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藻可作为人类蛋白质的重要来源(综述)

Trends in Plant Science [IF:20.5]
① 微藻为人类可持续的高质量营养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新型蛋白质来源;② 与传统的蛋白质来源相比,微藻提供了一种更可持续的蛋白质替代品,环境效益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土地利用和生产每克蛋白质所需的淡水;③ 多种微藻的总蛋白质含量高(>40%干重),必需氨基酸组成平衡,符合人体膳食需求;④ 现有数据表明,未经加工的微藻(即全食物)中的蛋白质对人类消化系统是生物可利用的,下游加工步骤可以进一步改善这一点。
【主编推荐语】为了支持2050年全球约100亿人口,预计膳食蛋白质需求将比2017年增加32-78%,对地球资源的需求将大幅增加。与现有的植物和动物来源相比,微藻(Microalgae)是一种有吸引力的可持续蛋白质来源。微藻是一种单细胞光合生物,生长在一系列水生栖息地中,微藻种类繁多,估计有35万种以上,但其中只有10~100种得到了充分的研究。近期发表于Trends in Plant Science的一篇文章指出,就目前可获得的数据表明,微藻值得作为人类营养的蛋白质来源,对地球和人类健康都有好处。(@注册营养师陈彬林)
Microalgae: potential novel protein for sustainable human nutrition
2023-09-08, doi:10.1016/j.tplants.2023.08.006

摄入红肉与炎症标志物无关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IF:7.1]
① 纳入6224名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美国老年人的大型多种族样本数据,3638名用于非靶向代谢组学数据分析;② 加工或未加工形式的红肉均与炎症标志物无关;③ 在调整BMI的分析中,未加工红肉和谷氨酰胺(抗炎氨基酸)之间呈负相关,谷氨酰胺和C反应蛋白(CRP)和IL-6呈负相关;④ 未加工红肉不是谷氨酰胺的主要驱动因素,谷氨酰胺-炎症途径或红肉与CRP的关联存在个体差异,异质性部分由未加工红肉的代谢与血浆谷氨酰胺水平相关的个体差异决定。
【主编推荐语】美国膳食指南认为部分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仅与加工红肉有关,而食用未加工红肉是否与较高的炎症或是肥胖增加有关尚不清楚。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近期发表的一项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使用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多种族研究的美国老年人的大型多种族样本的数据,探索了红肉摄入与炎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摄入红肉与独立于BMI的炎症标志物无关,然而抗炎代谢物谷氨酰胺在控制BMI时与红肉摄入量有关,也显示出与较低C反应蛋白的关联。(@RZN)
Untargeted Metabolomic Analysis Investigating Links Between Unprocessed Red Meat Intake and Markers of Inflammation
2023-09-01, doi:10.1016/j.ajcnut.2023.08.018

地中海饮食增加肥胖/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和肠道菌群多样性

Gut Microbes [IF:12.2]
① 纳入91名肥胖或代谢综合征患者,根据血清维生素D水平分为25(OH)D合适和低两组,接受地中海饮食和生活方式改变干预1年;② 基线时,合适组肠道菌群多样性高于低水平组,两组拟杆菌、普雷沃氏菌和两种梭菌特征水平存在差异;③ 1年饮食干预后,两组25(OH)D水平均有所提高,低水平组肠道菌群多样性得到改善,消除了组间差异;④ 干预后,与低水平组相比,合适组琥珀酸发酵生成丁酸盐的途径显著增加,戊二酰辅酶A降解和TCA循环VII有增加趋势。
【主编推荐语】地中海饮食作为一种健康饮食模式,可以促进肠道菌群健康,但目前尚不清楚维生素D水平对这种影响有多大贡献,对维生素D和肠道菌群相互作用的机制也了解有限。Gut Microbes上近期发表的一项嵌套横断面和前瞻性研究,调查维生素D合适或低水平的超重/肥胖和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肠道菌群,并评估这些人在使用地中海饮食进行生活方式干预1年后如何改变其维生素D水平和肠道菌群。结果表明,25(OH)D水平与肠道菌群组成、多样性和功能有关,地中海饮食生活方式干预能够增加血清维生素D水平和肠道菌群多样性,从而潜在地影响代谢途径。(@RZN)
Linking serum vitamin D levels with gut microbiota after 1-year lifestyle intervention with Mediterranean diet in patients with obesity and metabolic syndrome: a nested cross-sectional and prospective study
2023-08-30, doi:10.1080/19490976.2023.2249150

国内团队:改善NAFLD,素食并非多多益善!

BMC Medicine [IF:9.3]
① 纳入近16万名无NAFLD参与者,计算总体植物性饮食指数(PDI)、健康(hPDI)和不健康植物性饮食指数(uPDI);② 中位随访9.5年间,共发生1541例新发NAFLD;③ 相比最低五分位数,最高五分位数NAFLD的总体PDI、hPDI和uPDI风险比分别为0.78、0.74和 1.24;④ 较高总体PDI和hPDI与较低质子密度脂肪分数相关,较高uPDI与较高肝脏脂肪含量相关;⑤ hPDI和多基因风险评分间存在显著交互作用,且hPDI最高和遗传风险低的参与者中NAFLD风险最低。
【主编推荐语】既往研究表明,植物性饮食模式(即强调以自然植物源性食物为主,少量摄入动物源性食物)可潜在降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风险。然而,并非所有植物性食物都对NAFLD有益,营养密度较低的植物性食物(包括精制谷物、果汁和含糖饮料)与较高的NAFLD风险相关。华中科技大学陈梁凯和武汉大学荣爽与团队在BMC Medicine上发表最新成果,研究植物性饮食和遗传易感性与NAFLD风险的纵向关联。结果表明,摄入较高剂量的健康植物性饮食与较低的NAFLD风险和肝脏脂肪含量有关,而不健康的植物性饮食与较高的NAFLD风险和肝内脂肪变性有关。(@RZN)
Plant-based diets, genetic predisposition and risk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2023-09-12, doi:10.1186/s12916-023-03028-w
延伸阅读: 【News Medical】

膳食钾如何降低血压?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IF:15.9]
① 鉴定发现肾脏中编码PP1A的钾上调基因Ppp1C⍺,及其负调节因子Ppp1r1a作为钾抑制基因;② 当细胞外钾升高时,PP1A直接结合NaCl协同转运蛋白(NCC)并使其去磷酸化;③ 且PP1A以钾调控的方式直接去磷酸化NCC;④ 组成型激活NCC调控激酶SPAK小鼠中,预先适应高钾饮食才能最大限度地去磷酸化NCC并降低血压,与Ppp1r1a的钾依赖性抑制及其同源蛋白抑制亚基1的去磷酸化有关。
【主编推荐语】超加工食品中常见的低膳食钾摄入量会通过WNK-SPAK激酶途径激活噻嗪类敏感的NaCl协同转运蛋白(NCC),从而诱导盐驻留并升高血压,然而目前尚不清楚高钾饮食如何使NCC失活及其是否会降低血压。近日,发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的这篇文章,发现高膳食钾降低血压新机制,改变PP1A信号有利于WNK-SPAK的激活可能为治疗盐敏感性高血压提供一种改进的治疗方法。(@圆圈儿)
Dietary potassium stimulates Ppp1Ca-Ppp1r1a dephosphorylation of kidney NaCl co-transporter and reduces blood pressure
2023-09-07, doi:10.1172/JCI158498

陕西师范大学:燕麦麸预防高脂饮食引起的骨骼肌功能障碍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IF:8.1]
① 燕麦麸不影响小鼠体重、能量摄入和骨骼肌质量指数,但能显著改善高脂饮食(HFD)诱导的骨骼肌功能异常,改善小鼠四肢抓握力和耐力跑步距离,调节肌肉功能相关基因的表达;② 燕麦麸抑制全身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促进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的产生;③ 燕麦麸通过促进短链脂肪酸(SCFAs)的产生和某些益生菌属,显著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④ 燕麦麸显著降低了炎症相关代谢物的循环水平,并在MAPK信号传导中发挥作用,从而影响骨骼肌功能。
【主编推荐语】燕麦麸是燕麦谷物加工过程中的副产品,属于全谷物的一部分,有助于益生菌的生长并产生短链脂肪酸(SCFAs)。高脂饮食(HFD)是骨骼肌功能障碍的促进因素,肠道菌群和骨骼肌之间的串扰与SCFAs密切相关,并通过抑制细胞因子和炎性蛋白转录降低炎症。然而,燕麦麸诱导的肠道适应变化与骨骼肌功能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近日,陕西师范大学施琳和胡新中与团队在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上发表最新成果,全面探讨了富含燕麦麸饮食对HFD喂养小鼠的骨骼肌功能障碍的影响。结果表明,食用燕麦麸可以通过减轻HFD诱导的炎症、肠道生态失调和全身代谢,预防与HFD相关的肌肉功能障碍。(@RZN)
Oat bran prevents high-fat-diet induced muscular dysfunction, systemic inflamma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 through reconstructing gut microbiome and circulating metabolome
2023-06-12, doi:10.1016/j.foodres.2023.113127

武汉大学:哪些营养素与心血管病风险相关?

Food and Function [IF:6.1]
① 纳入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队列7878名参与者,8.4年随访中发生420例心血管疾病(CVD),总结29种营养素摄入量与CVD风险的关系;② 校正变量后,四种营养素(硒、维生素A、类胡萝卜素和总蛋白)与CVD风险相关,其最高三分位摄入量人群相比最低三分位人群的CVD风险分别降低32%、30%、36%和46%;③ 另纳入美国全国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的3598例参与者,其中277例CVD,发现仅硒的摄入与CVD风险相关,其他三种营养素与CVD风险无显著关系。
【主编推荐语】健康饮食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病率。然而,除钠、钾等特定的营养素外,大多数营养素摄入情况与CVD之间关联的证据仍然有限。近日,武汉大学何启强、Chen Rui团队在Food and Function发表文章,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的数据系统地评估了29种营养素摄入量与CVD风险的关系,并在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NHANES)队列中进行验证,确认硒摄入量与CVD风险存在负相关性,维生素A、类胡萝卜素和蛋白质与CVD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芥末)
A nutrient-wide association study for th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the 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 (CHNS) and the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NHANES)
2023-08-26, doi:10.1039/D3FO01758C
中药干预大肠癌,于君团队再取新成果
本期话题:大肠癌,中医药,Akk菌,数据库,LPS,肠癌转移,早发性大肠癌,新冠
2023-09-16
今日Science双发:肠道免疫细胞再成焦点
本期话题:肠道免疫,嗜酸性粒细胞,γδ T细胞,ILC2,肠脑轴,口腔,单细胞空间代谢组学,食管癌,呼吸道
2023-09-15
肠道为何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65分综述一文读懂
本期话题:胃肠激素,脂肪肝,免疫细胞,肠内分泌细胞,肠道生理,宏基因组,慢性肉芽肿,肥胖,细菌间互作
2023-09-14
今日Nature:病菌毒素促肠炎的新机制
本期话题:艰难梭菌毒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脂肪肝,AHR,肠脑轴,阿尔茨海默病,CADASIL,自闭症,睡眠,帕金森病,益生元
2023-09-13
浙大团队30页综述一文讲透:防御素与宿主健康
本期话题:防御素,免疫细胞,关节炎,IBD,Nod2,流行病学,特应性皮炎,药物研发
2023-09-12
思辨!母乳喂养如何影响后代大肠癌风险?
本期话题:母乳喂养,造血干细胞,他汀类药物,结直肠癌组织学,急性阑尾炎,预后预测,胃食管癌,具核梭杆菌,黑色素瘤,丁酸盐
2023-09-11
BMJ警示:某些食品乳化剂或增加心血管病风险
本期话题:食品添加剂,抗性淀粉,膳食脂肪酸,鱼油,膳食纤维,糖,临床营养,心血管,脂肪肝,血小板生成,新冠
2023-09-10
改造光合细菌:肿瘤免疫治疗的新利器?
本期话题:工程菌,免疫治疗,演化,生命早期,双歧杆菌,阿片类药物,绿地,社区,FMT,方法学
2023-09-09
今日Science:一种膳食纤维可调动免疫,增强消化,改善代谢
本期话题:膳食纤维,胃肠生理,衰老,肥胖,肠脑互作障碍,胃肠病学,肠上皮,IBD,肠神经
2023-09-08
婴儿双歧杆菌+母乳低聚糖,精确调节受损的肠道菌群
本期话题:合生制剂,肺移植,关节炎,细菌基因编辑,RNA-seq,糖尿病,口腔致病菌,食欲,抗生素
2023-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