomerase-deficient zebrafish
2023-05-04, doi:10.1038/s43587-023-00401-5
延伸阅读: 【Aging】

陆正齐+陆勇军等:长寿家族的肠菌及代谢物有何特征?

Aging Cell [IF:11.005]
① 纳入155名蕉岭县人(长寿家族43人,普通人群112人),表征中青年(≤59)、年轻老年人(60-74)、老年人(75-89)及长寿老人(≥90岁)人群的微生物和代谢谱特征;② 长寿个体具有显著不同的代谢物和微生物群特征,其中与年龄正相关的代谢物蒎烷血栓素A2(PTA2)水平在长寿家族个体及其后代中始终高于普通人;③ 功能分析发现PTA2可增强小胶质细胞的Aβ40特异性吞噬效率并增强抗炎表型,且这种保护作用与小胶质细胞中STAT6信号激活有关。
【主编推荐语】多项研究已经证实肠道菌群在长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目前与长寿相关的肠道微生物组和代谢组特征及机制尚不明确。近日,中山三院陆正齐、中山大学陆勇军及团队在Aging Cell发表最新研究,纳入155名蕉岭县人(长寿家族43人,普通人群112人),借助16S测序和非靶向代谢组学表征中青年(≤59)、年轻老年人(60-74)、老年人(75-89)及长寿老人(≥90岁)人群的微生物和代谢谱特征,发现长寿个体具有独特的代谢组学和微生物群特征,尤其富含PTA2,这是一种具有抗炎和保护作用的有益化合物。(@九卿臣)
Identification of fecal microbiome signatures associated with familial longevity and candidate metabolites for healthy aging
2023-05-02, doi:10.1111/acel.13848

复旦大学:肠道ATF4可调节雄性小鼠应激相关的行为改变

PNAS [IF:12.779]
① 慢性应激抑制肠上皮细胞ATF4的表达,结肠中ATF4的过表达可减轻雄性小鼠的应激相关行为变化;② 肠道特异性敲除ATF4,小鼠的室旁丘脑(PVT)中谷氨酸能神经元被抑制,改变应激相关行为,激活这些神经元可减轻应激相关行为改变;③ 肠道特异性敲除ATF4的小鼠中,由ATF4直接调控的肠分泌肽三叶因子3 (TFF3)在肠上皮细胞中表达降低,注射TFF3可逆转应激相关行为;④ 使用DREADDs抑制PVT谷氨酸能神经元,可阻断TFF3的有益作用。
【主编推荐语】慢性压力会导致抑郁和焦虑相关行为,这是常见的男性疾病,不仅伴随着大脑功能障碍,还伴随着肠道功能障碍。激活转录因子4(ATF4)是一种应激诱导的基因,之前研究已经表明它对肠道功能很重要,但肠道ATF4对应激相关行为的影响尚不清楚。复旦大学的郭非凡团队在PNAS发表文章,发现肠上皮细胞表达的ATF4在应激相关行为中有重要作用。在雄性小鼠中,肠道ATF4缺乏导致肽三叶因子3水平降低,从而激活室旁丘脑谷氨酸能神经元,影响应激相关行为。(@章台柳)
Intestinal 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4 regulates stress-related behavioral alterations via paraventricular thalamus in male mice
2023-05-01, doi:10.1073/pnas.2215590120

菌群代谢产物吲哚-3-丙酸或有神经保护作用

Clinical Nutrition [IF:7.643]
① 53名健康老人随机分为益生菌组(两岐双歧杆菌BGN4和长双歧杆菌BORI)和安慰剂组,干预12周,收集血样和粪便;② 补充益生菌显著改变色氨酸代谢相关的途径,特别是菌群产生的吲哚-3-丙酸(IPA)增加1.91倍,与肠道细菌谱显著相关;③ 益生菌组IPA升高与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正相关,安慰剂组相反;④ IPA显著降低小胶质细胞中促炎症TNF-α浓度,IPA处理小胶质细胞的培养基培养神经元细胞的BDNF和神经生长因子产量显著增加。
【主编推荐语】益生菌消费对与年龄相关的脑功能下降具有有益影响已有文献报道,然而,肠道和大脑相互作用之间的机制联系尚未完全阐明。Clinical Nutrition最新研究性文章,通过临床试验和体外机制研究中的血液代谢组学分析来确定肠道菌群代谢物吲哚-3-丙酸在肠-脑轴相互作用中的作用,并揭示其可缓解小胶质细胞炎症,具有神经保护作用。(@RZN)
Gut microbiota indole-3-propionic acid mediates neuroprotective effect of probiotic consumption in healthy elderly: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multicenter trial and in vitro study
2023-05-02, doi:10.1016/j.clnu.2023.04.001

母体和食物来源菌群可塑造婴儿肠道菌群

Current Biology [IF:10.9]
① 共纳入700个粪便宏基因组样品,评估西化和非西化群落中母婴间菌株共享动态;② 西化和非西化新生儿菌群组成在出生前几个月比后几个月重叠更多,与最初食用母乳有关;③ 相比多数西化人群,埃塞俄比亚和非西方化母婴中微生物共享减少,一些未表征物种仅在埃塞俄比亚种群中共享,与食用当地传统发酵食品有关;④ 芽囊原虫属物种存在所有队列的母婴中,但很少共享,肠道菌群受生活方式(如饮食、药物和环境差异)和母婴菌株共享模式的影响。
【主编推荐语】多项研究发现分娩方式、抗生素暴露和喂养方法等是影响母婴微生物组传播的重要因素,但其他关键影响因素,如现代西化的高卫生生活方式、高热量饮食和城市环境,与非西化的生活方式相比,尚未进行系统调查。近日,意大利和西班牙研究人员在Current Biology发表最新研究,纳入700个粪便宏基因组样品,评估西化和非西化群落中母婴间菌株共享动态,发现母体和特色发酵食物来源的微生物塑造了埃塞俄比亚农村人口的婴儿微生物组。总之,该研究表明生活方式不仅可以通过饮食、药物消耗和环境因素的差异来影响肠道微生物组的组成,还可以通过影响母婴间菌株共享模式来塑造菌群。(@九卿臣)
Maternal and food microbial sources shape the infant microbiome of a rural Ethiopian population
2023-04-27, doi:10.1016/j.cub.2023.04.011
里程碑!今日Nature:拒绝依赖粪便,全肠采样胶囊来了
本期话题:采样工具,肠道多组学研究,益生菌,热量限制,菌群代谢物,塑料降解,小檗碱,生信,代谢图谱
2023-05-11
10文聚焦:肠菌和饮食如何影响心血管健康?
本期话题:心血管,心衰,丙酸咪唑,具核梭杆菌,房颤,口腔菌,饮食模式,个性化营养
2023-05-10
刘占举等Nature子刊:迄今最大规模的东亚IBD遗传研究
本期话题:IBD,免疫遗传学,CFB,免疫发育,菌群-免疫互作,新冠,干燥综合征,病原检测,艰难梭菌
2023-05-09
NEJM:转移性大肠癌治疗,再取新突破
本期话题:大肠癌,RCT,肝癌,肠肝轴,胃癌,瘤内菌群,饮食,纳米医学,细胞疗法
2023-05-08
Nature子刊:“管住嘴,迈开腿”改善糖尿病
本期话题:糖尿病,饮食,肥胖,饮食模式,膳食纤维,十字花科蔬菜
2023-05-07
10文聚焦:肠道与“第一”和“第二”大脑的亲密关系
本期话题:肠脑轴,肠神经系统,帕金森病,进食调控,抑郁,情绪,IBS,认知障碍,肠脑互作障碍,微塑料
2023-05-06
今日Science:温“古”知新!挖掘古人类的新型细菌天然产物
本期话题:古人类,天然产物,胆汁酸,母婴菌群,食欲调控,二甲双胍,肠道糖异生,甲状腺
2023-05-05
今日Nature:挖掘肠菌奥秘,强化癌症免疫治疗!
本期话题:免疫治疗,微生物组研究方法,生信,乳酸菌,FMT,IBD,rCDI,哮喘
2023-05-04
3篇73分重磅综述:肠道屏障/免疫细胞/IBD药物研发
本期话题:肠屏障,巨噬细胞,IBD,药物研发,生物材料,饮食干预,心血管,1型糖尿病,关节炎,口服耐受
2023-05-03
房静远等Cell子刊:具核梭杆菌产物,让肠癌免疫治疗失效!
本期话题:大肠癌,具核梭杆菌,免疫治疗,早发性大肠癌,妊娠,性别差异,HIF-1α,癌症转移,筛查
2023-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