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肠日报》解读

王四宝等Nature子刊:蚊子肠道共生菌可利用胞外囊泡杀死疟原虫

Nature Communications [IF:16.6]
① 蚊虫肠道共生菌解脲沙雷氏菌Su_YN1会在其肠道内产生大量的外膜囊泡(OMVs),Su_YN1分泌的AmLip蛋白并非游离存在,而是倾向与OMV结合形成OMV-AmLip复合物;② 在人和其它哺乳动物等宿主血液诱导下,产生的OMV会含有一些宿主血清脂质成分(如磷脂酰胆碱);③ 富含PC的OMV能够通过疟原虫的磷脂酰胆碱摄取途径被快速、特异地摄取进入疟原虫体内;④ 被携带的脂肪酶AmLip会转运到疟原虫细胞,实现对疟原虫的特异性靶向杀灭作用。
【主编推荐语】疟疾是最严重的蚊媒寄生虫传染病,媒介按蚊是传播疟疾的关键环节。最新研究报道抑制病原体在媒介体内的发育和感染是阻控蚊媒疾病传播的新思路。近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王四宝及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最新研究,发现胞外囊泡在调控吸血媒介昆虫肠道环境中宿主因子-肠道菌群-病原体多元跨界互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总之,该研究为研发基于共生菌的蚊媒病原传播阻断控制技术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值得关注。(@九卿臣)
Outer membrane vesicles from a mosquito commensal mediate targeted killing of Plasmodium parasites via the phosphatidylcholine scavenging pathway
08-24, doi:10.1038/s41467-023-40887-6
疟蚊 蚊媒疾病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道共生菌 细胞外囊泡 寄生虫 磷脂酰胆碱 脂肪酶AmLip 动物实验 Han Gao Yongmao Jiang Lihua Wang Sibao Wang