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揭示TGF-β促进结肠癌发生的机制

Nature Communications [IF:17.694]
① 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结肠癌肿瘤组织中TGF-β1和IL-17+ IL-22+ T细胞水平明显升高,但IL-22+ T细胞比例不变;② 细胞及动物实验发现,CD4 T细胞(IL-17+T细胞)中的TGF-β信号传导促进IL-22+ IL-17A+ T细胞的分化,进而促进结肠癌发生;③ 机制上,TGF-β可诱导Th17细胞中AhR表达,且TGF-β和AhR信号促进IL-22+ IL-17A+ CD4 T细胞的诱导;④ TCR下游信号PI3K促进IL-22+ IL-17A+ T细胞的分化。
【主编推荐语】IL-22在肿瘤发生过程中具有双重功能,短期产生的IL-22保护机体免受遗传毒性应激,而不受控制的IL-22促进肿瘤生长。TGF-β1促进Th17细胞的分化,而Th17是IL-22的主要来源,但TGF-β信号对CD4 T细胞分泌IL-22的调控存在争议。Nature Communications最近发表的文章,揭示了TGF-β通过诱导Th17细胞中AhR表达,促进IL-22+ IL-17A+ CD4 T细胞的分化,进而促进结肠癌的发生。此外,TCR下游蛋白PI3K促进IL-22+ IL-17A+ T细胞的分化。(@章台柳)
TGF-β signaling in Th17 cells promotes IL-22 production and colitis-associated colon cancer
2020-05-25, doi:10.1038/s41467-020-16363-w
延伸阅读: 【BioWorld】

肌肉脂肪沉积或影响大肠癌患者生存

Journal of Cachexia, Sarcopenia and Muscle [IF:12.063]
① 该荟萃分析旨在评估肌肉脂肪沉积对结直肠癌(CRC)患者生存的长期影响;② 纳入该荟萃分析的CRC患者分别为6518名(单变量分析)和8572名(多变量分析);③ 不管单变量或多变量分析,肌肉脂肪沉积患者总体死亡率都高于非肌肉脂肪沉积患者,风险比(HR)分别为1.38(单变量)和1.55(多变量);④ 对报告了少肌症和肌肉脂肪沉积HRs的研究进行亚组分析发现,肌肉脂肪沉积对总生存率的负面影响与少肌症无关。
【主编推荐语】肌肉脂肪沉积被认为是一种新的生物标志物,用以预测结直肠癌(CRC)患者的生存结果。由于目前各研究结果互相矛盾,该系统回顾分析了110篇相关全文文献,旨在评估肌肉脂肪沉积对CRC患者生存的长期影响。该分析表明,肌肉脂肪沉积与CRC患者较差的总体生存率相关,但还需要更多研究来规范肌肉脂肪沉积的测量方案,并进一步优化其对CRC患者的预后能力。(@Lexi)
Prognostic impact of myosteatosis in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2020-06-01, doi:10.1002/jcsm.12575

JAMA子刊:FOLFIRINOX治疗或对晚期胃食管腺癌患者有效

JAMA Oncology [IF:33.006]
① 对67名晚期胃食管腺癌患者进行FOLFIRINOX治疗,其中39%为ERBB2阳性,ERBB2阳性患者同时接受曲妥单抗治疗;② ERBB2阴性和阳性患者的客观应答率(ORR)分别为61%和85%,阳性群体中有一名患者完全应答;③ ERBB2阴性和阳性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8.4和13.8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分别为13.8和19.6个月;④ 最常见的毒性反应是中性粒细胞减少(91%)、腹泻(63%)、伴发周围神经病变(61%)和反胃(48%),无意外毒性作用。
【主编推荐语】转移性胃食管腺癌患者对标准一线治疗方案有大约40%的客观应答率(ORR)。对于其他胃肠道癌,如胰腺癌和结肠癌,5 - 氟尿嘧啶、亚叶酸钙、伊立替康和奥沙利铂(FOLFIRINOX)化疗方案作为一线治疗效果良好。最新发表在JAMA Oncology的临床研究旨在评估FOLFIRINOX化疗方案作为一线疗法,治疗晚期胃食管腺癌的临床活性和安全性。FOLFIRINOX方案(联合或非联合曲妥单抗治疗)在一线治疗中,与患者增加的ORR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相关。对晚期胃食管腺癌来讲,该方案或是一种有效的一线治疗方案。(@Lexi)
FOLFIRINOX for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Gastroesophageal Cancers A Phase 2 Non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2020-05-29, doi:10.1001/jamaoncol.2020.2020

复旦大学团队:膳食指南影响上海市民膳食镉暴露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IF:10.753]
① 1988–1997、1998–2007和2008–2018年三个时期,上海市民的膳食镉暴露分别为39.7、44.7和36.4 μg/天;② 与谷类食品相比,肉类和蔬菜对镉暴露的贡献率逐年增加,水生食物已成为镉暴露主要来源,占比40.6%;③ 膳食镉暴露引起的非癌症风险危险因素(HQ)和终身癌症风险(ELCR)都较低(HQ<1, ELCR<0.0001);④ 但通过毒性动力学(TK)模型计算出26.6%的上海市民存在潜在肾脏损伤风险,残疾调整生命年(DALYs)逐年升高(从41.6到58.2);
【主编推荐语】镉是一种分布广泛的有毒金属,主要通过饮食接触到人体。膳食指南对中国饮食结构的影响间接导致了膳食中镉暴露的变化。《中国膳食指南》于1997年发布,并于2007年修订。来自复旦大学的何更生和郑唯韡研究团队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发表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对1988年至2018年,上海食品中的镉污染水平进行了调查,并据此评估了饮食中镉暴露引起的癌症风险和疾病负担。发现过去30年中,限制标准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导致膳食镉污染的变化,影响了上海市民的癌症风险和疾病负担。该研究建议在控制食品污染的同时,也要注意饮食结构和指南对污染物暴露的潜在影响。(@Lexi)
Cancer risk and disease burden of dietary cadmium exposure changes in Shanghai residents from 1988 to 2018
2020-05-13, doi:10.1016/j.scitotenv.2020.139411
糖尿病人怎么吃?最新研究带来更多启发
本期话题:2型糖尿病,全谷物,食品加工,饮酒,多酚,豆类,白藜芦醇,肥胖,灵芝孢子油,IBD
2020-06-07
肠道菌群如何参与血糖调控?3项研究更新认知
本期话题:血糖调控,LPS,肠内分泌细胞,胆汁酸,肥胖,酒精性脂肪肝,地中海饮食,心血管,LDL
2020-06-06
今日《细胞》:睡眠太少促早死,“致命伤”或在肠道?
本期话题:睡眠,ROS,宿主-菌群互作,免疫疾病,粘膜免疫,真菌,肠道病毒感染,熊猫,动物模型,体重
2020-06-05
NC刊出发酵配方奶粉RCT,结果不俗
本期话题:菌群-药物互作,化疗应答,婴儿菌群,奶粉,非洲人,寄生虫,HIV,TMAO,中风
2020-06-04
肠脑轴热度不减,国内外9篇论文话突破
本期话题:肠-脑轴,抑郁症,色氨酸代谢,芳香烃受体,帕金森,自闭症,亚砷酸盐,高脂饮食,痴呆
2020-06-03
新冠病毒如何活跃于胃肠道?4项研究探索感染机制
本期话题:新冠,防御素,肠道感染,性别差异,肠屏障,粘膜免疫,沙门氏菌,鞭毛蛋白,维生素A
2020-06-02
5月,最值得看的30篇菌群与肠道健康文献!
本期话题:2020年5月,根据“热心肠因子”计算的30篇必读文献。
2020-06-01
益生元之外:植物/杂粮的其他成分如何发挥有益作用?
本期话题:益生元,植物化学物质,杂粮,菊粉,果聚糖,鱼油,饮食限制,蛋白质补充剂,发酵乳制品
2020-05-31
迈向临床:9项粪菌移植和益生菌重要研究进展
本期话题:粪菌移植,败血症,脂肪肝,IBS,依从性,益生菌,急性胃肠炎,术后认知障碍,TMAO,鼻炎
2020-05-30
Science封面重磅:全面揭示肿瘤里的细菌
本期话题:肿瘤菌群,大肠癌,免疫监视,转录组,结肠镜检,抗生素,5-羟色胺,胆管炎,NASH
2020-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