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医学院:具核梭杆菌促进巨噬细胞的脂质沉积

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 [IF:12.822]
① 具核梭杆菌在多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存在,其丰度与巨噬细胞比例呈正相关;② 具核梭杆菌可粘附及侵入THP-1细胞,并连续存活24小时,且可显著促进细胞炎症及脂质吸收,并抑制脂质外流;③ 具核梭杆菌可诱导多种炎症相关基因的过度表达,其胞外蛋白Gbp可与THP-1细胞的CypA互作,以激活NF-κB、MAPK和PI3K-AKT信号通路;④ 靶向NF-κB、MAPK和PI3K-AKT通路关键蛋白的候选药物可显著减少具核梭杆菌诱导的THP-1细胞的炎症和脂质沉积。
【主编推荐语】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的冯强团队与葛少华团队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具核梭杆菌可通过其胞外蛋白D-半乳糖结合蛋白(Gbp)与巨噬细胞的嗜环蛋白A(CypA)互作,以激活PI3K-AKT/MAPK/NF-κB信号通路,从而促进巨噬细胞的炎症反应及脂质沉积,因此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具核梭杆菌的丰度与巨噬细胞比例呈正相关。(@aluba)
The exoprotein Gbp of Fusobacterium nucleatum promotes THP-1 cell lipid deposition by binding to CypA and activating PI3K-AKT/MAPK/NF-κB pathways
2023-04-24, doi:10.1016/j.jare.2023.04.007

四川大学:环磷酸二腺苷或可缓解牙龈卟啉单胞菌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

Journal of Dental Research [IF:8.924]
① 构建牙周炎和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暴露于牙龈卟啉单胞菌(Pg)小鼠牙周炎和动脉粥样硬化比结扎(上颌第二磨牙处)小鼠更严重;② 环磷酸二腺苷(c-di-AMP)干预3个月后,可抑制IL-6、肿瘤坏死因子α和干扰素β等升高、细胞外基质重塑酶MMP-2及粘附分子ICAM-1和VCAM-1基因的表达;③ Pg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与口腔和主动脉斑块中菌群组成变化及过度炎症反应有关;④ c-di-AMP通过激活免疫反应、调节微生态平衡可有效预防Pg感染的影响。
【主编推荐语】多项研究表明牙周炎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间密切相关,牙周病原体牙龈卟啉单胞菌(Pg)已被证明会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环磷酸二腺苷(c-di-AMP)作为肿瘤免疫治疗的免疫佐剂已被广泛研究,但是否能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类疾病仍未知。近日,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谢鹏及团队在Journal of Dental Research发表最新研究,通过构建牙周炎和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发现c-di-AMP可通过激活免疫反应、调节微生态平衡有效预防Pg感染的影响,值得关注。(@九卿臣)
Cyclic di-AMP Rescues Porphyromonas gingivalis–Aggravated Atherosclerosis
2023-04-08, doi:10.1177/00220345231162344

改善糖尿病前期心脏代谢的饮食干预——个性化餐后靶向饮食

Gut [IF:31.793]
① 纳入200名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6个月个性化餐后靶向(PPT)饮食或地中海(MED)饮食,并进行后续随访;② 与MED相比,PPT干预增加菌群α多样性和丰富性;③ 饮食改变(如食物类别)和菌群组成的菌种变化有显著关联;④ 9个菌种部分介导特定饮食改变对临床结果影响,其中3个菌种(拟杆菌目、毛螺菌科和颤螺菌目)介导PPT依从性评分和HbA1c、HDL-C 和甘油三酯的临床结果间关联;⑤ 使用饮食变化和基线临床数据训练的机器学习模型可预测临床结果。
【主编推荐语】饮食是心脏代谢健康的主要贡献者,在预防、管理甚至逆转许多慢性疾病(包括但不限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和脂肪肝)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Gut最近研究文章,表明一种基于预测个人餐后血糖反应的机器学习算法制定的个性化餐后靶向(PPT)饮食可有效调节心脏代谢,并提出了具体的微生物群物种目标,揭示该饮食方法在临床前和干预研究中改善糖尿病前期的心脏代谢健康的潜在治疗价值。(@RZN)
Gut microbiome modulates the effects of a personalised postprandial-targeting (PPT) diet on cardiometabolic markers: a diet intervention in pre-diabetes
2023-05-03, doi:10.1136/gutjnl-2022-329201

绿色地中海饮食或能缓解近端主动脉僵硬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IF:27.203]
① 将281名腹部肥胖/血脂异常的参与者随机分为健康饮食指导(HDG)组、低热量地中海饮食(hMed)组或绿色hMed饮食(hGMed)组,三组都参与体力活动;② hGMed组额外摄入绿茶(3-4杯/天)和植物绿色奶昔,避免摄入加工肉/红肉;③ 近端主动脉僵硬(PAS)升高与年龄、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和内脏脂肪相关;④ 干预18个月后,所有饮食组的PAS均显著降低,hGMed组的PAS降幅显著大于HDG组和hMed组;⑤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缓解PAS。
【主编推荐语】近端主动脉僵硬(PAS)是血管老化的一个突出表现,也是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尽管在正常的健康衰老过程中主动脉也会变硬,但心脏代谢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可能会促进血管的变化,从而导致血管的加速老化。近期发表于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的一项为期18个月的临床试验,比较了三种饮食对腹部肥胖或血脂异常人群近端主动脉僵硬的影响,发现除了减肥之外,绿色地中海饮食相比普通地中海饮食,可以更好地缓解近端主动脉僵硬。(@RZN)
Effect of Lifestyle Modification and Green Mediterranean Diet on Proximal Aortic Stiffness
2023-04-17, doi:10.1016/j.jacc.2023.02.032
延伸阅读: 【Medical Xpress】

Nature Reviews:高盐饮食导致的高血压真的是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来源吗?(观点)

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 [IF:49.421]
① 高盐饮食可导致血液中单核细胞增加和促炎细胞因子水平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② 过量盐破坏肠道菌群稳态,诱导Th17细胞产生IL-17,导致炎症;③ 心血管疾病状态下,IL-17可影响骨髓微环境,动员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进入血液循环并迁移到脾脏,导致产生更多单核细胞从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展;④ 考虑到控盐难度,引入低钠盐等盐替代品,或通过高纤维饮食或益生菌改善肠道菌群和肠道健康,或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或减缓其进展的有效手段。
【主编推荐语】现代饮食通常含有较高水平的盐(NaCl),这增加了心血管疾病风险并导致全因死亡率升高。传统上一般认为高盐饮食通过导致高血压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然而,研究表明许多人的血压对盐的摄入并不敏感。另一方面,高盐饮食导致的高血压出现之前,血管和组织的损伤可能已经长时间存在。那么高盐饮食是如何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呢?澳大利亚墨尔本Baker心脏和糖尿病研究所近日在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发表观点文章,总结相关研究结果后提出高盐饮食导致的炎症可能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真正原因,并阐述了高盐饮食诱导的炎症破坏骨髓微环境导致促炎单核细胞增加而加剧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机制。(@芥末)
A high-salt diet promotes atherosclerosis by altering haematopoiesis
2023-04-24, doi:10.1038/s41569-023-00879-x

健康饮食降低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心血管和肢体相关并发症

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 [IF:8.526]
① 本研究分析了参加COMPASS试验的患者数据,在基线时通过问卷对饮食进行评估,通过计算得到改良的替代健康饮食指数(mAHEI)和地中海饮食评分(mMDS);② 总体平均mAHEI评分为23.0±7.7分(总分70分),冠状动脉疾病(CAD)和外周动脉疾病(PAD)两类人群饮食分数相似;③ 在30个月内,饮食质量最低的四分位Q1组(由mAHEI评估)的MACE或MALE发生率为6.3%,而最高四分位Q4组为4.2%;④ 在完全调整模型中,Q1组与Q4组的MACE或MALE的风险比为1.27。
【主编推荐语】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和外周动脉疾病(PAD)患者存在重大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重大不良肢体事件(MALE)的风险。但目前关于CAD和PAD患者的饮食模式与MACE和MALE复发风险的数据有限。近期发表于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的一项研究利用COMPASS试验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mAHEI评估的不良饮食质量与慢性CAD、PAD患者的MACE和MALE复发风险较高独立相关,即饮食质量差是与血管事件复发相关的重要危险因素。研究提示,对于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要重点提高整体饮食质量,而不是特定的食物类型,建议更多地食用水果、蔬菜、坚果、高纤维食物,选择白肉而不是红肉,以及食用最低限度加工食品。注:COMPASS试验是支架取栓对比抽吸取栓治疗颅内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的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的非劣效试验。(@注册营养师陈彬林)
Dietary intake and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vascular disease: insights from the COMPASS trial cohort
2023-04-20, doi:10.1093/eurjpc/zwad062
刘占举等Nature子刊:迄今最大规模的东亚IBD遗传研究
本期话题:IBD,免疫遗传学,CFB,免疫发育,菌群-免疫互作,新冠,干燥综合征,病原检测,艰难梭菌
2023-05-09
NEJM:转移性大肠癌治疗,再取新突破
本期话题:大肠癌,RCT,肝癌,肠肝轴,胃癌,瘤内菌群,饮食,纳米医学,细胞疗法
2023-05-08
Nature子刊:“管住嘴,迈开腿”改善糖尿病
本期话题:糖尿病,饮食,肥胖,饮食模式,膳食纤维,十字花科蔬菜
2023-05-07
10文聚焦:肠道与“第一”和“第二”大脑的亲密关系
本期话题:肠脑轴,肠神经系统,帕金森病,进食调控,抑郁,情绪,IBS,认知障碍,肠脑互作障碍,微塑料
2023-05-06
今日Science:温“古”知新!挖掘古人类的新型细菌天然产物
本期话题:古人类,天然产物,胆汁酸,母婴菌群,食欲调控,二甲双胍,肠道糖异生,甲状腺
2023-05-05
今日Nature:挖掘肠菌奥秘,强化癌症免疫治疗!
本期话题:免疫治疗,微生物组研究方法,生信,乳酸菌,FMT,IBD,rCDI,哮喘
2023-05-04
3篇73分重磅综述:肠道屏障/免疫细胞/IBD药物研发
本期话题:肠屏障,巨噬细胞,IBD,药物研发,生物材料,饮食干预,心血管,1型糖尿病,关节炎,口服耐受
2023-05-03
房静远等Cell子刊:具核梭杆菌产物,让肠癌免疫治疗失效!
本期话题:大肠癌,具核梭杆菌,免疫治疗,早发性大肠癌,妊娠,性别差异,HIF-1α,癌症转移,筛查
2023-05-02
4月,最值得看的30篇肠道健康文献!
2023年4月,根据“热心肠因子”计算的30篇必读文献。
2023-05-01
用微生物为食品赋能!Nature子刊综述一文读懂
本期话题:微生物食品,婴儿食物过敏,低聚葡萄糖,膳食氨基酸,腌制蔬菜,饮酒,油炸食品,全谷物,槲皮素,蔓越莓,补充剂
2023-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