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子刊:用合生制剂精确调节失调的肠道菌群

Cell Host and Microbe [IF:30.3]
① 在56名健康人中测试合生制剂(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Bi)+母乳低聚糖(HMO))对抗生素引发的肠道菌群失调的调节作用;② Bi在76%的受试者中定植,相对丰度高达81%,定植依赖于HMO;③ Bi定植伴随菌群组成和肠道代谢物的变化,例如消耗乳酸的韦荣球菌增加、粪便乙酸水平恢复加快、有潜在抗炎作用的吲哚乳酸增加、促炎的硫酸对甲酚减少;④ Bi+HMO可促进韦荣球菌生长,后者可消耗Bi产生的乳酸并产生丙酸。
【主编推荐语】Cell Host and Microbe近期发表的文章,通过母乳低聚糖和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婴儿双歧杆菌)制成的合生制剂,对抗生素诱导的成年人肠道菌群失调进行调节。结果表明,该合生制剂可引起肠道菌群发生可预测、可重复的变化,包括通过互养作用富集了产丙酸的韦荣球菌,并对一系列微生物代谢物具有积极影响,提示该合生制剂在恢复失调的肠道菌群方面具有治疗潜力。(@章台柳)
Precision modulation of dysbiotic adult microbiomes with a human-milk-derived synbiotic reshapes gut microbial composition and metabolites
2023-08-31, doi:10.1016/j.chom.2023.08.004

国内团队Nature子刊:新型非模式假单胞菌的高效基因组编辑技术

Nature Protocols [IF:14.8]
① 通过使用标准化盒式元件,协同SacB反选择和Cre位点特异性重组酶进行无痕基因组修饰,构建出假单胞菌基于噬菌体编码同源重组系统(PEHR)和CRISPR-Cas3系统;② 将I-C型CRISPR-Cas3与PEHR结合,可提高基因编辑正确率,降低假阳性;③ 相比传统等位基因交换编辑法,PEHR-Cas3系统不需要构建携带长同源臂的自杀质粒,缩短编辑周期;④ 相比单独基于噬菌体重组酶的基因组编辑系统,PEHR-Cas3系统可利用Cas3蛋白切割能力有效提高突变体筛选效率。
【主编推荐语】基于噬菌体编码的同源重组系统是细菌基因组编辑的有效工具。近日,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符军、李瑞娟、湖南师范大学尹佳及团队在Nature Protocols发表最新研究,利用噬菌体编码的同源重组系统和CRISPR-Cas3系统对假单胞菌进行精准基因组工程编辑,开发了非模式假单胞菌的高效基因组编辑技术,性能较好,值得关注。(@九卿臣)
Precise genome engineering in Pseudomonas using phage-encoded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and the Cascade–Cas3 system
2023-08-25, doi:10.1038/s41596-023-00856-1

浙大Nature子刊:基于液滴的高通量单微生物RNA-seq测序方法—smRandom-seq

Nature Communications [IF:16.6]
① 开发出一种基于液滴的高通量单微生物RNA-seq测定法(smRandom-seq),通过随机引物原位产生cDNA,利用液滴进行单微生物条形码编码,并使用基于CRISPR的rRNA去除法进行mRNA富集;② smRandom-seq具有条形码效率高、物种特异性高(99%)、交叉污染小(1.6%)和自动化能力强等特点;③ smRandom-seq可用于捕捉数千个大肠杆菌个体的转录组变化,并发现一些抗生素抗性亚群,这些亚群在抗生素胁迫下表现出不同SOS反应和代谢途径基因表达模式。
【主编推荐语】单细胞RNA-seq方法已广泛应用于生物领域。近日,浙江大学王永成及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最新研究,利用随机引物原位生成互补DNA,通过液滴微流控技术进行单微生物条形码编码,并基于CRISPR的rRNA去除法进行 mRNA 富集,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一种高通量、高灵敏度的单微生物 RNA-seq方法(smRandom-seq),实测性能较好,值得关注。(@九卿臣)
Droplet-based high-throughput single microbe RNA sequencing by smRandom-seq
2023-08-23, doi:10.1038/s41467-023-40137-9

Nature子刊:饮食干预影响糖尿病前期菌群、代谢和免疫反应

Nature Communications [IF:16.6]
① 个性化餐后血糖靶向饮食(PPT)和标准地中海饮食(MED)均会影响肠道和口腔菌群、代谢物和细胞因子,且PPT影响更大;② 127种代谢物中12.25%的差异与物种组成变化有关,且肠道菌群组成与血清代谢物之间存在显著关联;③ 肠道菌群在物种和途径水平上调节饮食对血糖、代谢和免疫的影响;④ 肠道菌群在组成水平上比口腔菌群更具活力,但在菌株遗传水平上则相反,微生物物种的高遗传动力学与环境丰富度呈负相关,与口腔物种流行呈正相关。
【主编推荐语】糖尿病前期是一种以血糖水平升高但低于糖尿病阈值为特征的疾病,是2型糖尿病和其他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近期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评估了个性化餐后血糖靶向饮食和标准地中海饮食对糖尿病前期患者口腔和肠道菌群、代谢物和细胞因子的影响。研究表明,饮食干预可以影响宿主的菌群、心脏代谢谱和免疫反应,这些因素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可以用于开发新的治疗方式。(@RZN)
Impact of dietary interventions on pre-diabetic oral and gut microbiome, metabolites and cytokines
2023-09-04, doi:10.1038/s41467-023-41042-x
延伸阅读: 【News Medical】

张家超团队:加氏乳杆菌CKCC1913或可治疗糖尿病

Food and Function [IF:6.1]
① 加氏乳杆菌CKCC1913(LG)可增加葡萄糖耐量,降低糖尿病小鼠的空腹血糖水平并减少促炎细胞因子表达;② LG通过增加SOD活性、降低MDA水平、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糖尿病引起的血脂异常并减轻氧化应激损伤;③ LG增加副拟杆菌丰度,促进其产生SCFA 调节免疫细胞并减少炎症,SCFA进入血液并促进肝脏抗氧化酶活性,防止氧化损伤;④ LG影响糖尿病小鼠局部细菌代谢途径,增加不饱和脂肪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改善脂质代谢和血糖控制。
【主编推荐语】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脂质代谢失调、胰岛素抵抗和肠道菌群紊乱,近年来益生菌作为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治疗方法的潜力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日,海南大学张家超团队在Food and Function上发表文章,利用C57BL/6J小鼠动物模型评估格氏乳杆菌CKCC1913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发现加氏乳杆菌CKCC1913介导的肠-肝轴调节可缓解2型糖尿病引起的胰岛素抵抗和肝损伤,凸显了益生菌作为糖尿病治疗方法的巨大潜力。(@圆圈儿)
Lactobacillus gasseri CKCC1913 mediated modulation of the gut–liver axis alleviated insulin resistance and liver damage induced by type 2 diabetes
2023-08-27, doi:10.1039/D3FO01701J

Nature:食欲或与记忆有关?

Nature [IF:64.8]
① 结合纤维束成像、颅内电生理学和三维脑组织学等,识别下丘脑外侧并汇聚在海马亚区的食欲诱发回路;② 给予在癫痫监测单样中接受电监测患者甜食后,发现当其期待得到食物奖励时,背外侧海马体(dlHPC)和外侧下丘脑(LH)同时激活,并在海马体的特定区域表现出极强的连接;③ 在肥胖的个体中,下丘脑和海马环路的损伤与其BMI成正比;④ 通过分析脑组织,发现LH会产生一种黑素浓集素,且这种物质也存在于dlHPC,进一步证实这两区域间的联系。
【主编推荐语】最近研究表明记忆和调节食欲的大脑回路间的连接中断与BMI成正比,特别是在那些饮食失调或暴饮暴食的患者中。此外,肥胖者的背外侧海马体(dlHPC)和外侧下丘脑(LH)间的连接受损,可能也会影响其在面对食物时控制或调节情绪反应的能力。近日,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人员在Nature发表最新研究,通过对一个饮食行为失调的人群进行结构和功能分析,表明大脑回路的连接与BMI呈负相关。同时,还描述了人类一个与肥胖和饮食失调相关的海马体区域促食欲的子网络,值得关注。(@九卿臣)
An orexigenic subnetwork within the human hippocampus
2023-08-30, doi:10.1038/s41586-023-06459-w
用虚拟现实改善胃肠症状?首个临床试验来了
本期话题:虚拟现实,胃肠疾病,猪,羊,定植抵抗,大肠癌,合生制剂,老年人,大学生
2023-09-06
高分Cell子刊:过犹不及!过量抗菌肽误伤“友军”促肠炎
本期话题:IBD,抗菌肽,肠道炎症,纳米医学,益生菌,ChatGPT,生命早期,过敏,特应性皮炎,合生制剂,IEL
2023-09-05
2篇高分文聚焦:人工智能辅助筛查大肠癌效果如何?
本期话题:大肠癌,人工智能,筛查,风险分层,免疫治疗,衰老,类器官,胃癌
2023-09-04
中国疾控中心60余个社区数据证实:家庭减盐方案可行
本期话题:减盐,维生素B,维生素D,饮食模式,抗生素,荞麦,咖啡,饮食干预
2023-09-03
GUT新证:哪些胃肠症状可预测帕金森病?
本期话题:肠脑轴,帕金森病,抑郁症,阿尔茨海默病,病毒组,瘤胃菌群,体温调节,菌群产物,药物递送
2023-09-02
8月,最值得看的30篇肠道健康文献!
2023年8月,根据“热心肠因子”计算的30篇必读文献。
2023-09-01
今日Nature:改善胰岛素抵抗?关键肠菌被锁定
本期话题:胰岛素抵抗,肥胖,抗生素,肠屏障,生信,肠癌筛查,膳食碳水化合物,合生制剂
2023-08-31
陈卫院士/陆文伟等新成果:用肠道菌群助力个性化健康状态监测
本期话题:个性化医疗,蚊,膳食纤维,微生物生态学,IBS,二甲双胍,肠脑轴,婴儿肠道菌群,定植,关联分析
2023-08-30
神经免疫互作如何调控肠道再生?高分Cell子刊揭示新机制
本期话题:菌群-免疫互作,神经免疫,肠道再生,抗菌肽,IBD,益生菌,蜜蜂,Th17,遗传,食物过敏
2023-08-29
《自然·医学》:RAS突变晚期大肠癌治疗或有新选择
本期话题:临床实验,腺苷同型半胱氨酸,磷酸化蛋白质组,NOTUM抑制剂,NLRP12,FRMD8,结直肠癌,治疗时机,结肠息肉,HPV相关肿瘤
2023-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