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或增加后代成年后大肠癌风险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IF:12.6]
① 纳入近16万名27-93岁之间的女性参与者,其中约7.4万人接受过母乳喂养,约8.5万人未接受过母乳喂养;② 随访350万人-年,发生1490例结直肠癌(CRC),接受母乳喂养使得成年后患CRC的风险增加23%,且CRC风险随母乳喂养时间延长而增加;③ 比较出生后3个月的喂养模式,非纯母乳、纯牛奶或纯配方奶粉喂养均使成年后CRC风险低于纯母乳喂养;④ 按年龄分层,母乳喂养使50岁以后患CRC风险增加40%,使50岁以下的年轻发病结直肠高危腺瘤风险增加46%。
【主编推荐语】近来的研究表明围产期和早期生活暴露影响结直肠癌(CRC)的发生风险。一般认为母乳喂养更有利于婴儿的健康成长。然而,有前瞻性队列研究表明婴儿期母乳喂养增加了CRC风险,也有病例对照研究指出二者并无关联。考虑到关于该问题的研究有限且证据不一致,近日,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发表了一项新的队列研究结果,纳入美国两个大型队列的近16万名参与者,发现婴儿期母乳喂养与成年后CRC风险增加相关。作者也指出,这种联系并不能构成因果关系,仅意味着探索潜在机制和干预措施的必要性,也并不支持因此放弃母乳喂养的公认基本益处。(@芥末)
Being Breastfed in Infancy and Risk of Colorectal Cancer and Precursor Lesions
2023-09-05, doi:10.1016/j.cgh.2023.08.023
延伸阅读: 【Medical Xpress】

血液干细胞突变或加速大肠癌进展?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 [IF:15.3]
① 将缺失一个Dnmt3a基因拷贝的血液干细胞移植构建出克隆性造血小鼠,其体内结肠癌会发生更频繁,肿瘤尺寸更大;② 克隆性造血小鼠的组织病理学分析显示结肠上皮损伤、发育不良和腺癌形成加剧;③ 结肠肿瘤转录组分析发现与癌变相关的基因显著富集,包括血管生成;④ 利用阿西替尼可阻断这些额外血管的形成,但阿西替尼对没有克隆性造血小鼠机体中的结肠癌生长几乎无影响;⑤ 骨髓干细胞中的Dnmt3a基因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对结肠癌发生产生深远影响。
【主编推荐语】克隆性造血作用被定义为在没有被诊断为血液恶性肿瘤时所出现突变的造血干细胞克隆扩增,包括结肠癌在内的实体瘤患者机体中克隆性造血的出现往往与患者较短的生存期有关。近日,佛罗里达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发表最新研究,通过动物实验探究了血液系统中常见与年龄相关的改变是如何促使特定的结肠癌生长更快的,发现骨髓干细胞中的Dnmt3a基因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对结肠癌发生产生深远影响,其中一些机制或能作为治疗性靶点,值得关注。(@九卿臣)
Hematopoietic-specific heterozygous loss of Dnmt3a exacerbates colitis-associated colon cancer
2023-08-24, doi:10.1084/jem.20230011

国内团队:PORTLARS用于预测放疗后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术后肠道功能障碍

Gastroenterology [IF:29.4]
① 纳入868例接受术前放疗和低位前切除术的直肠癌患者,用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评分评估肠道功能;② 通过机器学习评估内部队列(521人)的临床和影像指标,确定直肠远端长度、吻合口瘘、新直肠近端结肠和病理结节期等4个因素是LARS评分的预测因子;③ 建立放疗后LARS预测模型,在内部、外部队列(347人)中预测LARS评分的准确性(AUC)分别为0.835和0.844,在外部队列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超过0.83,对重大事件预测能力优于LARS评分。
【主编推荐语】结直肠癌是世界第三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治疗手段的进步,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率有了大幅提高。此外,手术技术和新辅助治疗的进步也提高了直肠癌切除术中保留肛门的比例。然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常出现严重的低位前切除术综合征(LARS),表现为肠道功能障碍以及伴随的心理和社会功能影响,可能抵消保留肛门带来的益处。术前LARS评分可预测肠功能障碍。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王辉、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张晓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姚宏伟等团队以及中国放射性肠损伤研究协作组 (CRIIR)在Gastroenterology发表文章,建立了放疗后LARS评分预测模型PORTLARS,可以更有效的预测低位前切除术后的肠道功能障碍,为患者的治疗决策和术后管理提供依据。(@芥末)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post-radiotherapy prediction model for bowel dysfunction after rectal cancer resection
2023-08-23, doi:10.1053/j.gastro.2023.08.022

他汀类药物可降低IBD患者的大肠癌风险

EClinicalMedicine [IF:15.1]
① 纳入瑞典5273例使用他汀类药物的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匹配等量的不使用他汀类药物的IBS患者,总结他汀类药物对IBD患者结直肠癌(CRC)风险的影响;② 中位随访5.6年,使用他汀类药物的IBD患者CRC发病率比未使用的患者低24%(发病率 21.2 vs. 29.2/万人-年),且CRC风险降低程度与药物使的持续时间相关,但主要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观察到;③ 与未用药相比,他汀类药物使用IBD患者CRC相关死亡风险和全因死亡风险分别降低44%和37%。
【主编推荐语】炎症性肠病(IBD)患者更易罹患结直肠癌(CRC),控制肠道炎症能够降低CRC风险。目前,多数指南建议使用5-氨基水杨酸作为化学预防手段。他汀类药物也具有抗炎作用,已被证实能够降低克罗恩病风险,也与晚期结直肠腺瘤风险降低有关,但他汀类药物对CRC风险的影响尚不明确。近日,EClinicalMedicine发表研究,在瑞典全国性队列的5273对IBD患者及其匹配对照的队列中,确认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与较低的CRC发生率、CRC相关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相关,且用药时间越长,获益程度越大。本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能是IBD患者控制炎症以预防CRC的新的用药选择。(@芥末)
Statin use and risk of colorectal cancer in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2023-08-24, doi:10.1016/j.eclinm.2023.102182
延伸阅读: 【Medical Xpress】

急性阑尾炎患者需注意结肠癌风险

EClinicalMedicine [IF:15.1]
① 纳入急性阑尾炎患者23万余例和匹配对照人群46万余例(中位年龄32.38岁,48.9%为女性),比较结肠癌发生风险;② 与对照相比,急性阑尾炎患者结肠癌发病率更高,尤其在阑尾炎后第一年内(0.05% vs. 0.01%);③ 生存分析表明,急性阑尾炎患者在阑尾炎后前6个月和第1年内被诊断为结肠癌的风险是对照人群的8倍和4倍,且这种关联在右侧结肠癌中更为明显;④ 40岁以下和以上的急性阑尾炎患者的结肠癌风险分别比对照人群增加6到12倍和3到6倍。
【主编推荐语】阑尾炎是最常见的需要紧急手术治疗的消化系统疾病,而结直肠癌是发病率第三的恶性肿瘤。已有的几个单中心队列研究表明急性阑尾炎后结直肠癌风险增加,也有研究发现阑尾切除术后癌症风险降低。由于急性阑尾炎的高发病率,其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近日EClinicalMedicine发表了一项全国性的基于人群的研究结果,纳入法国23万余例成人急性阑尾炎患者和46万余例匹配的健康对照,确认急性阑尾炎与更高的结肠癌发病率相关,尤其在阑尾炎后第一年内和40岁以下的患者当中。这项研究指出急性阑尾炎患者,尤其是40岁以下患者,应当被视为结肠癌的高危人群,对他们进行结肠癌筛查可能是必要的。(@芥末)
Increased risk of colon cancer after acute appendicitis: 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study
2023-08-30, doi:10.1016/j.eclinm.2023.102196

不同阶段黑色素瘤患者的肠道菌群分析

JAMA Dermatology [IF:10.9]
① 纳入228名参与者(49名无黑色素瘤对照,38名早期及141例晚期黑色素瘤)进行肠道菌群特征病例研究;② 与对照组相比,黑色素瘤患者具有更高的梭杆菌属丰度,调整协变量后的这种相关性有所减弱;③ 相比晚期黑色素瘤患者,早期患者的菌群显著差异且α多样性较高,罗氏菌属的丰度较高但经协变因素调整后无显著差异性;④ 各组之间多个功能通路差异丰富;⑤ 接受辅助免疫疗法治疗的III期黑色素瘤患者中没有观察到肠道菌群与疾病复发之间存在关联。
【主编推荐语】肠道菌群调节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免疫系统和对免疫治疗的反应,目前尚不清楚健康个体和黑色素瘤患者之间以及不同阶段的黑色素瘤患者之间的粪便菌群特征是否存在差异。近日,发表在JAMA Dermatology上的这篇文章,比较健康志愿者和黑色素瘤患者以及早期和晚期黑色素瘤患者之间的肠道菌群特征,并发现其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对肠道菌群和疾病进展中发生的变化的前瞻性研究可能会确定未来的微生物干预目标。(@圆圈儿)
Gut Microbiome in Patients With Early-Stage and Late-Stage Melanoma
2023-08-30, doi:10.1001/jamadermatol.2023.2955
BMJ警示:某些食品乳化剂或增加心血管病风险
本期话题:食品添加剂,抗性淀粉,膳食脂肪酸,鱼油,膳食纤维,糖,临床营养,心血管,脂肪肝,血小板生成,新冠
2023-09-10
改造光合细菌:肿瘤免疫治疗的新利器?
本期话题:工程菌,免疫治疗,演化,生命早期,双歧杆菌,阿片类药物,绿地,社区,FMT,方法学
2023-09-09
今日Science:一种膳食纤维可调动免疫,增强消化,改善代谢
本期话题:膳食纤维,胃肠生理,衰老,肥胖,肠脑互作障碍,胃肠病学,肠上皮,IBD,肠神经
2023-09-08
婴儿双歧杆菌+母乳低聚糖,精确调节受损的肠道菌群
本期话题:合生制剂,肺移植,关节炎,细菌基因编辑,RNA-seq,糖尿病,口腔致病菌,食欲,抗生素
2023-09-07
用虚拟现实改善胃肠症状?首个临床试验来了
本期话题:虚拟现实,胃肠疾病,猪,羊,定植抵抗,大肠癌,合生制剂,老年人,大学生
2023-09-06
高分Cell子刊:过犹不及!过量抗菌肽误伤“友军”促肠炎
本期话题:IBD,抗菌肽,肠道炎症,纳米医学,益生菌,ChatGPT,生命早期,过敏,特应性皮炎,合生制剂,IEL
2023-09-05
2篇高分文聚焦:人工智能辅助筛查大肠癌效果如何?
本期话题:大肠癌,人工智能,筛查,风险分层,免疫治疗,衰老,类器官,胃癌
2023-09-04
中国疾控中心60余个社区数据证实:家庭减盐方案可行
本期话题:减盐,维生素B,维生素D,饮食模式,抗生素,荞麦,咖啡,饮食干预
2023-09-03
GUT新证:哪些胃肠症状可预测帕金森病?
本期话题:肠脑轴,帕金森病,抑郁症,阿尔茨海默病,病毒组,瘤胃菌群,体温调节,菌群产物,药物递送
2023-09-02
8月,最值得看的30篇肠道健康文献!
2023年8月,根据“热心肠因子”计算的30篇必读文献。
2023-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