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Reviews:神经系统对胃肠道癌的影响(综述)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IF:65.1]
① 胃肠道活动受到外部(交感、副交感神经)和内部(肠神经系统)神经的支配;② 神经与胃肠道内各种细胞及微生物相互作用以调节胃肠道稳态与功能;③ 神经肽和神经递质能够影响肿瘤细胞的基因组稳定性、表观遗传学与代谢状态,并塑造免疫浸润、细胞外基质等肿瘤微环境,从而影响胃肠道癌症的发生;④ 反过来,肿瘤细胞也能够劫持胃肠道内神经细胞释放利于自身生存的信号;⑤ 神经细胞来源的信号分子及其受体有望成为胃肠道癌症治疗的新靶点。
【主编推荐语】作为人体内最大、最复杂的微生态系统,胃肠道对人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胃肠道健康的维护需要在胃肠道高度复杂和动态的生态系统中平衡多方面的过程,因而极具挑战性。在全球范围内,胃肠道癌症占所有癌症病例的约19%,占所有癌症相关死亡的约22.5%。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更容易检测和更有效地靶向这些恶性肿瘤的新方法。尽管肿瘤微环境的成员,如免疫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已经作为癌症起始和进展的关键角色而受到关注,但对神经系统在胃肠道癌症中的重要性的认识才刚刚起步。发表在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上的一项综述文章阐述了神经系统对胃肠道癌变过程的影响,强调了神经相关疗法在胃肠道癌症治疗中的潜力。(@EADGBE)
Nerves in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from mechanism to modulations
2022-09-02, doi:10.1038/s41575-022-00669-9
延伸阅读: 【研壹生物】

Nature Reviews: 早发性癌症的流行趋势(综述)

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 [IF:78.8]
① 在许多国家,多种类型的早发性癌症(在≤50岁时确诊的癌症)的发病率都有所增加;②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可能与20世纪中期以来生命早期和/或青年期危险因素暴露的变化有关;③ 高度加工或西式食品的消费增加,加上生活方式如久坐、环境污染和其他因素的改变,可能都导致了这种暴露的变化;④ 目前关于低中等收入国家早发癌症发病率的数据有限,但这些国家早发癌症发病率的上升很可能日益突出,将导致全球早发性癌症大流行。
【主编推荐语】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在许多国家,许多早发性癌症的发病率有所增加。近期发表于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的一项综述描述了全球早发癌症发病率的变化,并提出了可能减少癌症和其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负担的措施。提高对早发性癌症流行情况的认识和改善早期生活环境因素(如增加身体活动,健康饮食等)的各类举措可能会减轻癌症的负担。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表明多种早发性癌症都与肥胖有关联,维持正常体重避免肥胖可能对于预防癌症有重要的意义。(@注册营养师陈彬林)
Is early-onset cancer an emerging global epidemic? Current evidence and future implications
2022-09-06, doi:10.1038/s41571-022-00672-8
延伸阅读: 【ScienceDaily】

复旦中山医院Lancet子刊:手术机器人切除中低位直肠癌优于腹腔镜手术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IF:35.7]
① 1171名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586名接受机器人手术,585名接受腹腔镜手术;② 机器人手术组的环周切缘阳性率为4.0%,显著低于腹腔镜手术组的7.2%;③ 机器人手术组在术后30天内发生至少一次术后并发症的比例为16.2%,显著低于腹腔镜手术组的23.1%;④ 机器人手术组的完全宏观切除率显著高于腹腔镜手术组(95.4% vs. 91.8%),且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更好,术后住院时长更短,经腹会阴直肠切除术、开放手术、出血量及术中并发症更少。
【主编推荐语】机器人手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直肠癌中,但缺乏长期结局的证据。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徐建民团队在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上发表了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的短期结局,相比于腹腔镜手术,机器人手术的肿瘤切除质量更优,术后及术中并发症更少,术后恢复更好。(@aluba)
Robotic versus laparoscopic surgery for middle and low rectal cancer (REAL): short-term outcomes of 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2022-09-07, doi:10.1016/S2468-1253(22)00248-5

Nature子刊:RNF43突变可预测BRAF V600E突变型转移性大肠癌对抗BRAF/EGFR联合治疗的应答

Nature Medicine [IF:82.9]
① 纳入98名接受抗BRAF/EGFR联合治疗的BRAF V600E突变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46名作为发现队列,52名作为验证队列;② 通过全外显子测序,鉴定出RNF43(WNT的负调节因子)的失活突变可在微卫星稳定患者中预测更高的客观应答率(ORR)及更好的生存结局;③ 在微卫星稳定患者中,RNF43突变患者的ORR为72.7%,显著高于未突变患者的30.8%,且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均显著延长;④ 微卫星不稳定患者均携带野生型RNF43,其ORR介于上述两组患者之间。
【主编推荐语】近期,抗BRAF/EGFR联合治疗(encorafenib+cetuximab)被FDA批准用于BRAF V600E突变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但有大部分的患者不应答。Nature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发现在接受抗BRAF/EGFR联合治疗的微卫星稳定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RNF43的失活突变与更高的应答率、更长的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相关。(@aluba)
RNF43 mutations predict response to anti-BRAF/EGFR combinatory therapies in BRAFV600E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2022-09-12, doi:10.1038/s41591-022-01976-z

北大团队:晚期转移性大肠癌的单细胞多组学研究

Genome Medicine [IF:12.3]
① 对12名转移性结直肠癌(CRC)患者的相邻正常组织、原发性和转移性肿瘤进行多组学测序,探究肿瘤发生过程中癌细胞动态变化;② PPAR信号通路在CRC肿瘤中被异常激活,阻断该通路可抑制CRC类器官生长,促进其凋亡;③ 通过拷贝数变异和线粒体突变,发现来自同一患者的淋巴结和肝脏的转移性肿瘤具有不同起源;④ 通过整合单细胞靶向cDNA Sanger测序和RNA-Seq数据,揭示患者癌细胞间重要的表型差异与体内是否有临界点突变(KRAS和TP53)有关。
【主编推荐语】结直肠癌(CRC)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在CRC患者中,转移是肿瘤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近日,北大汤富酬、北大第三医院付卫及团队在Genome Medicine上发表最新研究,对12名转移性CRC患者的相邻正常组织、原发性和转移性肿瘤进行多组学测序,发现与正常上皮细胞相比,PPAR信号通路在肿瘤上皮细胞中异常上调。此外,携带更多拷贝数变异并位于原发性肿瘤中心区域的亚克隆似乎转移到远端器官的机率更大。总之,该研究通过整合多组学数据,深入探究了点突变与基因表达模式间的关系,值得关注。(@九卿臣)
Single-cell genomic and transcriptomic landscapes of primary and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tumors
2022-08-16, doi:10.1186/s13073-022-01093-z

重庆医科大学:过量食用超加工食物增加胰腺癌风险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IF:6.4]
① 对来自前列腺癌、肺癌、结直肠癌和卵巢癌(PLCO)筛查试验的98265名美国成年人平均随访8.86年,共发生387例胰腺癌;② 研究发现,过度食用超加工食品与胰腺癌风险呈线性剂量-反应正相关,其中,食用超加工食物最高四分位组比最低四分位组的胰腺癌风险增加49%;③ 进一步分析发现,相比≥65岁的老年人,超加工食品消费与胰腺癌风险的正相关在年龄<65岁的受试者中更为明显。
【主编推荐语】近期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钟国超、龚建平、孙伟平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发表了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大量食用超加工食品与患胰腺癌的风险增加有关,因此减少超加工食品的消费可能有益于胰腺癌的一级预防。注:超加工食品是在已经加工过的食品基础上再加工的食品,这类食品通常含有五种以上工业制剂,并且是高糖、高脂、高热量的食品,长期食用会增加患癌风险。(@注册营养师陈彬林)
Ultra-processed food consumption and the risk of pancreatic cancer in the Prostate, Lung, Colorectal, and Ovarian Cancer Screening Trial
2022-09-12, doi:10.1002/ijc.34290
补充复合维生素,对老年人认知功能有益吗?
本期话题:老年人,认知功能,补充剂,饮酒,开菲尔,脂肪酸,糖尿病,心血管,进食时间,支链氨基酸,椰子油,脂肪肝
2022-09-18
10文关注:肠道干细胞研究有哪些前沿新知
本期话题:肠干细胞,微环境,淋巴管内皮,肝-肠轴,IL-22,潘氏细胞,癌症干细胞,类器官,线粒体,代谢调控
2022-09-17
Cell和Science聚焦肠道菌群,详解多发性硬化+人菌共演化
本期话题:多发性硬化,共多样化,IBD,新冠,塑料降解,粘蛋白,食源性病原体,IgA节律,微生物生态学
2022-09-16
为何爱吃糖?肠道的作用不可小觑
本期话题:肠脑轴,进食调控,糖,进食时间,迷走神经,阿尔茨海默病,自闭症,精神障碍,帕金森病,缺血再灌注,微生物互作网络
2022-09-15
左涛等研究突破+73分综述,一窥肠道古菌前沿进展
本期话题:肠道古菌组,产甲烷古菌,病毒组,幽门螺杆菌感染,肾病,大肠癌,骨质疏松,乳铁蛋白,暴露组
2022-09-14
全力战“肠炎”:10文一览研究最前沿
本期话题:IBD,医学影像,IBD复发,安慰剂效应,噬菌体疗法,甲苯咪唑,粪便标志物,肠脑轴
2022-09-13
菌群“坏”代谢物增强肿瘤免疫治疗?Science子刊再发新证
本期话题:胰腺癌,TMAO,结直肠癌,生酮饮食,ctDNA,结直肠癌肝转移,B细胞,CT影像组学
2022-09-12
五文连发!BMJ多视角聚焦循证营养
本期话题:超加工食品,人工甜味剂,维生素D,新冠,饮酒,结直肠癌,皮肤癌,丙烯酰胺,乳腺癌,坚果,膳食纤维
2022-09-11
土壤菌群对人类健康有多重要?15页《自然·综述》深度阐述
本期话题:土壤菌群,菌群分析方法,病毒组,真菌组,预测模型,肠道芯片,中药
2022-09-10
86分综述详解:早期肠道菌群与儿童呼吸道疾病有何关系?
本期话题:婴儿肠道菌群,呼吸道疾病,新冠,智能手机,关节炎,致病菌,乳腺癌,肠道准备,小肠移植
2022-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