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益生菌发酵配方奶或能促进婴儿的免疫、菌群及代谢组成熟

Nature Communications [IF:17.694]
① 78名健康足月儿(顺产和剖腹产各一半)均分为3组,分别进行母乳、标准配方奶(S)、副干酪乳杆菌CBA L74发酵配方奶(F)喂养,从出生后第7天开始,随访约3个月;② 干预期间,摄入配方F与配方S的婴儿生长情况相似,且婴儿对两种配方均耐受良好;③ 相比于配方S,摄入配方F可显著增加婴儿3月龄时的粪便sIgA水平至与母乳喂养婴儿相似,并可降低粪便菌群多样性;④ 粪便代谢组能区分不同喂养方案和分娩方式的婴儿,一些代谢物与特定菌属相关。
【主编推荐语】母乳是婴儿最好的营养品,但当母乳不足时,婴儿配方奶粉是一种有效的替代品。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项RCT研究结果,发现相比于标准婴儿配方奶粉,摄入副干酪乳杆菌CBA L74发酵配方的婴儿的生长情况及胃肠道症状发生率相似,并可显著增加婴儿粪便中的sIgA水平,降低粪便菌群的多样性。另外,利用代谢组学分析可显著区分婴儿的喂食情况及出生方式。该研究结果提示,益生菌发酵配方支持婴儿生长,具有良好耐受性,并可促进免疫系统、菌群及代谢组的发育成熟。(@aluba)
Analysis of immune, microbiota and metabolome maturation in infants in a clinical trial of Lactobacillus paracasei CBA L74-fermented formula
2020-06-01, doi:10.1038/s41467-020-16582-1

Nature子刊:饮食-微生物互作改变宿主的化疗反应

Nature Communications [IF:17.694]
① 5-氟代2′脱氧尿苷(FUdR)对秀丽隐杆线虫(C. elegans)的毒性来自于大肠杆菌(E. coli)对5-氟尿苷5'单磷酸盐(FUMP)的合成,而非dTMP消耗;② 胸腺嘧啶可增加E. coli介导的FUdR向FUMP的转换,导致与线粒体RNA和DNA消耗相关的宿主死亡;③ 丝氨酸可增加FUdR毒性的同时不增加FUMP 水平,该过程依赖E. coli对叶酸的代谢;④ 饮食来源的丝氨酸降低E. coli水平,增加C. elegans的dTMP库,减少宿主核苷酸供给,自噬促进这种情况下的宿主生存。
【主编推荐语】肠道微生物群可代谢药物,并改变药物的功效和毒性。饮食可以改变药物、微生物群和宿主的新陈代谢。然而,饮食引起的微生物群的代谢变化是否能改变宿主的药物反应还尚未可知。最新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研究发现饮食来源的胸腺嘧啶和丝氨酸可通过不同机制增强5-氟代2′脱氧尿苷(FUdR)对秀丽隐杆线虫(C. elegans)的毒性,但其机制并不相同。该研究表明,饮食-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可以改变宿主对药物的反应,但不改变药物或宿主。(@Lexi)
Dietary serine-microbiota interaction enhances chemotherapeutic toxicity without altering drug conversion
2020-05-22, doi:10.1038/s41467-020-16220-w

生活方式与肠道寄生虫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Genome Biology [IF:17.906]
① 分析575名喀麦隆人(包括牧民、农牧民、狩猎采集者)的肠道菌群、病原体负荷及免疫指标,并与美国城市居民进行对比;② 不同种群之间的肠道菌群组成存在显著差异,肠道菌群与生存策略及所处国家相关;③ 除此之外,与喀麦隆人的肠道菌群结构关联最密切的是肠道寄生虫的存在与否;④ 狩猎采集者的肠道寄生虫比例更高,肠道寄生虫与肠道菌群多样性呈正相关;⑤ 4种土壤传播的寄生虫(ANTS)通常共同存在,ANTS定殖与Th1、Th2及促炎因子升高相关。
【主编推荐语】非洲人的基因组、表型及文化多样性为研究宿主-菌群共进化及其对适应性表型的影响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Genome Bi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通过分析对比不同种群及不同生活方式的喀麦隆人的肠道菌群、肠道寄生虫及免疫指标,发现生活方式及肠道寄生虫的存在显著影响了菌群的组成与多样性,并对宿主免疫应答产生显著影响。(@aluba)
Lifestyle and the presence of helminths is associated with gut microbiome composition in Cameroonians
2020-05-25, doi:10.1186/s13059-020-02020-4
延伸阅读: 【Medical Xpress】

Nature子刊:HIV相关的肠道失调与性行为无关

Nature Communications [IF:17.694]
① 纳入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HIV患者(PWH)和HIV血清阴性对照共160例;② 相比于HIV血清阴性患者,PWH组无论性别和性行为,其肠道菌群均存在显著差异,包括γ-变形菌富集、毛螺菌科和瘤胃菌科的缺失以及α多样性降低;③ 与男性发生性关系的男性(MSM)具有不同的菌群特征,普雷沃氏菌富集和α多样性增加,且性行为与菌群的关联性不分性别;④ HIV相关菌群特征与炎症标志物如suPAR、最低CD4计数及年龄相关性非传染性共病的患病率具有相关性。
【主编推荐语】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V疾病时,肠道粘膜完整性的丧失和肠道微生物异常是导致慢性炎症和发病率、死亡率增加的可能机制。近期发现性行为是导致肠道菌群变异的主要来源之一,可能会混淆之前对HIV感染者肠道菌群变化的观察结果。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研究,分析160例HIV患者(PWH)和HIV血清阴性对照的肠道菌群,发现PWH组的肠道菌群存在显著差异,但与性别和性行为无关,且HIV相关菌群特征和炎症标志物及非传染性疾病具有相关性。(@章台柳)
HIV-associated gut dysbiosis is independent of sexual practice and correlates with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2020-05-15, doi:10.1038/s41467-020-16222-8

氧化三甲胺与炎症的关联

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 [IF:11.208]
① 纳入16项研究进行系统性综述,并对其中8项研究进行荟萃分析,探究氧化三甲胺(TMAO)与炎症之间的关联;② 相比于TMAO水平最低的受试者,TMAO水平最高的受试者的C反应蛋白(CRP)浓度增加0.27mg/L;③ TMAO与CRP呈显著正相关,但不同研究之间的异质性较高,异质性的主要来源为:地点、CRP样本来源、疾病状况、男性百分比、糖尿病和吸烟的比例;④ 剂量效应的荟萃分析显示,TMAO浓度增加和CRP浓度增加之间存在非线性关联。
【主编推荐语】肠道菌群代谢产生的氧化三甲胺是心血管事件及糖尿病的潜在风险因素,但其与炎症的关联尚未明确。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上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结果,对8项研究(共涉及13783名受试者)的数据进行总结后发现,氧化三甲胺的水平与C反应蛋白浓度呈显著正相关。(@aluba)
Novel findings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gut microbiota–derived metabolite trimethylamine N-oxide and inflammation: results from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
2020-05-28, doi:10.1080/10408398.2020.1770199
肠脑轴热度不减,国内外9篇论文话突破
本期话题:肠-脑轴,抑郁症,色氨酸代谢,芳香烃受体,帕金森,自闭症,亚砷酸盐,高脂饮食,痴呆
2020-06-03
新冠病毒如何活跃于胃肠道?4项研究探索感染机制
本期话题:新冠,防御素,肠道感染,性别差异,肠屏障,粘膜免疫,沙门氏菌,鞭毛蛋白,维生素A
2020-06-02
5月,最值得看的30篇菌群与肠道健康文献!
本期话题:2020年5月,根据“热心肠因子”计算的30篇必读文献。
2020-06-01
益生元之外:植物/杂粮的其他成分如何发挥有益作用?
本期话题:益生元,植物化学物质,杂粮,菊粉,果聚糖,鱼油,饮食限制,蛋白质补充剂,发酵乳制品
2020-05-31
迈向临床:9项粪菌移植和益生菌重要研究进展
本期话题:粪菌移植,败血症,脂肪肝,IBS,依从性,益生菌,急性胃肠炎,术后认知障碍,TMAO,鼻炎
2020-05-30
Science封面重磅:全面揭示肿瘤里的细菌
本期话题:肿瘤菌群,大肠癌,免疫监视,转录组,结肠镜检,抗生素,5-羟色胺,胆管炎,NASH
2020-05-29
睡眠如何影响消化健康?《柳叶刀》子刊综述最新进展
本期话题:睡眠,生物钟,消化系统疾病,褪黑素,久坐,菌群代谢物,乳酸菌,气候变化,根际菌群,土壤菌群
2020-05-28
樊赛军团队再突破,菌群代谢产物缓解放射毒性
本期话题:放射损伤,菌群代谢物,生物医学材料,活菌治疗,益生元,IBS,IBD,新冠
2020-05-27
菌群-免疫互作”进展如何?4篇综述详尽阐述
本期话题:菌群-免疫互作,肠屏障,定殖抵抗,自身免疫病,发酵乳制品,普氏菌,MLCK,粘膜免疫
2020-05-26
“食疗”真能抗癌?24分Cell子刊实力综述
本期话题:饮食干预,大肠癌,噬菌体疗法,免疫治疗,药物临床,肝癌,lncRNA,胃癌,筛查
2020-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